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教学常态凸显学科特色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方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注重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既帮助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又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不过细细研析后,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1.是否脱离教学常态
  原方案的活动准备可谓丰富多彩,然而常态下的教学有可能这么大费周章吗?这么大费周章的活动准备真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和帮助吗?经仔细分忻发现并非如此。如谈话导入中的大型森林背景图,表演游戏中的树、草丛等场景道具,未必能将幼儿带入预期的情境,而皮靴、脚印图示、黑色侧面剪影也未在活动中发挥多少作用。所以说,活动准备并非多多益善,应体现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语言教育目标有否得到落实
  整首儿歌节奏鲜明、韵律整齐、语言优美。儿歌中包含了丰富的词汇,有活泼有趣的象声词、生动形象的动词、准确具体的方位词,而且这些词汇间还具有必然的联系。作为语言教学活动,在目标整合、内容整合的同时,应围绕语言教育这条主线,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基于这种认识,原方案可作部分调整。首先,教师可先让幼儿欣赏、感受儿歌,再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理解和验证,最后为了降低难度可运用动物音效,以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让幼儿真切感受到象声词的有趣。其次,教师可通过延伸活动仿编儿歌,既给幼儿创设更多语言练习的机会,又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文物市场,有商人向他推销一枚钱币,金黄色的,商人说这是金币,要卖100块钱。这个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黄铜,最多只值1块钱。于是这个人对商人说:“1块钱的东西,100块钱我肯定不会买,但是我愿意以5块钱买下来。”商人看他是识货的,不敢再骗人,最后以5块钱成交。  这个人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你真傻,明知道是1块钱的东西,你花5块钱买下来,那不是傻瓜吗?”这个人说:“是的,我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