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鲜出炉】
据报道,北京电影学院校内一开车学生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发生打斗,致使该清洁工死亡。据称,肇事者是北影管理系学生,把驾驶的奥迪车停在了消防通道上,因为被垃圾车挡住无法倒车,遂与该清洁工发生争执,失手将其打死。
【想一想】
1.如此悲剧的发生,是该愤怒还是该叹息?如果学生能够忍一忍,彼此能够好言相劝,事件结尾又怎会如此悲惨?
2.如果学生能够修炼自身,提高自身素质,只是这么一件小事又怎么会变成这样的结局。如果学生没有开车来学校,没有违规停车,结局怎会这样?
3.如果学校设立校规禁止学生开车来校,或者家长能够不如此宠溺孩子,结局是还会是这样样子吗?
【点拨】
这是一出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但是却这样“毫无悬念”地发生了。我们在悲叹的同时,更要深刻反思悲剧发生之原因。如果新闻中的学生能够少那么一点点冲动,多一点点良知,这个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学生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因,但是为什么学生会变得那么嚣张?都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能够开车上学的孩子,估计也是出生于“非富即贵”的家庭,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物质条件优越了,人的素质却反而这样呢。如今,我们关注食品安全、关心空气质量,却忘了关注如何与人为善,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对于这样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素质、家庭教育、社会道德、“富二代”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演练:以此事件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狂人观世】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竟被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母亲被其多次甩耳光,被其斥骂为“猪”、“老家伙怎么不撞车去死”,作为多年打工为其供应学费的姐姐也多次被其甩耳光。这名殴母咬父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少年张炘炀,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被周围人称为“天才”“神童”,但10月16日,他在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中“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言论彻底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很多人谴责神童读书读傻了,不了解社会现实,不体谅父母苦楚。
◇明年,全国将有211所中学的校长有资格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北大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其中,清华附中、汇文中学、北师大附中三所中学首次成为推荐名单的新成员。记者获悉,北大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
【议一议】
1.看了以上新闻,你作何感想?
2.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看看落在后面的道德文化呢?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怎么反思?
3.为什么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连“孝敬”两个字都做不到呢?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是个人?是家庭?是学校?还是社会?
【点拨】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赡养双亲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但是现在报刊报道的社会新闻中,却经常有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事情,这种有悖伦理的行为应受到社会公众的指责。正如新闻所报道的一样,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扮演着光辉的形象,但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却完全忘记了为人子的职责,忘记了“孝敬”二字;北大将“孝敬父母”作为接收学生的一大条件的举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链接】中国古代如何处置忤逆事件
在古代社会,对不孝顺父母者、尤其是对母亲有不孝行为的,父母可以到官府告子女“忤逆”,子女会受到最严厉的刑罚惩处。
在过去,如儿子对母亲不孝,做母亲的便有权利到县衙门去状告儿子,这就是所谓的“告忤逆”。被确定为逆子的罪犯,所领的极刑比凌迟还要残酷,即是“剥皮揎草”、“磨骨扬灰”。忤逆案是仅次于谋反叛乱的大案,一旦县里出了忤逆大案,首先县官要撤职待参,甚至会获充军发配的罪,县“教论”(俗称“学老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因教化不力,以致出了逆伦大案是要判斩刑的。同时,县衙门的鼓楼要被截角,因为县里出了逆子,是一县老百姓的耻辱。要等今后县里出了孝子,申报朝廷获得旌报,方能将被截的鼓楼角恢复。(摘自《扬子晚报》)
演练:以“孝”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寓言体会】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品一品】
1.如果牧人抓绵羊和乳牛同样要的是它们的命,他们还能够如此淡定地责备小猪吗?
2.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像绵羊与乳牛一样的人呢?你怎么看待这些人?
【点拨】
寓言中的绵羊和乳牛,因为没有站在小猪的立场考虑,因此用一种嘲笑的语气责备小猪大呼小叫。或许我们看完,对它们一阵批评。但是,现实的人们何尝不是想绵羊跟乳牛那般,习惯幸灾乐祸,习惯站着一边说风凉话。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我们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能幸灾乐祸,如果无法伸手相助,至少我们应该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演练:体悟此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品一品】
1.如果你也是池塘中的一只鳄鱼,你是否也有勇气去寻找新的生存绿洲?为什么?
2.苟且偷生的鳄鱼们,为什么不离开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呢?你觉得它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在害怕什么?
3.当小鳄鱼到达新的绿洲,回首曾经,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点拨】
试想,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新的生存绿洲,那么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他的鳄鱼,如果能够跟小鳄鱼一样不安于现状,拥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么会落得身死池塘的悲剧。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敢于尝试,不安于现状的人才有可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才能增长知识;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提升。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
演练:体悟此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只鼬鼠要与一只狮子决战,狮子果断拒绝了。鼬鼠说:你害怕了吗?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了。
【品一品】
1.假如你是那只狮子,你会跟鼬鼠决战吗?你是不是会跟鼬鼠决战胜利之后,得意洋洋?
