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疫情期间网络思政教育比例增加,大学生规则意识等主题教育仍需加强,这期间大学生系列心理问题更值得关注,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担负时代重任,运用“云思政”助力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云思政;党建;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02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以及党建工作交流模式以面对面为主,疫情期间师生资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都产生了新变化,呈现出复杂开放的形势,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居家期间产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及时沟通与处理,这给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网络思政教育比重增加
传统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偏向于线下面对面交流,疫情期间各高校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状况并展开思想教育。在网络上,思政教育的主客体都是通过虚拟空间交流,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如何确保教育主体的正向价值引领,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精确开展各类线上思想引领教育、党团建设。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推动“云思政”与大学生党建融合,让大学生党员产生身份认同的同时引领身边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构建高校党建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规则意识教育仍待加强
在高校以往的党员主题教育中违反党的纪律的事例与学生党员相距甚远。然而,在高校疫情防控中也出现了一些意识缺失的问题。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网络党建中加强纪律建设,培养学生规矩意识值得深思。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容易出现系列心理问题
此次疫情范围之广、传播之快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一方面网络信息发达,面对时时更新的确诊数据以及各类真假难辨的消息,部分学生产生恐惧、愤怒、焦虑的情绪;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线上教学节奏,对未来就业、升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部分学生由于隔离在家,缺少必要的社交活动,产生了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负面思绪。
二、疫情期间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工作优势,把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思想引领与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引导其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抗疫的青春力量。
(一)从学生切身感受出发,紧抓疫情防控的“时”
广大教师应通过体悟制度优势、抗疫力量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命担当、岗位素养,不断增强高校党建教育价值引领的正气。
(二)疫情防控彰显党员本色,激励大学生担负时代重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人能在疫情面前置身事外。疫情在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威胁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防控疫情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擦亮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底色。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妻子确诊也始终在一线的张定宇等“逆行者”彰显了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受鼓舞。
(三)疫情期间“云党建”模式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展现的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我们要迎接疫情防控的挑战,把握挑战中的机遇,在以往互联网+党建的基础上,创新高校云党建模式。在以往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思政教育的主客体缺少有效的沟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没有被及时发现,以往的思政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
三、“云思政”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具体路径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教育部的指示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精品思政教育活动,依托党团组织密切联系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选树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师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抗击疫情是一场难得的人生经历,更是“云思政”发展的重要时机,以往的党建工作偏向于单方面灌输,学生缺少向任课教师反馈自身想法的平台,缺少教育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高校要利用这一契机通过加强“云思政”開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提升自媒体思维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自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党务工作者的自媒体思维。一方面,引导其开发设计、运营和管理学生党支部专属的自媒体平台,如创建学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以扩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面,提高宣传率。另一方面,利用自媒体创新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和内容。如组织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爱国故事,传播正能量。以此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并且努力践行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二)把抗疫实践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很多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深入学习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使青年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结合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案例、召开网络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深刻讲述“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将广大青年学子凝聚到学习强国、科研报国、理性爱国上来,引导青年学生热爱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青春力量。讲述身边的抗疫故事,树立朋辈中的先进典型,带动身边同学增加党组织亲和力,引导学生在典型事迹中激发青春正能量,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 (三)加强“云思政”思想引领,厚植爱国情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采用“互联网+思政”“互联网+党建”的理念,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与习惯,组织开展线上思政活动,构建“云思政”课堂。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构建“云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保障非常时期学生成长不掉线的工作号召,利用腾讯会议、微信群平台,通过云端班会、云端主题党课、云端党团日活动等架起师生联系的网络桥梁,将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全体学生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疫情防控线上活动,发掘互联网热点与痛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学子在抗疫事迹和感人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
(四)创新“云思政”服务阵地,砥砺强国志
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要关注特殊群体,全方位征集在疫情期间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各部门为学生排忧解难,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形势宣讲,为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疏导学生在疫情期间寻找就业机会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根据学校组织的线上双选会,云招聘,网络签约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尽快适应线上招聘,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识别线上招聘的安全性,确保疫情期间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文化活动,避免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要把开展文化活動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及时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进行自身预防保障工作。要及时把握社会热点,掌握学生关注的舆论话语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正确看待社会热点事物。
(五)提升学生党员的网络素养,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引导教育学生党员增强网络法律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坚决抵制自媒体平台上散布的不良有害信息,理性转发及评论舆论热点内容。积极带头传播网络正能量,为营造健康向上的自媒体氛围,创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环境贡献力量。疫情期间,全国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如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神速建成,物资充分保障、科研集中攻关等;迅速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封锁线,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区到街道,从个人到单位,紧密配合,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同舟共济。这样的“中国速度”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云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教育工作者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国际形势。我们要利用“云思政”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下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此次疫情,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深刻体悟到了人民至上的国家情怀。紧抓爱国主义“融进”学生心灵的契机,通过线上班会、讲座、论坛、党课、团课等活动和形式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实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此次疫情中涌现了大量的、生动的新时代抗疫英雄,彰显出责任、担当、奉献、忠诚、执着、朴实的民族精神。可以围绕抗疫故事开展线上演讲、公众号宣传、“学习强国”支部热议、微党课推荐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学生不断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建立“线上党建+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效引导广大师生学思践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唐伯武.利用微博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
[2]吴巨慧,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09(1).
