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手段激兴趣 化繁为简释重难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简单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多个路径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0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为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1]。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其注意力的集中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抽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使得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将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等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冲击,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三辆自行车的图片,其中一辆为椭圆形车轮,一辆为长方形车轮,一辆为圆形车轮,之后播放三辆自行车骑行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老师下周要去参加自行车比赛,现在老师设计了三辆自行车,同学们觉得老师应该选哪辆车去参加比赛?”,通过互动发现多数学生选择圆形车轮,之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分析导入课堂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突出知识特点,化抽象为具体
  小學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且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维多处于感性层面,缺乏抽象思维,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知识较难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以及图片等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直观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师在进行“认识时间”课堂教学时,由于时、分、秒的概念较为抽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钟表,并通过不同颜色标记时针、分针,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时针、分针走动时其区域的变化,如组织学生观察一小时时间内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与分针同时走动、同时停止,一小时内时针只走了1格,而分针走了一圈,即60格,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数学知识,1时=60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 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答疑解惑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枯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有限,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直观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等,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实践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此,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直观展示数学图形的操作过程,并通过旋转、平移等使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2]。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游乐场中的设施,并组织学生观看这些游乐设施的运行过程,如旋转木马是旋转的,观光梯是平移的等,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剪纸过程,组织学生观察剪纸,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剪纸左右或上下是对称的,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图形的对折线段,并导入对称轴知识以及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图形的移动使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化展现图形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
  效率。
  4 贴合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3]。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同时展现各商品的价格,如铅笔1.5元,橡皮擦1元,糖果1元,然后组织学生选择需要的商品进行购物,在学生确定商品后教师出示人民币,导入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等,并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纸币的颜色和上面标注的数字认识人民币,在认识纸币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中纸币上闪烁的数字使学生具体了解纸币面值的不同,最后指导学生比较1元和1角的区别,通过比较导入元、角等人民币单位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学习提高生活中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数学知识特性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启志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2]王春辉.浅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2018(04).
  [3]小梅.优化手段激兴趣 化繁为简释重难——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发展,2019(02).
其他文献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不同,每个人在数学上的发展都不相同。可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平行分班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年了,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完全一样。可个体之间总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先天的智商有高有低、家庭教育的程度有好有坏、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同一种教学模式下产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对问题解决的探索以外,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课堂应给学生带得走的思维力,使学生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把握数学本质。本文正是记录了这样一堂由教师自主设计的、深度挖掘学生数学思维、处处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需要进行改善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也能够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新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新理念;数
期刊
【摘 要】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及思考,利用得当,错误资源会是一种对学习有巨大作用的资源。本文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从错误形成的原因开始调查与分析,探索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从而让错误资源成为优秀的教学资源,无形中释放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更快乐的学习,成就学生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阶思维是较高认知水平的思维能力和心智活动,强调对学生批判思维、创造能力、问题能力、决策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与积累,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導和启发。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本文从高阶思维发展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建议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从宏观角度定位了教育的风向,审题素养从微观角度掀开数学教学的视角。本文从审题素养出发以探寻的角度发问和追寻,窥探审题中素养的那缕花香。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00-01  数学源自于问题,素养生长于问题。“简单的复制、记忆、理解和掌握是不能形成素养的”,从三维目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学习时期最主要的科目之一,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在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充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及数学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问题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难度渐渐增大,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知变通,还一直沿用“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提问式教学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听讲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时刻清楚自己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一直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素养养成的主要障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依赖直观的感知,这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也有一定的关系。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因此,对低段学生而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可视的图像、结构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感知,同时培养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才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本文对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