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大纲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按授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诱发创造兴趣,激发创造想像。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如在课堂上采取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另外,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要知道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3.注重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险精神等,因此,教师应注意发现和及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例如在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代数式的变形转化为图形的剪拼,最终利用面积这一不变因素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应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该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造性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建性的良好环境。比如:对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到“喜欢”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的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的问题或不好回答的问题而不耐烦。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捕捉每一次学生迸发的火花,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以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基础上,应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先从射线OA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然后,射线OB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地去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面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产生灵感的情景,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再经过教师的启发,才能诱发出直觉或灵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让他们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问题的引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环节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正> 1 概况 大峪口200kt/a(P_2O_5计)磷酸装置采用二水物工艺,由美国Jacobs公司提供基础设计,国内完成配套设计。其循环冷却水系统向磷酸低位真空冷却和浓缩真空蒸发的冷凝
方言是真正意义的“母语”:方言承载着难以割舍的“故乡魂”:方言是学生习作题材的“天然宝库”:方言是学生习作语言的“源头活水”。在普通话的框架下.应该引导学生正视方言,巧妙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所以必须加强对人们的环保教育,尽早、尽快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林专业的教师,多年的《生命科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很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思想意识薄弱,价值观不是很成熟,他们的学习任务又特别繁重,是一个极易被环保教育忽略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环保意识的
通过对生产实例的分析与比较,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带式输送机带宽的选择及其合理性,作了较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