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物模糊”原因多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中老年朋友会经常受到“看不清楚东西”的困扰,医学上称为“视物模糊”,是眼科病人最多的主诉之一。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年老眼花或者是老年性白内障所致。实际上,“看不清楚东西”的原因远不止这两个,医生特别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切莫轻易把“视物模糊”等同于“白内障”或“老花眼”。
  1 视物时清时糊——化验血液
  如果一天内看东西时而清楚,时而模糊,并且频繁出现,那么要考虑血液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关注血糖。当血糖水平增高时,葡萄糖会携带过多水分迅速“搬”人眼睛内的晶体,造成晶体“变胖”,屈光度改变,人会变得有点近视,造成一过性视物模糊血糖波动较大者,常可出现这种现象。另外,眼睛的血液供应也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血压高、血脂高、血液黏滞度增大,或颈部、脑部及眼部血管的斑块、狭窄,导致血液流速异常,都会影响眼睛的血液供应,出现视物时清时糊。
  2 看东西重影——查脑CT
  如果短期内突然发现双眼看东西时出现重影,但是捂住一只眼睛再看时,重影消失。这种情况要去神经内科,检查颅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或脑部血管神经的异常。临床上有不少脑血管异常的病人最早表现为眼睛的外展神经麻痹,即眼睛不能向外看,看东西出现重影。有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引起眼部神经麻痹。一般采取眼眶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诊。也有部分病人看东西出现重影是由于年龄大,两只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大脑中枢对于眼球聚合和发散的控制出现问题,造成双眼视物“不同步”,导致外隐斜视度数逐渐增大,甚至发生间歇性外斜视。这类病人可通过佩戴棱镜或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
  3 视物形状改变——“底片”病变
  如果您突然出现看东西时,大小形状发生变化、直的看成弯的、颜色偏暗或偏黄、眼前有闪光感和固定的黑影等,那么可能是您眼睛的“底片”出问题了。眼睛像相机,眼睛的“底片”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视网膜。在视网膜上有一块叫作黄斑的特殊部位,它负责我们的“中心视力”,保证我们视物的精确性。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等病变就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能得到早期诊疗,可以减轻视力的损伤。
  4 “沙子”磨眼——干眼症
  平常我们的眼睛运转自如,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眼睛有眼泪水不间断地湿润。如果眼泪水减少或者是眼泪水的成分发生改变,就可能造成眼睛“干渴”。老年人往往由于内分泌的改变,泪水的质和量发生改变,造成泪水分泌不足、水分蒸发过快,“干眼”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干眼症的人通常在早上起来时,眼睛感觉比较舒适,到了下午,眼睛就涩胀难受,视物模糊,有烧灼感,有的人甚至会觉得眼睛里有个“小沙子”在磨。到医院查清原因,做一些对症的治疗,能让这些不适的感觉消失或是得到很大的改善。
  5 伴眼胀头昏——青光眼
  我们眼睛里有一种液体称之为“房水”。正常情况下房水是顺着一条“管道”循环流动的,如果房水流动受到阻碍,则会导致眼压升高。眼压的突然升高或长期升高,会压迫视神经,感觉看东西模糊。如果眼压增高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可造成失明,这就是青光眼。青光眼有两种,一种叫闭角型青光眼,一种叫开角型青光眼。两种青光眼在早期都可以出现视物模糊、眼睛发胀、鼻根酸痛、头痛、雾视、虹视等。眼压严重升高的时候,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伴头痛、眼痛,甚至是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人不了解这些常识,感到头痛就去内科就诊。实际上,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到医院眼科就诊,确诊或排除青光眼,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编辑 林妙)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評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直肠癌Dixon手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开腹直肠癌Dixon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微泵注射0.5 μg/kg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2 μg/(kg·h)维持至关腹;对照组微泵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
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它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每种状态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组成形式的概括。协调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稳定,一是指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中医在强调天人合一的同时倡导顺时养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运动规律。人体是否能够保持健康,并不完全取决于天命,而与自身的主动养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很大的关系。自然
期刊
中医“治未病”,即采用各种预防的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一指健康状态的个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且又未受病邪
期刊
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他本人即是一个成功养生的典型。白居易早年体弱,疾病缠身。“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即年少时由于昼夜苦读,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此后通过自己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