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这一点在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划分和占有方面表现的很突出,“冲之鸟”事件便是例证。“冲之鸟”是“岛”还是“礁”在国际法上引起的争议,也是当今对联合国国际法海洋公约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变礁为岛也有着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关键词 冲之鸟 岛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利益 专属经济区
2011年1月6日,日本政府高调宣布将从2011年开始把“冲之鸟岛”建成海洋资源调查基地。日本政府的意图显而易见,就是要挑战中国政府只不过是一块岩礁’的主张。这也将预示着中日之间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为何日本政府对改礁为岛如此感兴趣呢?让我们分析一下。
一、“冲之鸟岛”的历史背景
冲之鸟岛”位于东经136度04分,北纬20度25分,由东露岩和北露岩组成,是日本公布的四至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最南端的点,也是日本唯一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属于热带气候的领土。
1565年6月,西班牙第一任菲律宾总督莱加斯比率舰队在日本东南部海域发现了一块岩礁,莱加斯比给其取名为“扬帆(Parece Vela)”。在西班牙1639年以前出版的海图上,在日本东南部海域有一个标注为“扬帆”的岩礁,从经纬度来看,“扬帆”即为“冲之鸟岛”。
1922年,日本海军水路部(现日本海上保安厅海洋情报部)派“满洲”号测量舰对“冲之鸟岛”进行了首次调查和测量,并以“道格拉斯礁”之名标注于日本海图上。1931年,日本内务省发布第163号告示,将“道格拉斯礁”命名为“冲之鸟”。1933年,日本海军水路部派“胶州”号测量船对该岩礁进行了水深、地磁、地质、地貌等综合调查。参与此次测量任务的水路部测量科科长田山利三郎在1952年5月发表的《南洋群岛的珊瑚礁》论文中指出,“冲之鸟岛”缺少中央岛和泻湖,应该属介于环礁(atoll)与礁盘(table reef)间的准礁盘(Almost table reef)。1996年,日本建设省对“冲之鸟岛”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冲之鸟岛”大约形成于2.5万年以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没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2003年,日本政府设立了由外务省、国土交通省等5个部门组成的“大陆架调查对策室”,此后对大陆架的调查工作加速进行,冲之鸟岛和南鸟岛等外围岛屿周边的大陆架以及东海地区的大陆架是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2004年8月,《有关大陆架划定的基本方针》在日本内阁获得通过,确定大陆架调查的第二阶段将于2005年开始,并于2008年12月完成。2009年1月完成相关手续,向国际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期间,日本在东海海域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海洋调查,获取了大量东海大陆架的情况。
由此可见,尽管“冲之鸟岛”的名称由“礁”到“岛”几番更改,但其地质构造是由珊瑚礁而成这一事实早已被日本的多次调查所证实。
二、日本海洋扩张政策的具体体现
第一, 扩大海洋领土主权,争夺专属经济区。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日本就在各种场合一直强调“冲之鸟”不是岩礁, 而是“岛屿”。显而易见,一旦将其确定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条件的“岛屿”,就意味着日本又增加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的权利,这怎么能不会让一个有狭窄国土面积的岛国垂涎三尺!
第二,攫取其诱人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冲之鸟岛”岩礁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的墨鱼、鲣鱼、金枪鱼等经济鱼类早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此外,在其周围海底大陆架还探明了储量丰富的铜、铬、镍、锰等矿产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是味道鲜美的一块巨大的“蛋糕”。
第三,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为了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的国家发展战略在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就被提出了,而且日本还制定了以扩张海军为依托的海上强国目标。但二战的惨败又使得日本重新回归岛国,而美国却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支配着作为日本“前庭后院”的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在此海域并无地位可言,只能扮演美国马前卒的角色。
第四,抢夺军事战略空间。虽然“冲之鸟岛”是即使在涨潮时加起来面积也不过10平方米的两个小岩礁,但位于连接塞班岛、巴拉望岛三角形的顶点。所以,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曾谋划在此修建对空监视哨、水上航空基地以及气象观测站、灯塔等军事设施,后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半途而废。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中,这里又成了连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关岛与冲绳群岛的中点。为此,有理由相信,日本执著地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的背后掩藏着欲将其打造成太平洋上的不沉航空母舰之意图。
三、打造“冲之鸟岛”岩礁的种种举措
“冲之鸟岛”险峻、孤立,自然条件恶劣。长年的海浪侵蚀使得这些岛礁正在不断没入海面或消失。据日本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1930年“冲之鸟岛”所在的礁盘内尚有6块岩礁露出海面,1952年还剩5块,而到了1987年就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礁在涨潮时露出水面,其中“冲之鸟岛”,即东露岩在最高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
为了防止“冲之鸟岛”太平洋吞噬,1987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冲之鸟岛应急对策特别研讨会”。10月,建设省派“航洋丸”号调查船对该海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之后,决定修复“冲之鸟岛”。自1988年至1989年,日本,在东露岩和北露岩周围放置了9900个铁制防波块,并在露出海面的岩体周围浇铸了水泥防护层,此项工程共耗资285亿日元。