2.鼬鼠虽然被拒绝了,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鼬鼠的那份敢于挑战的勇气。如果你是一只鼬鼠,你会找谁作为自己的对手呢?
3.倘若狮子与鼬鼠真的决战了,你觉得一定是狮子赢吗?
【点拨】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上。大家是否想起了那句熟悉的话:“不要跟傻瓜争执,不然人们会分不清到底谁是傻瓜。”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我们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努力为梦想奋斗,不需要被一些不重要的人或事打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则寓言,我们或许也赞叹鼬鼠的敢于挑战的精神,尽管有不自量力的嫌疑,但是如果没有挑战过,谁又知道胜利者是谁呢?或许鼬鼠有自己的独特武力呢。找准对手,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举动。此素材还可以从挑战、对手、成功的要素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演练:以此寓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马云智慧】
在很多企业家眼中,马云是企业价值观的坚强捍卫者,是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开山之人,他更是无数创业青年心中的“偶像”。从小成绩平平的马云高考落榜两次,踩过三轮车,摆过摊,卖过花,成立翻译社,也被评过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后创办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淘宝……遭遇挫折,而永不放弃是马云奋斗至今的不二法门。
【马云语录】
1.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2.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3.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4.诚信做人,坦荡做事;5.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6.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挫折和失败;7.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地做事。
【悟一悟】1.马云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2.“高考落榜两次,踩过三轮车,摆过摊,卖过花,成立翻译社,也被评过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这样的人生轨迹在你看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呢?如果只看到这里,你能想象未来的马云会是现在这么成功吗?
【点拨】
如今,淘宝甚至已经成为网购的代名词,马云的成功不是我们能够复制的。但是,他的那种奋斗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马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他总能够一直坚持走下去,在失败中接受教训,在挫折中领悟智慧。所有梦想的成功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坚持走到最后一步。
此材料,我们可以从挫折与成功、坚持、毅力、梦想等多个角度分析。
演练:以此材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编者的话】
“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人在冲动时,都难以做出正确选择。生活中的“冲动”是恼人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想办法战胜它。然而在写作中,那就需要不断培育写作热情,才能出现拈笔伸纸、一吐为快的动人佳境。
据报道,北京电影学院校内一开车学生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发生打斗,致使该清洁工死亡。据称,肇事者是北影管理系学生,把驾驶的奥迪车停在了消防通道上,因为被垃圾车挡住无法倒车,遂与该清洁工发生争执,失手将其打死。
【想一想】
1.如此悲剧的发生,是该愤怒还是该叹息?如果学生能够忍一忍,彼此能够好言相劝,事件结尾又怎会如此悲惨?
2.如果学生能够修炼自身,提高自身素质,只是这么一件小事又怎么会变成这样的结局。如果学生没有开车来学校,没有违规停车,结局怎会这样?
3.如果学校设立校规禁止学生开车来校,或者家长能够不如此宠溺孩子,结局是还会是这样样子吗?
【点拨】
这是一出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但是却这样“毫无悬念”地发生了。我们在悲叹的同时,更要深刻反思悲剧发生之原因。如果新闻中的学生能够少那么一点点冲动,多一点点良知,这个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学生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因,但是为什么学生会变得那么嚣张?都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能够开车上学的孩子,估计也是出生于“非富即贵”的家庭,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物质条件优越了,人的素质却反而这样呢。如今,我们关注食品安全、关心空气质量,却忘了关注如何与人为善,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对于这样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素质、家庭教育、社会道德、“富二代”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演练:以此事件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狂人观世】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竟被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母亲被其多次甩耳光,被其斥骂为“猪”、“老家伙怎么不撞车去死”,作为多年打工为其供应学费的姐姐也多次被其甩耳光。这名殴母咬父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少年张炘炀,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被周围人称为“天才”“神童”,但10月16日,他在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中“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言论彻底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很多人谴责神童读书读傻了,不了解社会现实,不体谅父母苦楚。
◇明年,全国将有211所中学的校长有资格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北大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其中,清华附中、汇文中学、北师大附中三所中学首次成为推荐名单的新成员。记者获悉,北大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
【议一议】
1.看了以上新闻,你作何感想?
2.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看看落在后面的道德文化呢?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该怎么反思?
3.为什么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连“孝敬”两个字都做不到呢?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是个人?是家庭?是学校?还是社会?
