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分蓼活性成分体内安全性评价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活性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30d喂养试验对叉分蓼活性成分的体内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小鼠未出现死亡,叉分蓼活性成分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12000mg/kg.bw;30d喂养试验表明,叉分蓼活性成分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叉分蓼活性成分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为叉分蓼药材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顶点v的离心率是v到图中其它顶点的最大距离.Peripheral顶点是具有最大离心率的顶点,图G的peripheral Wiener指标为G中所有peripheral顶点的距离和.给出3种图运算的乘积图的p
近些年,随着世界各地的敦煌藏卷陆续公诸于世,学术界在业已汇编成书的《敦煌变文校注》等书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变文写本。通过对新刊布敦煌写本的全面普查,对这些新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以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工程。本文主要探索网络在课程教学改革中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INS)的临床使用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Mygind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