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项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大多是对学生起到一个启蒙作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着力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开放式;原则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将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基础,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个性开发、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针对小学数学学科,这种教育理念更是体现了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需求。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一直以做题、做难题、做提高题为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而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开放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1 生主体化原则
开放式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学生必须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内容设计生活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这样通过学生已具备的一些经验,再加上已有知识出发,就能够很容易探索出数学的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到的数学知识印象深刻,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1.3 互动协作原则
数学的学习不是死板的,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互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各个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一道难题,彼此之间就会增进感情,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课堂效果也会达到良好的状态。
2 我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显得过于死板,不适应当今时代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对素质教育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认识不深。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仅仅将所学的内容记在本子上,不能充分地理解,应用能力很差,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被完全压制,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缺少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被扼杀在摇篮里。
3 如何推进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最终将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学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从以下几点具体说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开放式教学。
3.1 开放教学环境,使教学气氛民主化。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师生对话”为基础,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即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开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2 学习内容的創新,联系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有很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兴趣不大,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可能好。这时就需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具体的生活中解决问题,不仅把知识教给学生,还告诉了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一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把数学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的问题,铺地板砖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更专注,很容易地就处于学习状态。这些问题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饱满起来,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二是教材内容的创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新的教材观引入课堂教学。教材的编写上要紧跟时代发展进程,有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熟悉生活的过程。加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敢于面对生活。三是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适当的奖励机制,分享成功。
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有人分享。适当的奖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语言和表情对学生进行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真诚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是一种开放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学习、激发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参与式的体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沉闷的传统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最大程度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喜欢学数学。
参考文献
[1]王梦青.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与儿童合作能力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6).
作者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实验小学 重庆市长寿区40122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开放式;原则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将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基础,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个性开发、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针对小学数学学科,这种教育理念更是体现了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需求。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一直以做题、做难题、做提高题为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而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开放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1 生主体化原则
开放式教学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学生必须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使其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内容设计生活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这样通过学生已具备的一些经验,再加上已有知识出发,就能够很容易探索出数学的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到的数学知识印象深刻,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1.3 互动协作原则
数学的学习不是死板的,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互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各个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一道难题,彼此之间就会增进感情,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课堂效果也会达到良好的状态。
2 我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显得过于死板,不适应当今时代对小学教育的需求,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对素质教育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认识不深。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仅仅将所学的内容记在本子上,不能充分地理解,应用能力很差,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被完全压制,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缺少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被扼杀在摇篮里。
3 如何推进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最终将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学教育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从以下几点具体说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开放式教学。
3.1 开放教学环境,使教学气氛民主化。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师生对话”为基础,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即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开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2 学习内容的創新,联系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有很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兴趣不大,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可能好。这时就需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具体的生活中解决问题,不仅把知识教给学生,还告诉了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一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性地把数学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的问题,铺地板砖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更专注,很容易地就处于学习状态。这些问题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饱满起来,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二是教材内容的创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新的教材观引入课堂教学。教材的编写上要紧跟时代发展进程,有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熟悉生活的过程。加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敢于面对生活。三是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适当的奖励机制,分享成功。
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有人分享。适当的奖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语言和表情对学生进行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真诚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是一种开放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学习、激发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参与式的体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沉闷的传统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争辩;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发展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最大程度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喜欢学数学。
参考文献
[1]王梦青.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与儿童合作能力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6).
作者单位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实验小学 重庆市长寿区4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