关键词:云思政;党建;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02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以及党建工作交流模式以面对面为主,疫情期间师生资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都产生了新变化,呈现出复杂开放的形势,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居家期间产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及时沟通与处理,这给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网络思政教育比重增加
传统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偏向于线下面对面交流,疫情期间各高校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学生状况并展开思想教育。在网络上,思政教育的主客体都是通过虚拟空间交流,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如何确保教育主体的正向价值引领,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精确开展各类线上思想引领教育、党团建设。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推动“云思政”与大学生党建融合,让大学生党员产生身份认同的同时引领身边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构建高校党建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规则意识教育仍待加强
在高校以往的党员主题教育中违反党的纪律的事例与学生党员相距甚远。然而,在高校疫情防控中也出现了一些意识缺失的问题。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网络党建中加强纪律建设,培养学生规矩意识值得深思。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容易出现系列心理问题
此次疫情范围之广、传播之快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一方面网络信息发达,面对时时更新的确诊数据以及各类真假难辨的消息,部分学生产生恐惧、愤怒、焦虑的情绪;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线上教学节奏,对未来就业、升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部分学生由于隔离在家,缺少必要的社交活动,产生了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负面思绪。
二、疫情期间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党建工作优势,把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思想引领与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引导其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抗疫的青春力量。
(一)从学生切身感受出发,紧抓疫情防控的“时”
广大教师应通过体悟制度优势、抗疫力量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命担当、岗位素养,不断增强高校党建教育价值引领的正气。
(二)疫情防控彰显党员本色,激励大学生担负时代重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人能在疫情面前置身事外。疫情在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威胁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防控疫情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擦亮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底色。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妻子确诊也始终在一线的张定宇等“逆行者”彰显了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受鼓舞。
(三)疫情期间“云党建”模式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展现的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我们要迎接疫情防控的挑战,把握挑战中的机遇,在以往互联网+党建的基础上,创新高校云党建模式。在以往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思政教育的主客体缺少有效的沟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没有被及时发现,以往的思政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
三、“云思政”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具体路径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教育部的指示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精品思政教育活动,依托党团组织密切联系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选树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师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抗击疫情是一场难得的人生经历,更是“云思政”发展的重要时机,以往的党建工作偏向于单方面灌输,学生缺少向任课教师反馈自身想法的平台,缺少教育主客体间的有效互动,高校要利用这一契机通过加强“云思政”開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提升自媒体思维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自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党务工作者的自媒体思维。一方面,引导其开发设计、运营和管理学生党支部专属的自媒体平台,如创建学生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以扩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面,提高宣传率。另一方面,利用自媒体创新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和内容。如组织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爱国故事,传播正能量。以此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并且努力践行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二)把抗疫实践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很多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深入学习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使青年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结合疫情防控中的先进典型案例、召开网络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深刻讲述“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将广大青年学子凝聚到学习强国、科研报国、理性爱国上来,引导青年学生热爱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贡献青春力量。讲述身边的抗疫故事,树立朋辈中的先进典型,带动身边同学增加党组织亲和力,引导学生在典型事迹中激发青春正能量,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 (三)加强“云思政”思想引领,厚植爱国情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采用“互联网+思政”“互联网+党建”的理念,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与习惯,组织开展线上思政活动,构建“云思政”课堂。引领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构建“云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保障非常时期学生成长不掉线的工作号召,利用腾讯会议、微信群平台,通过云端班会、云端主题党课、云端党团日活动等架起师生联系的网络桥梁,将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全体学生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疫情防控线上活动,发掘互联网热点与痛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学子在抗疫事迹和感人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
(四)创新“云思政”服务阵地,砥砺强国志
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要关注特殊群体,全方位征集在疫情期间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各部门为学生排忧解难,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形势宣讲,为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疏导学生在疫情期间寻找就业机会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根据学校组织的线上双选会,云招聘,网络签约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尽快适应线上招聘,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识别线上招聘的安全性,确保疫情期间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文化活动,避免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要把开展文化活動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及时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进行自身预防保障工作。要及时把握社会热点,掌握学生关注的舆论话语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正确看待社会热点事物。
(五)提升学生党员的网络素养,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引导教育学生党员增强网络法律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坚决抵制自媒体平台上散布的不良有害信息,理性转发及评论舆论热点内容。积极带头传播网络正能量,为营造健康向上的自媒体氛围,创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环境贡献力量。疫情期间,全国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如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神速建成,物资充分保障、科研集中攻关等;迅速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封锁线,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区到街道,从个人到单位,紧密配合,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同舟共济。这样的“中国速度”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云思政”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教育工作者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国际形势。我们要利用“云思政”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下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此次疫情,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深刻体悟到了人民至上的国家情怀。紧抓爱国主义“融进”学生心灵的契机,通过线上班会、讲座、论坛、党课、团课等活动和形式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实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此次疫情中涌现了大量的、生动的新时代抗疫英雄,彰显出责任、担当、奉献、忠诚、执着、朴实的民族精神。可以围绕抗疫故事开展线上演讲、公众号宣传、“学习强国”支部热议、微党课推荐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学生不断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建立“线上党建+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效引导广大师生学思践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唐伯武.利用微博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
[2]吴巨慧,傅方正.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