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现状.
7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并出现小幅微涨。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价格普遍上涨。??? 另有资料显示,6月,北京楼市成交量同比涨50.6%,上海同比涨30.67%,广州同比涨25%,深圳同比涨36.63%,厦门同比涨211%……全国楼市一片红,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上演“疯狂6月”。
2012年1月至5月,万科、中海、华润等多家开发商均有成功融资案例。于是,沉寂了些许时日的土地市场近段时间似乎也开始回暖,恒大13.22亿元广州拿地、万科3.8亿元广州拿地、中铁置业22.87亿元贵阳拿地、龙湖12.8亿元拿下成都武侯晋阳地块。
而从政策层面看,持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未放松。
5月中旬温家宝总理武汉调研和7月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显示出的政策信号仍然是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央各部委也有明确信号。6月12日,发改委澄清了媒体“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报道纯属捏造。6月14日,央行新闻发言人称,央行和监管部门对个人住房贷款一直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审慎性监管,个别媒体称“央行特急文件规定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七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银监会也做出相似陈述。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6月23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评论.
如何看待5、6月份房地产市场回暖呢?一个观点是经过两年的调控,泡沫已经挤出,市场已见低,房价已回归理性;另一个观点是房地产市场调控还远远没有到位,当前的回暖只是在多种因素下作用的一种反弹。尽管市场预测历来都是最难的,但我们仍然持后一种观点。
从政府政策看,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的就有四十多个行业。一方面,在当前宏观经济明显走软前提下,房地产行业如果也下行,会加速宏观经济进一步滑坡,因此,不能打压过度。另一方面,住房需求又是国计民生一等一的刚性需求,“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满足最能实现老百姓的福祉。“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不能顾此失彼。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是两难。
房地产行业本身也分为刚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两个部分。保障刚性需求,打击投机性需求,这种“有保有压”调控政策,就成为当前政府政策的首选。但从政策结果看,房地产市场毕竟是一个市场,房地产毕竟是一个行业,刚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有替代效应。一边保一边压,政策作用有对冲。
众所周知,市场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制衡的结果。我们看看谁不希望房价跌: (1)、政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的收入。
(2)、银行,数额巨大的房地产贷款、高额的利息。
(3)、已经买房的人,谁都希望涨。 (4)、开发商,对利润的追求。
那么谁希望房价跌呢:想买房的人,但是这些人一旦买了房,马上就希望房价涨了。支持房价上涨的理由:
(1)、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刚性需求,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2)、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宏观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行业也持续增长。
(3)、土地出让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中国人对拥有自住房的强烈心里需求和偏好。
(5)、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不支持房价上涨的理由只有一个:当前房价远远超过多数老百姓承受能力(与美国等比,中国人均GDP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对等房价却高出人家的2-3倍)。
当前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商以价换量
开发商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打折、买房送车、买房送家具这些手段已经不再新颖。
有调查显示,6月份有55个城市的住房价格较前月下降,45个城市的住房价格较前月上涨。北京市房协负责人指出,6月北京商品房房价环比和同比并没有出现上升。北京房地产交易网数据中,6月成交额排名前23的项目发现,11个项目均价下降,12个项目的成交均价环比上调,涨跌项目共存于市。成交量回暖主要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房价实质性的、全局性的反弹并未出现。
(2)、流动性扰动
尽管有专家估计,流入房地产的资金明显不足(2009年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同比增长45%,2010年这一增幅下降到25.2%,去年则跌至14.1%,而今年3、4月份更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但市场里流动性是非常充盈的。在股市、实业等领域持续低迷情况下,房地产至少是个炒作标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吸引大量资金进入。恰恰因为这样,市场预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而难以预测,特别是短期波动预测!
有资料显示,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而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中国已经超2倍了。而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3日发布报告,为实现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14%的目标,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8-8.5万亿元,较去年还有所增加。
如此充盈的流动性,有强大的冲击力量。比如,有专家认为是因为有些信托产品,放高利贷到期了,有一些盈利产品是可以银行兑现的,所以很多人拿到钱之后,不敢去放高利贷,而城市限购率给四五万块钱就可绕过这条限购令。
(3)、宏观政策作用
由于决策层对宏观经济加快下行达到共识,政策近期明显积极起来。未来利率仍会下调,而中国银行业协会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两个百分点。强烈的积极政策信号对于房地产市场也有明显的心理预期。
(4)、地方政府利益博弈
虽然中央反复重申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但地方政府“小动作”不断。例如,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从化、马鞍山、沈阳等33个城市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台了楼市微调政策,政策微调内容涉及限购政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除芜湖、佛山、成都等因为微调触碰到了限购红线,政策颁布不久就被“叫停”外,其他政策基本都得到默许。
总之,2012年是房地产业逐渐建立和健全双轨制的一个重要的年头,在这个年头里保障房大量开发,也为商品房的放开创造了条件。房地产仍旧是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仍是老百姓可能传宗接代的私有财产。现在过快的房价增长的势头遏制住了,全国的房价也确实下降了。虽然现在的库存量还是很大,也还有新进楼盘的出现,市场回暖后,房地产将进一步调整。
.现状.
