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分组教学法,能更好地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以"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多次的分组教学实验。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能挖掘学生潜力,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艺术风格形成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首先讨论了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应用
中国分类号:G632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状况,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尽可能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尽管学生自行分组能形成更加融洽的群体,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老师应主导每个小组的人数和成员,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策划,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形成互补,尽可能缩小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的差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个性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分组教学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一、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已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稀缺,大课堂教学盛行,相关专业老师兼任也已成普遍现象。而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它更强调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创新,并鼓励在作品上表现出来。一般情况来看,师生比越高,越利于学生特点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的人数都在45人左右,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又相对比较薄弱。传统的大课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和动力,使得高职学生设计作品缺乏个人特色和创新意识,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说,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是有必要的[1]。
2.可行性
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少,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要尽可能减少分组教学,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多少并足以成为分组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对而言,老师对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更为关键。所以在开展分组教学前,老师要认真策划,认识到学生在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动态分组。同时,也要认识到课程的主题和难易程度也会对分组教学造成影响。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状况决定了是否进行分组教学,以及小组人员的数量和人员搭配。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班上课或分组实验,因为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不是人数的多少,而是教学目标、教学需要和学生状况,对老师的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好分组教学的原则和核心,即使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分组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我们以《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和课程标准
设计了教学主题和分组原则。具体的操作如下:
1.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展开调查,调查的主要方式有:问卷、测试、交流,初步细化分组的原则。
2.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初步的分组原则,对分组进行预先安排。
3.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现场操作,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一个适当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互相讲解、演示或说明,引导组内成员相互帮助,鼓励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参与评价。老师要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在适当的情况下,老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方式和方法给出建议,使得学生主动认识到其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2]。使学生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时有接触别人作品的机会,了解到不同的创作水平和方法。
5.及时了解分组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6.记录教学效果和成果,并做出统计数据,对比各组成效,记录在案。
8.总结经验,完善分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下次每组教学做准备。
三、分组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进行分组教学法前,我们找到一幅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设计作品,并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优点是设计思路新颖独特,紧扣设计要求,完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设计意图。其缺点是空间划分形式较为单一、欠缺步移景迁效果、没有空间层次感,整体的美观性、规范性、合理性有待改善。由于大班教学局限性,老师很难对单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帮助的机会也少,使得一副能更优秀的作品带有不少的瑕疵。
引入分组教学法后,学生重新对作品进行了设计。其实,在设计的初级阶段,该作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立意相对死板、主题涣散、没有概括性,创作思路禁锢于单纯的构成法则中。引入分组教学后,老师特意将其和思维发散、思路广泛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加之老师的适当引导,该生很快打开了思路,对设计进行了改进,有效地使艺术元素与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把构成形态凝炼为"三角与量角器的构成式结合",既点明了设计主题,又有比较新颖的表达形式[3]。最终,该作品表现为:交通系统具有整体性,很好地结合了地貌特征,空间具有层次感,也能很多地结合水体、休息场所、绿化等开放空间的景观,无论在设计、构思、创意上,还是在作图的规范性上,该作品无疑都是学生中间的上乘之作。
四、结束语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能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完成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从落后教学方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老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的轻松和高效。同时,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组教学法能有针对、有目标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22
[2]付俊薇,主要发达国家高职课程的比较研究与借鉴[D],保定,河北大学,2004
[3]李智云,实施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效果[J],教育与探索,2007,4,87
[关键词]分组教学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应用
中国分类号:G632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状况,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尽可能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尽管学生自行分组能形成更加融洽的群体,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老师应主导每个小组的人数和成员,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策划,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形成互补,尽可能缩小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的差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个性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分组教学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一、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已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稀缺,大课堂教学盛行,相关专业老师兼任也已成普遍现象。而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它更强调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创新,并鼓励在作品上表现出来。一般情况来看,师生比越高,越利于学生特点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的人数都在45人左右,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又相对比较薄弱。传统的大课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和动力,使得高职学生设计作品缺乏个人特色和创新意识,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说,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是有必要的[1]。
2.可行性
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少,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要尽可能减少分组教学,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多少并足以成为分组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对而言,老师对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更为关键。所以在开展分组教学前,老师要认真策划,认识到学生在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动态分组。同时,也要认识到课程的主题和难易程度也会对分组教学造成影响。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状况决定了是否进行分组教学,以及小组人员的数量和人员搭配。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班上课或分组实验,因为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不是人数的多少,而是教学目标、教学需要和学生状况,对老师的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好分组教学的原则和核心,即使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分组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我们以《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和课程标准
设计了教学主题和分组原则。具体的操作如下:
1.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展开调查,调查的主要方式有:问卷、测试、交流,初步细化分组的原则。
2.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初步的分组原则,对分组进行预先安排。
3.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现场操作,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一个适当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互相讲解、演示或说明,引导组内成员相互帮助,鼓励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参与评价。老师要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在适当的情况下,老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方式和方法给出建议,使得学生主动认识到其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2]。使学生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时有接触别人作品的机会,了解到不同的创作水平和方法。
5.及时了解分组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6.记录教学效果和成果,并做出统计数据,对比各组成效,记录在案。
8.总结经验,完善分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下次每组教学做准备。
三、分组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进行分组教学法前,我们找到一幅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设计作品,并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优点是设计思路新颖独特,紧扣设计要求,完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设计意图。其缺点是空间划分形式较为单一、欠缺步移景迁效果、没有空间层次感,整体的美观性、规范性、合理性有待改善。由于大班教学局限性,老师很难对单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帮助的机会也少,使得一副能更优秀的作品带有不少的瑕疵。
引入分组教学法后,学生重新对作品进行了设计。其实,在设计的初级阶段,该作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立意相对死板、主题涣散、没有概括性,创作思路禁锢于单纯的构成法则中。引入分组教学后,老师特意将其和思维发散、思路广泛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加之老师的适当引导,该生很快打开了思路,对设计进行了改进,有效地使艺术元素与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把构成形态凝炼为"三角与量角器的构成式结合",既点明了设计主题,又有比较新颖的表达形式[3]。最终,该作品表现为:交通系统具有整体性,很好地结合了地貌特征,空间具有层次感,也能很多地结合水体、休息场所、绿化等开放空间的景观,无论在设计、构思、创意上,还是在作图的规范性上,该作品无疑都是学生中间的上乘之作。
四、结束语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能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完成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从落后教学方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老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的轻松和高效。同时,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组教学法能有针对、有目标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22
[2]付俊薇,主要发达国家高职课程的比较研究与借鉴[D],保定,河北大学,2004
[3]李智云,实施分组教学,优化教学效果[J],教育与探索,200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