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推动,我公司目前业务发展速度迅猛。本文笔者从生产车间管理绩效,规范管理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方面情况入手,浅析如何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绩效。
关键词: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31-01
一、突破困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瓶颈
在目前大部分家具生产企业中,很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的管理知识及技巧的上岗培训,导致公司出现的“小脚穿大鞋”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就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手段欠佳所导致的。
为了突破这个局面,光是从理论的角度去去探索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和规范实际工作的重点,逐步加强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绩效。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开创新的管理技巧,有助于管理人员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在员工之中形成一定的威信。
二、加强规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点
1.加强上班前工作的规范
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提前进去工作现场的习惯,做好准备开工的工作。生产部门经理要严格监督员工上班打卡,严格要求车间主任或组长要比员工提前5分钟到场打卡,如果员工看到管理人员比自己上班更早,自然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让整个生产车间尽快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
其次要提前制定及确认当日的工作计划,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一个员工身上。整个生产车间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必须明确当日的工作重点,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该什么时候最好,完工后应该送去哪里。
最后检查备料的狀况、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现场生产车间的材料是否足够,生产设备及工具是否能正常运作,生产环境是否能满足员工的要求,这些都是保障员工顺利工作的基础。好的环境才能让员工有好的心情,才能提升生产效率。
2.加强上班时工作的规范
首先注重员工的服装是否规范,精神是否饱满。整个生产线一定不能出现打赤膊、衣衫不整、穿拖鞋,不能像逃兵一样的没有工作风气。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整齐庄重,以精神抖擞的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促进员工改变状态。
其次要确认有没有缺勤人员,并作出及时的调整。生产车间部分机械设备都由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不确定的减员会影响车间或者班组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平衡整个生产车间的工序。
最后做好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及指导。新员工必须要接受上岗前的培训,但是理论上的培训始终不能马上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掌握这些情况,要实现针对他们安排老员工进行指导,促进新员工尽快的掌握生产技术,尽快融入整个生产团队。
3.加强上班中工作的规范
首先管理人员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现场巡查。现场管理人员要将巡查工作落实,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让员工可以感受到你的存在,必须及时的解决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灵活调整本区域的作业进度及人员分配。现场管理工作不能走马观花,现场的作业状况变化很快,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懂得灵活去调整个别工序的产能,对人员进行跨越式的调动,即保证本区域的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又配合生了产部门整体计划的顺利实现。
最后严格审查员工是否存在违规的操作,员工若是出现了违规的操作,就会导致产品出现损坏,质量的不达标。作为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必须要时刻保持高度认真的工作状态,在巡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员工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因此针对这类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要不断的总结这些现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加强下班前工作的规范
首先处理上司交办的事务与下属反映的问题。上司的命令不能有丝毫的怠慢,不可摆老资格搞对抗,早做早好,晚做不保。也不要让等待回复的员工失望,花短短几分钟就换回了员工几年的服从。现场管理人员要时刻记住当日事当日毕。
其次确认工作计划的完成程度,做出是否加班的决定。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每一天工作任务的达成状况,对比当天的计划与本周的计划,才能做出是否加班的决定以配合整体生产进度。不要把加班这样的事情推给生产部上层去决定,只有现场的你才是这个决定的主人。
最后上交报表、报告。把每一天的车间生产进度、完成率、品质状况、人员等等完整地填在报表或报告上,及时交到生产部门,这是调整主生产计划,控制施工进度的有力数据。
三、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
1.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现场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生产线,懂得加强品质管理,完善设备管理,规范人员管理,较强的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主任的主要职责要纵观全局,班组长要严格执行命令,严格遵循保障质量的原则完成当前任务,组长要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加以熟悉,同时还应该拥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工作经验。
2.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心态
基层管理人员要细心、责任心、信心。信心则是一个人的信仰;细心是指纵观全局是事物的考虑非常周详;责任心是指对自己、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信念及情感,身为管理人员责任心就有助于认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将公司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
3.管理人员具备的职责
管理人员要督促、指导员工按规定进行工作,完成工作内容。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效的防止突发事件。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员工的培训,我们就是员工的老师,根据经验不断的总结培训方法,对工作态度、操作技巧、职业习惯要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促进员工积极掌握知识,达到培训的标准。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好充分的了解,做出客观正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晓涛.企业5S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2]薛小伟.车间管理四管齐下当见成效[J].中外玩具制造,2008.
