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止痛效果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胃溃疡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止痛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治疗的胃溃疡患者360例,按抑酸剂的不同分为泮托拉唑组120例、奥美拉唑组120例、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120例,对比三组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结果: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率均高于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患者止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胃溃疡;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止痛效果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发生于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引发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1]。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约有10%的人在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人群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临床治疗胃溃疡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联合应用抗菌药、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近年来,治疗胃溃疡常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患者的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治疗的胃溃疡患者360例,均因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饥饿痛、黑便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既往均无胃切除、胃癌史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根据抑酸剂的不同分为泮托拉唑组120例、奥美拉唑组120例、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120例。泮托拉唑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2~65岁,平均(35.56±4.8)岁。奥美拉唑组男7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平均(34.38±4.6)岁。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男80例,女40例;年龄22~62岁,平均(35.78±4.8)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均给予抗菌、抑酸和保护胃黏膜治疗,抗菌药物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2粒/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
  1.2.1 泮托拉唑组
  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1粒/次,2次/d,早晚餐前30 min服用。
  1.2.2 奥美拉唑组
  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1片/次,1次/d,晨起服用。
  1.2.3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
  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1粒/次,2次/d,早晚餐前30 min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1片/次,1次/d,晨起服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愈:胃溃疡病灶全部愈合,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饥饿痛、黑便等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好转:胃溃疡灶愈合≥50%,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饥饿痛、黑便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胃溃疡灶愈合<50%或无进展,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饥饿痛、黑便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止痛效果,分为缓解、好转、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泮托拉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7%,奥美拉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8%,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最高(P<0.05)。见表1。
  2.2 三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三组治疗均有止痛效果,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P<0.05)。见表2。
  3讨论
  胃溃疡的治疗一般包括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规律生活,避免饮酒、抽烟及过度劳累;服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达喜片等;对于体积较大的胃溃疡,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切除溃疡创面。
  奥美拉唑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泵所在部位,并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的巯基发生不可逆行的结合,从而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大大减少胃液中的酸的含量[2]。奥美拉唑还对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用药后随胃酸的分泌明显下降,胃内pH迅速升高。奥美拉唑对胃灼热和疼痛的缓解速度较快,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亦较高,且复发率较低。
  泮托拉唑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壁细胞中细胞质子泵(H+-K+-ATP酶)的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内,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3]。泮托拉唑在弱酸环境中比同类药物更为稳定,被激活后仅与质子泵上活化部位两个位点结合,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则显示更多的与活化部位两个位点结合,从分子水平上体现出与质子泵结合的高度选择性。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相比,泮托拉唑对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的抑制作用较弱。此外,泮托拉唑还能减少胃液分泌量,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其活性。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疗效类似,但止痛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疗效类似,但止痛效果优于奥美拉唑,且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患者止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家兴,王中元,谢娟,等.泮托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12):1662-1665.
  [2]王广成,张艳楠,徐枫.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58-59.
  [3]张村莉,曾令斌,李少杰.奧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73.
其他文献
摘要:中医药在对抗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发挥了很大作用。未来将有更多人选择从事中医药行业,也会有更多患者选择中医诊疗,相应的中医医疗纠纷也会随之增加。然而,目前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现代医学领域,难以帮助中医师明确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应有的注意义务,因此有必要对中医诊疗活动中侵权责任的认定进行研究,明确中医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标准。本文就国内中医诊疗活动中医疗损害责任认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开展相关研究,依据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选择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腰腿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散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7月就诊的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生脉散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气阴两虚型心悸诊断标准,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应用MRI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与关节镜治疗效果的评定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及关节镜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共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医保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组(关节镜治疗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MRI检出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88
期刊
摘要:目的: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热盛型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东阳市中医院2019年1~8月收治的170例阴虚热盛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与治疗组(85例),治疗组服用知柏地黄丸+胰岛素降糖,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胰岛素降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FB g、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在2018年12月开展研究,在2020年6月结束研究,共84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随机编号处理,编号为奇数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4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管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血钙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各指标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黄连素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黄连素液的抑菌效果,并以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用医院自制的黄连素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处理后,用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经黄连素液处理的耐药菌株菌体分散,部分菌体固缩死亡,而陰性对照组表现为细菌菌体聚集成团,表面光滑,细胞结构完整、胞质均匀,可见有丝分裂。结论:黄连素液对耐甲氧西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暴力伤医事件的社会心理诱因与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某地区管辖范围内受到暴力伤害的200名医生资料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生暴力伤医的因素主要包含不当归因引发认知偏差、相对剥夺引发患者愤懑情绪、非合理期望造成心理挫折感、社会燃烧要素引发患者方暴力伤医。结论: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和诸多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通过借助心理学结构的框架理论,全面阐述暴力伤医的社会心理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