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代汉学在本质上绝非革命性的。如晚清的经今文学者,他们并没有政治革命的观念,对社会进程的变化也没有充分理解,但无论是汉学家经验主义式的考据学取径,或如今文家关于历史变迁的观点及倡议政治改革当与时俱进的想法,都成为日后政治和文化转型观点的重要踏脚石。 考据学在史学和训诂学上取得的成果,促成了清末民初数十年间激烈的打倒偶像和反传统主义思潮。当我们讨论清代朴学时,它的学术性目的和文化性结果经常被区分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汉学在本质上绝非革命性的。如晚清的经今文学者,他们并没有政治革命的观念,对社会进程的变化也没有充分理解,但无论是汉学家经验主义式的考据学取径,或如今文家关于历史变迁的观点及倡议政治改革当与时俱进的想法,都成为日后政治和文化转型观点的重要踏脚石。
考据学在史学和训诂学上取得的成果,促成了清末民初数十年间激烈的打倒偶像和反传统主义思潮。当我们讨论清代朴学时,它的学术性目的和文化性结果经常被区分为二。我们往往会把20世纪所见的考据学带来的影响,解读为17、18世纪学者著述时的动机,这么做便犯了时代错置的谬误,例如把经学家如戴震或钱大听误解作一种现代知识分子。他们从来就不是现代的知识分子,作为知识阶层,他们仍服膺于儒家的理想。
(摘编自艾尔曼:《早期现代还是晚期帝国的
考据学?——18世纪中国经学的危机》,
《复旦学报》,2011年第4期)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罗马法,新课程,商品经济,资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2)19-0054-06 新课程“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一目,是新增内容,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很多教师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困难,在理论上,对罗马法的一些概念认识模糊;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大谈罗马法的阶
[关键词]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改,备课趋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5-0030-07 任何教学进入课堂前都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这种工作一般称为备课。20年来中学历史学科的备课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般称写“教案”,现在一般称进行“教学设计”,有的地方也叫编制“教学案”“导学案”“学案”等,名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的
【关键词】演历史叙述,初中,元谋人 [中图分类号]G63 眼文献标识码{眼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1-0033-05 元谋人是初中生在中学阶段所接触的第一个历史知识点,历史教科书对于元谋人的叙述,会给学生留下关于历史叙述和历史学科的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往往会“先入为主”,影响到人们以后的认知。因此,以教科书对元谋人的“叙述是怎样的”为例,分析教科书的“叙述应该如
[关键词]课程开发,过程模式,连续统思维,超越的悖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3-0005-04 不管意识到没有,“过程目标”及“三维目标”的吊诡已使所有对它动口或动手的人吃足了苦头。本文的简要分析,但愿能对事情进展有所裨益。 一、“过程目标”是特殊的目标 “过程目标”的特殊首先来自于“过程”概念的特殊。倘若把“过程”
【摘要】所谓以史料为主体,即史料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干,史料的汇编与研读的指导构成了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史料教学已成为世界性历史教学发展大趋势,而富有成效的史料教学,其前提条件便是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合适的史料。美国2000年版的《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独具匠心、与众不同,以史料为主要内容并提供历史方法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中学生“做历史”(1earning history by doin
[关键词]选取史料,命题立意,论从史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5—0046—03 200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第27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教案”问题。命题人希望借助这一近代史上特殊的社会现象,考查学生在阅读和解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应当说,命题人选取材料的角度比较新颖,能力考查的载体——教案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
【关键词】《庶民的胜利》,时代背景,教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48-04 历史学及历史教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或宏观或微观,层出不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学生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时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各类考试,往往更能直接间接地暴露和反映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或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悬疑、谬误、
关键词 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9-005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已于2016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其中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按照既定顺序,于2017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本文试从教科书编写者和编辑者的角度,从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对该册教
[关键词]历史解释,牛顿,宗教,炼金术,性格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21-0019-06 爱默生说:“作伟大的人,就是被误解的人。”伟大的牛顿更是如此,在任何一部世界上的人物史册上,牛顿都毫无意外地名列前茅。然而如何解读像牛顿这样创造奇迹的伟人,却是一件复杂且极富争议的事。牛顿逝世后,研究他的史料不断丰富,有关的新证据,在1936年伦敦索斯
关键词 历史教育,交流,美国,《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9—0003—05 引子 2008年初,笔者同李伟科先生以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者的身份,应邀参加了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发起的四国(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一地(台湾)历史教科书编写研讨会。“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参会的一项意外收获是有幸结识了美国社会学习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