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向为人亲和、低调的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早在去捷克之前,就收到了记者的采访提纲。3月5日,记者终于等来了答复,约好当日下午4点半在光明总部采访。这是记者第三次近距离地接触王宗南。
4点30分,王宗南准时走进接待室,一身浅蓝色的西装,衬托出他儒雅而亲和的气质,目光亲切柔和,却带有一丝威严,从他的眼神来看,他非常重视这次采访。待他坐定后,记者留意到他手上拿着几日前发给他的采访提纲,尽管这是记者在并不了解他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况下拟写的提纲,但记者注意到,在每一个问题下,他都用几行字标注了回答的内容概要。
“你的提纲我收到了,我要花几天时间做做功课,想好怎么回答才行。”王宗南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微笑着解释道。“咱们就按这上面的问题一个个来聊,是你问我答还是怎样?我看还是你问我答吧。”回答的依然是亲切的话语。
儒、佛、道学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哲学风格
《华人世界》:我曾问过您的属下,问您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他们给了一个很柔软的字眼——亲切,当然,还有一种威严,这是您一贯的风格吗?
王宗南:这可能与我受到的佛学、道家及儒学思想的影响有关吧。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与人为善。佛家讲善,人与人之间同时也是平等的,领导与员工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今天你是领导,只不过是你的职务赋予了你领导的权力,但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天我不做领导了,还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认为要多想别人的优点,不要算计别人,也不要伤害别人,把每个人都往好里想。我对人很少有不必要的警惕性,有句话叫“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我对一般的人,通常是没有防人之心的,当然,对于很明显的敌人,要与他搏斗,要打败他,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

由于我的这种人生观,许多人会觉得我很平和亲切,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哲学风格。我的威严主要体现在工作上,做事上。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上名列前茅,做事追求认真,完善,追求卓越。做领导后,对自己,对下属都比较严格,这种严格体现出来就是不迁就现状,不妥协现状,而是根据标准,严格地要求下属。我有时很严厉,也会发火,但我发火的时候从来不骂人。你是不是感觉我说话的声音不是很重,语气很平和,但员工都能体会到我的严格。今天组织上让我挑这个担子,也是给我一个舞台,给我一个机会,我应该不辜负组织和员工的期望。
《华人世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儒、佛、道学中,您最喜欢哪一种,您觉得哪一种更适合您?
王宗南:我们这一代出生于50年代,那个年代批林批孔,但之前儒、佛、道学在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非常认同佛、道、儒学当中合理的优秀文化精髓,它们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为人处世的一种指南。
当年释迦牟尼的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其核心部分就是止恶扬善。也是我平常说的要与人为善,佛祖同时还讲积德,从我们来讲就是要为社会、为企业、为员工多做好事,多积德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都有好处。
道教是中国本土古有的教派,它的核心思想是要“天人合一”,讲究道,道德,仁道,仁义。对自己是一种修行,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仁道。致力于企业内部,就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包容的,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在做人上,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己要有个道德规范的约束。
从儒学上讲,有些人认为我是个儒商,是不是很恰当,我这里不做定论,但是儒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哪怕是从现在来评价,在整个东方,整个文化知识体系中,儒学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儒学讲究人与人之间伦理之道,也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和谐社会,这是儒学最大的价值所在。
但在商场就不同了,商场面临的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竞争对手不会因为你是同业就会心慈手软。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学思想就非常有帮助。儒商一方面要敢于迎接挑战与竞争,并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如果能将竞争对手变成战略合作伙伴,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也许就是就将不利的竞争变成有利于自己的合作了。不论过去我在百联,还是今天在光明,我都特别注重寻找竞争对手,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比如我们会向蒙牛学习,学习他们的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善于向对手学习,对手往往是成就自己的人。
至于对三个宗教有什么心得,总归之一句话,那就是它们对我们做人做事,在市场中搏击与成长都非常有帮助,这是我的一个感悟。
幼小的羚羊与雄壮的狮子
《华人世界》:曾有媒体把您划分在“羚羊派”,用它来形容中国企业在外资压境短兵相接的市场格局下,必须学会羚羊一样奔跑,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王宗南:我赞同这种说法。中国的企业与国际大的跨国集团相比,就像是幼小的羚羊与雄壮的狮子,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生存危机问题,如果不像羚羊那样善于奔跑,比狮子少睡一点,早起一点,拉开与狮子的距离,我们就会早晚被狮子吃掉。目前的中国企业,不论在资本、规模、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上,都很弱小,现在外资企业还没有完全进来,如果完全进来的话,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过去我们曾说要“居安思危”,现在我看是要树立“居危思危”的思想,目前的环境本身就是很恶劣的,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只有像羚羊一样,不断地奔跑,同时在奔跑中发展自己、强壮自己,缩短与跨国集团的距离,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只要我们这些羚羊比雄狮更努力,跑得更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结果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不要陶醉在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
《华人世界》:走向国际的光明是否在企业管理上有个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
王宗南:目前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管理都有个本土化的过程,外资也在吸收中国的文化,同时中资企业也要消化吸收西方管理中的精华部分,毕竟西方也有优秀的东西,全部照搬是有问题的。东方讲人性,讲中庸,西方讲理性,讲逻辑,讲究非常严格的管理与程序。
我们要从今年开始,抓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虽然很难,但我相信只要持续不懈,持之以恒,在企业管理上关注细节,做精细化,在产品上抓质量,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操作,杜绝普遍存在的“差不多”文化,用制度管人,文化管心的模式管理,就能让这只无形的手,逐渐树立起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渗透和影响人们的心。
居危思危永不言败是光明软力量的核心
《华人世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化的软力量似乎更重要,光明的软力量在哪里?