关键词: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31-01
一、突破困扰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瓶颈
在目前大部分家具生产企业中,很多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的管理知识及技巧的上岗培训,导致公司出现的“小脚穿大鞋”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就是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手段欠佳所导致的。
为了突破这个局面,光是从理论的角度去去探索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和规范实际工作的重点,逐步加强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绩效。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开创新的管理技巧,有助于管理人员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在员工之中形成一定的威信。
二、加强规范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重点
1.加强上班前工作的规范
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提前进去工作现场的习惯,做好准备开工的工作。生产部门经理要严格监督员工上班打卡,严格要求车间主任或组长要比员工提前5分钟到场打卡,如果员工看到管理人员比自己上班更早,自然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让整个生产车间尽快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
其次要提前制定及确认当日的工作计划,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一个员工身上。整个生产车间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必须明确当日的工作重点,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该什么时候最好,完工后应该送去哪里。
最后检查备料的狀况、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现场生产车间的材料是否足够,生产设备及工具是否能正常运作,生产环境是否能满足员工的要求,这些都是保障员工顺利工作的基础。好的环境才能让员工有好的心情,才能提升生产效率。
2.加强上班时工作的规范
首先注重员工的服装是否规范,精神是否饱满。整个生产线一定不能出现打赤膊、衣衫不整、穿拖鞋,不能像逃兵一样的没有工作风气。生产车间现场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整齐庄重,以精神抖擞的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促进员工改变状态。
其次要确认有没有缺勤人员,并作出及时的调整。生产车间部分机械设备都由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不确定的减员会影响车间或者班组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平衡整个生产车间的工序。
最后做好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及指导。新员工必须要接受上岗前的培训,但是理论上的培训始终不能马上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掌握这些情况,要实现针对他们安排老员工进行指导,促进新员工尽快的掌握生产技术,尽快融入整个生产团队。
3.加强上班中工作的规范
首先管理人员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现场巡查。现场管理人员要将巡查工作落实,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让员工可以感受到你的存在,必须及时的解决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灵活调整本区域的作业进度及人员分配。现场管理工作不能走马观花,现场的作业状况变化很快,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懂得灵活去调整个别工序的产能,对人员进行跨越式的调动,即保证本区域的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又配合生了产部门整体计划的顺利实现。
最后严格审查员工是否存在违规的操作,员工若是出现了违规的操作,就会导致产品出现损坏,质量的不达标。作为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必须要时刻保持高度认真的工作状态,在巡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员工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因此针对这类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要不断的总结这些现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加强下班前工作的规范
首先处理上司交办的事务与下属反映的问题。上司的命令不能有丝毫的怠慢,不可摆老资格搞对抗,早做早好,晚做不保。也不要让等待回复的员工失望,花短短几分钟就换回了员工几年的服从。现场管理人员要时刻记住当日事当日毕。
其次确认工作计划的完成程度,做出是否加班的决定。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每一天工作任务的达成状况,对比当天的计划与本周的计划,才能做出是否加班的决定以配合整体生产进度。不要把加班这样的事情推给生产部上层去决定,只有现场的你才是这个决定的主人。
最后上交报表、报告。把每一天的车间生产进度、完成率、品质状况、人员等等完整地填在报表或报告上,及时交到生产部门,这是调整主生产计划,控制施工进度的有力数据。
三、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
1.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现场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生产线,懂得加强品质管理,完善设备管理,规范人员管理,较强的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主任的主要职责要纵观全局,班组长要严格执行命令,严格遵循保障质量的原则完成当前任务,组长要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加以熟悉,同时还应该拥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和工作经验。
2.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心态
基层管理人员要细心、责任心、信心。信心则是一个人的信仰;细心是指纵观全局是事物的考虑非常周详;责任心是指对自己、对员工、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信念及情感,身为管理人员责任心就有助于认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将公司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
3.管理人员具备的职责
管理人员要督促、指导员工按规定进行工作,完成工作内容。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效的防止突发事件。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员工的培训,我们就是员工的老师,根据经验不断的总结培训方法,对工作态度、操作技巧、职业习惯要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促进员工积极掌握知识,达到培训的标准。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好充分的了解,做出客观正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晓涛.企业5S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2]薛小伟.车间管理四管齐下当见成效[J].中外玩具制造,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