【点拨】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赡养双亲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但是现在报刊报道的社会新闻中,却经常有子女不赡养父母的事情,这种有悖伦理的行为应受到社会公众的指责。正如新闻所报道的一样,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扮演着光辉的形象,但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却完全忘记了为人子的职责,忘记了“孝敬”二字;北大将“孝敬父母”作为接收学生的一大条件的举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链接】中国古代如何处置忤逆事件
在古代社会,对不孝顺父母者、尤其是对母亲有不孝行为的,父母可以到官府告子女“忤逆”,子女会受到最严厉的刑罚惩处。
在过去,如儿子对母亲不孝,做母亲的便有权利到县衙门去状告儿子,这就是所谓的“告忤逆”。被确定为逆子的罪犯,所领的极刑比凌迟还要残酷,即是“剥皮揎草”、“磨骨扬灰”。忤逆案是仅次于谋反叛乱的大案,一旦县里出了忤逆大案,首先县官要撤职待参,甚至会获充军发配的罪,县“教论”(俗称“学老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因教化不力,以致出了逆伦大案是要判斩刑的。同时,县衙门的鼓楼要被截角,因为县里出了逆子,是一县老百姓的耻辱。要等今后县里出了孝子,申报朝廷获得旌报,方能将被截的鼓楼角恢复。(摘自《扬子晚报》)
演练:以“孝”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寓言体会】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品一品】
1.如果牧人抓绵羊和乳牛同样要的是它们的命,他们还能够如此淡定地责备小猪吗?
2.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像绵羊与乳牛一样的人呢?你怎么看待这些人?
【点拨】
寓言中的绵羊和乳牛,因为没有站在小猪的立场考虑,因此用一种嘲笑的语气责备小猪大呼小叫。或许我们看完,对它们一阵批评。但是,现实的人们何尝不是想绵羊跟乳牛那般,习惯幸灾乐祸,习惯站着一边说风凉话。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我们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能幸灾乐祸,如果无法伸手相助,至少我们应该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演练:体悟此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品一品】
1.如果你也是池塘中的一只鳄鱼,你是否也有勇气去寻找新的生存绿洲?为什么?
2.苟且偷生的鳄鱼们,为什么不离开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呢?你觉得它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在害怕什么?
3.当小鳄鱼到达新的绿洲,回首曾经,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点拨】
试想,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新的生存绿洲,那么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他的鳄鱼,如果能够跟小鳄鱼一样不安于现状,拥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么会落得身死池塘的悲剧。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敢于尝试,不安于现状的人才有可能开创一片新天地。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才能增长知识;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提升。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
演练:体悟此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只鼬鼠要与一只狮子决战,狮子果断拒绝了。鼬鼠说:你害怕了吗?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了。
【品一品】
1.假如你是那只狮子,你会跟鼬鼠决战吗?你是不是会跟鼬鼠决战胜利之后,得意洋洋?
2.鼬鼠虽然被拒绝了,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鼬鼠的那份敢于挑战的勇气。如果你是一只鼬鼠,你会找谁作为自己的对手呢?
3.倘若狮子与鼬鼠真的决战了,你觉得一定是狮子赢吗?
【点拨】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上。大家是否想起了那句熟悉的话:“不要跟傻瓜争执,不然人们会分不清到底谁是傻瓜。”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我们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努力为梦想奋斗,不需要被一些不重要的人或事打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则寓言,我们或许也赞叹鼬鼠的敢于挑战的精神,尽管有不自量力的嫌疑,但是如果没有挑战过,谁又知道胜利者是谁呢?或许鼬鼠有自己的独特武力呢。找准对手,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举动。此素材还可以从挑战、对手、成功的要素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演练:以此寓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马云智慧】
在很多企业家眼中,马云是企业价值观的坚强捍卫者,是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开山之人,他更是无数创业青年心中的“偶像”。从小成绩平平的马云高考落榜两次,踩过三轮车,摆过摊,卖过花,成立翻译社,也被评过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后创办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淘宝……遭遇挫折,而永不放弃是马云奋斗至今的不二法门。
【马云语录】
1.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2.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3.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4.诚信做人,坦荡做事;5.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6.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挫折和失败;7.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地做事。
【悟一悟】1.马云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2.“高考落榜两次,踩过三轮车,摆过摊,卖过花,成立翻译社,也被评过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这样的人生轨迹在你看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呢?如果只看到这里,你能想象未来的马云会是现在这么成功吗?
【点拨】
如今,淘宝甚至已经成为网购的代名词,马云的成功不是我们能够复制的。但是,他的那种奋斗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马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他总能够一直坚持走下去,在失败中接受教训,在挫折中领悟智慧。所有梦想的成功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坚持走到最后一步。
此材料,我们可以从挫折与成功、坚持、毅力、梦想等多个角度分析。
演练:以此材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编者的话】
“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人在冲动时,都难以做出正确选择。生活中的“冲动”是恼人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想办法战胜它。然而在写作中,那就需要不断培育写作热情,才能出现拈笔伸纸、一吐为快的动人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