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品德教学促进学生道德行为转化探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135)
  摘 要:品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关注道德认知的建立、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实践的开展,规范和完善学生的道德评判体系,并转化为最终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品德学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08-01
  品德学科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是本学科的最终要旨。教师在执教品德课程时,切不能以道德说教为手法,而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觉主动地形成道德认知,并在一系列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的激发下外化为道德行为。
  一、创设良好的道德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正确的道德认知是实施道德行为的起点,没有符合道德规范、积极正面的道德认知,不可能促发让人称赞、被社会拥护的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反映的是个体对整个社会道德规范、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基本认识。正确的道德认知为道德行为的养成奠定坚实的根基,更是指导个体实施道德行为的先决意识。而道德认知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自己的特定规律:学生在自主积累诸如好人好事、购物的学问、爱护花草等方面的道德材料时,会对其产生敬佩之意,萌发学习的信心,产生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认识,再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从而使道德概念渐入脑中,以应用于社会事件的道德评判。因此,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道德学习情境,还要将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纳入设置范围,从而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教师通过生活中有关水的使用场景,唤起学生对节约用水的共鸣,感知水对于人类和生活的重要性。本课的第二环节是“小水滴看中国”,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对中国水资源的认识。接着教师播放了一则缺水地区现状的视频,里面谈到了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状况,学生们非常惊讶,从而升华了对水的认知。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水资源再利用的环保节水意识。
  二、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促使学生由道德认知向道德情感升华
  道德情感作为高级社会情感的一种,是在具备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所产生的憎恨、喜好、敬重等个人情感,更是连接建立道德认知和实施道德行为的关键一环。随着道德认知的不断深入,道德情感将被逐步激发,待这种情感升华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后,便会激励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从而促进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反映在品德课堂上,便是积极营造顺应情境的教学氛围,创设学生周边、真实存在的道德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实现道德情感的催化,达到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提升情感修养的目的。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一课为例,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每个家庭成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了让学生感受长辈小时候的艰苦,与现在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拟好问题,向长辈询问过去的事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家里存放的、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带到课堂中,并配上背景音乐,让他们拿着老物件深情讲述长辈的过去。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触动学生的情感心弦,激发他们对长辈过去的情感体验,并扩展至对长辈的尊敬、家庭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惜,然后将这种敬老爱家的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
  三、扎根真实社会中的道德生活,促使道德情感激发道德行为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要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个人道德行为准则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接受社会规范作为个人认知和信念,二是这种认知和信念被亲身感受到。”因此,教师进行品德学科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的道德认知,激发起坚固恒定的道德情感后,就应鼓励学生将学校与社会进行衔接,踊跃参加社會实践,将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这也是在实践教育中检验道德认知,提升道德涵养,完善道德评价体系,促进道德行为转化的重要途径。以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为例,教师要激起学生更为浓厚的道德情感共鸣,并让学生将道德动机转变为道德行为。例如,学生可以满怀感恩之心走出教室,给校园里的清洁阿姨递上擦汗的毛巾;学生也可以走上街头,给环卫工人递上一块毛巾、一瓶水,陪他们聊聊天,讲讲学校里的趣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道德感受,为真正养成尊敬劳动者、感恩社会的道德行为习惯提供实践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品德学科最重要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但要达到这个目标,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实际,引导学生建立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并在逐步稳固的基础上,一步步促进学生实施道德行为,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军.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01).
  [2]张红菊.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
其他文献
摘 要:解题反思是对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的分析回顾,它对破解认识封闭、助力条件挖掘、定向解题思路和摆脱变式训练困惑等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借力反思、破解认识封闭,巧用反思、助力条件挖掘,活用反思、定向解题思路,常用反思、摆脱变式困惑几方面研究学生如何通过解题反思获得更好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题反思;作用;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牛结核病(TB)是重要的人兽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牛分枝杆菌为结核病主要病原之一,宿主谱广泛,包括牛、人
本文就网络安全及管理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网络安全防护的几种常用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网络防病毒技术。
摘要:网格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介绍和讨论了在网格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物流信息管理过程所具有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格技术在典型物流环节中进行应用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网格;现代物流;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6)05—0069-01
数字水印是信息安全领域一个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数字水印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数字水印遇到的攻击及时策进行了讨论。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营造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合作探究;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51-01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从把学生“带出”课堂——情境与体验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带入问题——诱导与激发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引向探究——习得与操作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带进思考——反思与拓展的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初中几何研究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几何;研究性学习;学习策略;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本文描述的通过宽带路由器搭建FTP服务器的方法是基手ADSL+路由器的上网模式。使用的硬件路由器产品是TD-R860tR860Mo搭建FTP服务器是通过配置SERV—U软件,采用WINXP操作系统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软件在各行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Java软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Java软件类文件加
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不同年龄、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腹泻,其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也完全不同,必须引起养猪场(户)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