但是由于气候恶劣,加固工程不久出现裂缝和脱落,所以,日本对该岩礁一直在进行维修工作,其中花费8亿日元为东露岩加装了钛合金防护网。目前,日本政府每年划拨经费2亿日元用于“冲之鸟岛”的维修。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其他方面按部就班地强化“冲之鸟岛”的“岛屿”主权性质。1999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冲之鸟岛”作为海岸由建设省直接管辖。进入21世纪,日本海上保安厅也加强了对“冲之鸟岛”海域的调查和巡视,来阻止其他国家的科考船进入该海域实施科学调查。2005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花费200万日元在“北小岛”岩礁的混凝土制护堤上安装了写有“冲之鸟岛由国土交通省管理”、“日本国最南端的岛”等字样的钛制地址标牌。另外,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拨款1000万日元在“冲之鸟岛”岩礁上设置高10米的灯塔,造就“岛”被使用的景象,从而向国际社会宣示日本对该岩礁及其周边海域所拥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化,主要是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岛屿制度”的错误解读。1982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首次引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制度、200海里~350海里大陆架制度以及岛屿制度等等,其中第121条明确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三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日本认为,“冲之鸟岛”完全符合岛屿三要素,即“自然形成的陆地”、“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于水面”,并以此为根据主张“冲之鸟岛”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是,日本只是错误地解读了有利于己方权利的前半部分规定,却故意忽略了该项条款最为重要的后半部分: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四、结束语
“冲之鸟岛”在地质结构上属于岩礁无可争议,而且,目前仅存的北露岩和东露岩不仅无人居住,更无法自我维持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尽管日本政府已将这两块岩礁的名字冠以“岛”之称谓,但岩礁本身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并不会因名称的改变而发生质变。但是日本利用此次的大陆架的申请战略,强化了日本的海洋政策,强化,固化了日本国民的海洋意识。日本利用此次机会,向日本国民宣告日本的领土和对日本领土意识的贯彻与教育。日本为了维护海洋权益,加大对日本国民的教育,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并且加强日本的海洋军事能力的建设,把日本的海洋战略进行全面的立体化的打造,从国际到国内,从科技到教育。从军事到国际外交,都在着力打造日本的海洋战略。
参考文献:
[1]赵刚,孙伶伶.东海问题现状与展望研讨会纪要[J].日本学刊,2006.
[2]张沛霖.从国际海洋法角度试析日本冲之鸟岛问题理论学习,2007.
[3]王泽林.试析联合国海洋法中的岛屿制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
[4]吴卡.“冲之鸟”岛礁属性辨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冲之鸟 岛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利益 专属经济区
2011年1月6日,日本政府高调宣布将从2011年开始把“冲之鸟岛”建成海洋资源调查基地。日本政府的意图显而易见,就是要挑战中国政府只不过是一块岩礁’的主张。这也将预示着中日之间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为何日本政府对改礁为岛如此感兴趣呢?让我们分析一下。
一、“冲之鸟岛”的历史背景
冲之鸟岛”位于东经136度04分,北纬20度25分,由东露岩和北露岩组成,是日本公布的四至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最南端的点,也是日本唯一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属于热带气候的领土。
1565年6月,西班牙第一任菲律宾总督莱加斯比率舰队在日本东南部海域发现了一块岩礁,莱加斯比给其取名为“扬帆(Parece Vela)”。在西班牙1639年以前出版的海图上,在日本东南部海域有一个标注为“扬帆”的岩礁,从经纬度来看,“扬帆”即为“冲之鸟岛”。
1922年,日本海军水路部(现日本海上保安厅海洋情报部)派“满洲”号测量舰对“冲之鸟岛”进行了首次调查和测量,并以“道格拉斯礁”之名标注于日本海图上。1931年,日本内务省发布第163号告示,将“道格拉斯礁”命名为“冲之鸟”。1933年,日本海军水路部派“胶州”号测量船对该岩礁进行了水深、地磁、地质、地貌等综合调查。参与此次测量任务的水路部测量科科长田山利三郎在1952年5月发表的《南洋群岛的珊瑚礁》论文中指出,“冲之鸟岛”缺少中央岛和泻湖,应该属介于环礁(atoll)与礁盘(table reef)间的准礁盘(Almost table reef)。1996年,日本建设省对“冲之鸟岛”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冲之鸟岛”大约形成于2.5万年以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没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2003年,日本政府设立了由外务省、国土交通省等5个部门组成的“大陆架调查对策室”,此后对大陆架的调查工作加速进行,冲之鸟岛和南鸟岛等外围岛屿周边的大陆架以及东海地区的大陆架是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2004年8月,《有关大陆架划定的基本方针》在日本内阁获得通过,确定大陆架调查的第二阶段将于2005年开始,并于2008年12月完成。2009年1月完成相关手续,向国际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期间,日本在东海海域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海洋调查,获取了大量东海大陆架的情况。
由此可见,尽管“冲之鸟岛”的名称由“礁”到“岛”几番更改,但其地质构造是由珊瑚礁而成这一事实早已被日本的多次调查所证实。
二、日本海洋扩张政策的具体体现
第一, 扩大海洋领土主权,争夺专属经济区。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日本就在各种场合一直强调“冲之鸟”不是岩礁, 而是“岛屿”。显而易见,一旦将其确定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条件的“岛屿”,就意味着日本又增加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的权利,这怎么能不会让一个有狭窄国土面积的岛国垂涎三尺!