7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并出现小幅微涨。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价格普遍上涨。??? 另有资料显示,6月,北京楼市成交量同比涨50.6%,上海同比涨30.67%,广州同比涨25%,深圳同比涨36.63%,厦门同比涨211%……全国楼市一片红,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上演“疯狂6月”。
2012年1月至5月,万科、中海、华润等多家开发商均有成功融资案例。于是,沉寂了些许时日的土地市场近段时间似乎也开始回暖,恒大13.22亿元广州拿地、万科3.8亿元广州拿地、中铁置业22.87亿元贵阳拿地、龙湖12.8亿元拿下成都武侯晋阳地块。
而从政策层面看,持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未放松。
5月中旬温家宝总理武汉调研和7月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显示出的政策信号仍然是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央各部委也有明确信号。6月12日,发改委澄清了媒体“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报道纯属捏造。6月14日,央行新闻发言人称,央行和监管部门对个人住房贷款一直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审慎性监管,个别媒体称“央行特急文件规定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七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银监会也做出相似陈述。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6月23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评论.
如何看待5、6月份房地产市场回暖呢?一个观点是经过两年的调控,泡沫已经挤出,市场已见低,房价已回归理性;另一个观点是房地产市场调控还远远没有到位,当前的回暖只是在多种因素下作用的一种反弹。尽管市场预测历来都是最难的,但我们仍然持后一种观点。
从政府政策看,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的就有四十多个行业。一方面,在当前宏观经济明显走软前提下,房地产行业如果也下行,会加速宏观经济进一步滑坡,因此,不能打压过度。另一方面,住房需求又是国计民生一等一的刚性需求,“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满足最能实现老百姓的福祉。“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不能顾此失彼。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是两难。
房地产行业本身也分为刚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两个部分。保障刚性需求,打击投机性需求,这种“有保有压”调控政策,就成为当前政府政策的首选。但从政策结果看,房地产市场毕竟是一个市场,房地产毕竟是一个行业,刚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有替代效应。一边保一边压,政策作用有对冲。
众所周知,市场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制衡的结果。我们看看谁不希望房价跌: (1)、政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的收入。
(2)、银行,数额巨大的房地产贷款、高额的利息。
(3)、已经买房的人,谁都希望涨。 (4)、开发商,对利润的追求。
那么谁希望房价跌呢:想买房的人,但是这些人一旦买了房,马上就希望房价涨了。支持房价上涨的理由:
(1)、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刚性需求,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
(2)、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宏观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行业也持续增长。
(3)、土地出让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中国人对拥有自住房的强烈心里需求和偏好。
(5)、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不支持房价上涨的理由只有一个:当前房价远远超过多数老百姓承受能力(与美国等比,中国人均GDP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对等房价却高出人家的2-3倍)。
当前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商以价换量
开发商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打折、买房送车、买房送家具这些手段已经不再新颖。
有调查显示,6月份有55个城市的住房价格较前月下降,45个城市的住房价格较前月上涨。北京市房协负责人指出,6月北京商品房房价环比和同比并没有出现上升。北京房地产交易网数据中,6月成交额排名前23的项目发现,11个项目均价下降,12个项目的成交均价环比上调,涨跌项目共存于市。成交量回暖主要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房价实质性的、全局性的反弹并未出现。
(2)、流动性扰动
尽管有专家估计,流入房地产的资金明显不足(2009年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同比增长45%,2010年这一增幅下降到25.2%,去年则跌至14.1%,而今年3、4月份更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但市场里流动性是非常充盈的。在股市、实业等领域持续低迷情况下,房地产至少是个炒作标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吸引大量资金进入。恰恰因为这样,市场预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而难以预测,特别是短期波动预测!
有资料显示,中国1990年的货币总量为1.53万亿,2011年89.56万亿,21年翻了58.53倍。而美国货币总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中国已经超2倍了。而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3日发布报告,为实现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14%的目标,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8-8.5万亿元,较去年还有所增加。
如此充盈的流动性,有强大的冲击力量。比如,有专家认为是因为有些信托产品,放高利贷到期了,有一些盈利产品是可以银行兑现的,所以很多人拿到钱之后,不敢去放高利贷,而城市限购率给四五万块钱就可绕过这条限购令。
(3)、宏观政策作用
由于决策层对宏观经济加快下行达到共识,政策近期明显积极起来。未来利率仍会下调,而中国银行业协会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两个百分点。强烈的积极政策信号对于房地产市场也有明显的心理预期。
(4)、地方政府利益博弈
虽然中央反复重申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但地方政府“小动作”不断。例如,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从化、马鞍山、沈阳等33个城市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台了楼市微调政策,政策微调内容涉及限购政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除芜湖、佛山、成都等因为微调触碰到了限购红线,政策颁布不久就被“叫停”外,其他政策基本都得到默许。
总之,2012年是房地产业逐渐建立和健全双轨制的一个重要的年头,在这个年头里保障房大量开发,也为商品房的放开创造了条件。房地产仍旧是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仍是老百姓可能传宗接代的私有财产。现在过快的房价增长的势头遏制住了,全国的房价也确实下降了。虽然现在的库存量还是很大,也还有新进楼盘的出现,市场回暖后,房地产将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