第二,攫取其诱人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冲之鸟岛”岩礁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的墨鱼、鲣鱼、金枪鱼等经济鱼类早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此外,在其周围海底大陆架还探明了储量丰富的铜、铬、镍、锰等矿产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是味道鲜美的一块巨大的“蛋糕”。
第三,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为了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欲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的国家发展战略在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就被提出了,而且日本还制定了以扩张海军为依托的海上强国目标。但二战的惨败又使得日本重新回归岛国,而美国却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支配着作为日本“前庭后院”的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在此海域并无地位可言,只能扮演美国马前卒的角色。
第四,抢夺军事战略空间。虽然“冲之鸟岛”是即使在涨潮时加起来面积也不过10平方米的两个小岩礁,但位于连接塞班岛、巴拉望岛三角形的顶点。所以,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曾谋划在此修建对空监视哨、水上航空基地以及气象观测站、灯塔等军事设施,后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半途而废。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中,这里又成了连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关岛与冲绳群岛的中点。为此,有理由相信,日本执著地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的背后掩藏着欲将其打造成太平洋上的不沉航空母舰之意图。
三、打造“冲之鸟岛”岩礁的种种举措
“冲之鸟岛”险峻、孤立,自然条件恶劣。长年的海浪侵蚀使得这些岛礁正在不断没入海面或消失。据日本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1930年“冲之鸟岛”所在的礁盘内尚有6块岩礁露出海面,1952年还剩5块,而到了1987年就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礁在涨潮时露出水面,其中“冲之鸟岛”,即东露岩在最高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
为了防止“冲之鸟岛”太平洋吞噬,1987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冲之鸟岛应急对策特别研讨会”。10月,建设省派“航洋丸”号调查船对该海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之后,决定修复“冲之鸟岛”。自1988年至1989年,日本,在东露岩和北露岩周围放置了9900个铁制防波块,并在露出海面的岩体周围浇铸了水泥防护层,此项工程共耗资285亿日元。
但是由于气候恶劣,加固工程不久出现裂缝和脱落,所以,日本对该岩礁一直在进行维修工作,其中花费8亿日元为东露岩加装了钛合金防护网。目前,日本政府每年划拨经费2亿日元用于“冲之鸟岛”的维修。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其他方面按部就班地强化“冲之鸟岛”的“岛屿”主权性质。1999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冲之鸟岛”作为海岸由建设省直接管辖。进入21世纪,日本海上保安厅也加强了对“冲之鸟岛”海域的调查和巡视,来阻止其他国家的科考船进入该海域实施科学调查。2005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花费200万日元在“北小岛”岩礁的混凝土制护堤上安装了写有“冲之鸟岛由国土交通省管理”、“日本国最南端的岛”等字样的钛制地址标牌。另外,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拨款1000万日元在“冲之鸟岛”岩礁上设置高10米的灯塔,造就“岛”被使用的景象,从而向国际社会宣示日本对该岩礁及其周边海域所拥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政府千方百计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化,主要是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岛屿制度”的错误解读。1982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首次引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制度、200海里~350海里大陆架制度以及岛屿制度等等,其中第121条明确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三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日本认为,“冲之鸟岛”完全符合岛屿三要素,即“自然形成的陆地”、“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于水面”,并以此为根据主张“冲之鸟岛”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是,日本只是错误地解读了有利于己方权利的前半部分规定,却故意忽略了该项条款最为重要的后半部分: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四、结束语
“冲之鸟岛”在地质结构上属于岩礁无可争议,而且,目前仅存的北露岩和东露岩不仅无人居住,更无法自我维持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尽管日本政府已将这两块岩礁的名字冠以“岛”之称谓,但岩礁本身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并不会因名称的改变而发生质变。但是日本利用此次的大陆架的申请战略,强化了日本的海洋政策,强化,固化了日本国民的海洋意识。日本利用此次机会,向日本国民宣告日本的领土和对日本领土意识的贯彻与教育。日本为了维护海洋权益,加大对日本国民的教育,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并且加强日本的海洋军事能力的建设,把日本的海洋战略进行全面的立体化的打造,从国际到国内,从科技到教育。从军事到国际外交,都在着力打造日本的海洋战略。
参考文献:
[1]赵刚,孙伶伶.东海问题现状与展望研讨会纪要[J].日本学刊,2006.
[2]张沛霖.从国际海洋法角度试析日本冲之鸟岛问题理论学习,2007.
[3]王泽林.试析联合国海洋法中的岛屿制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
[4]吴卡.“冲之鸟”岛礁属性辨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