王宗南:光明的软力量,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一些之外,我认为从现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和市场对光明的认同感,对光明品牌的认同,是光明软力量的主要部分。第二就是光明面对挑战、永不言败的韧劲。要“居危思危”,这种敢于挑战、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光明软力量的核心部分。第三就是光明不断追求卓越、坚持创新的理念。我认为这种软力量是光明集团今后要建立的一个大方向,是光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
《华人世界》:您期望的光明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王宗南:从核心价值观来看,我希望光明精神能把东西方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融合在一起。东方讲究和谐、包容,尤其是像光明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强调包容,进而达到融合,把大家原来最优秀、最精华的也是光明最需要的部分进行融合。同时从西方管理上来讲,它讲求逻辑、科学管理、力求创新、敢于冒险、追求卓越、一丝不苟,把这些精华的东西和东方的和谐包容融合在一起,我想这是我最想要的光明精神。
从产品文化上来讲,中国的食品文化源远流长,不仅食品丰富,而且美味,养生文化也是包含深远。西方讲营养、健康,如果能够既做到美味又注入健康的元素,对树立产品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光明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
中华老字号的隐忧
《华人世界》:我在许多文章中感受到了您对老字号企业的隐忧,它们的隐忧在哪里?
王宗南:老字号称为老,是因为它是传统的,它的优势是在历史的沉淀中比较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比较大。我觉得目前的老字号企业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老字号如何进一步创新,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大白兔,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但80后、90后可能知道得就很少,这告诉了我们就是创新不够,产品目前覆盖的消费群体多数在中年以上。如何创新,在口味上、包装上追求一点时尚、赋予时代感,大白兔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
其次是老字号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市场份额不是很高,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老字号的市场占有率和同业的巨头相比,还不是很高。
再则就是老字号获利的能力还不够,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当然因为上面的原因,造成了它获利能力的欠缺。所以我认为老字号要重新振兴,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政府应该从政策上保护老字号。老字号不仅是一家企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的保护。二是企业要努力地发展自己。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整合、强弱整合,寻求突破;三是要靠投资公司,或者说是风险投资的注入资金,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来解决发展问题。
《华人世界》:您认为老字号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宗南:中国的老字号企业要走向海外,首先要注意本土化。本土化可以让一个企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成功。比如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家乐福就非常成功,我认为它是在中国做得最成功的零售企业。人们一向认为法国人浪漫,他们也很灵活,如果他们把家乐福在法国的模式照搬到中国,那肯定不行。而他们灵活地适应了中国本土的模式,就做得非常成功。中国的企业和产品要走向海外,也要适应当地人的特色,包括本土文化、风土人情、饮食口味、企业管理、劳动法规等一系列,都要本土化。在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方面,要在当地进行推广和渗透,要得到当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同,这也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进而可以打造出全球的影响力。
时间:
3月5日下午4点30分
地点:
上海华山路光明食品
集团外宾接待室
人物:
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
《华人世界》记者
关键词:
儒、佛、道学,羚羊,狮子,隐忧,软力量,老字号,居危思危,整合之道,光明精神
4点30分,王宗南准时走进接待室,一身浅蓝色的西装,衬托出他儒雅而亲和的气质,目光亲切柔和,却带有一丝威严,从他的眼神来看,他非常重视这次采访。待他坐定后,记者留意到他手上拿着几日前发给他的采访提纲,尽管这是记者在并不了解他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况下拟写的提纲,但记者注意到,在每一个问题下,他都用几行字标注了回答的内容概要。
“你的提纲我收到了,我要花几天时间做做功课,想好怎么回答才行。”王宗南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微笑着解释道。“咱们就按这上面的问题一个个来聊,是你问我答还是怎样?我看还是你问我答吧。”回答的依然是亲切的话语。
儒、佛、道学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哲学风格
《华人世界》:我曾问过您的属下,问您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他们给了一个很柔软的字眼——亲切,当然,还有一种威严,这是您一贯的风格吗?
王宗南:这可能与我受到的佛学、道家及儒学思想的影响有关吧。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与人为善。佛家讲善,人与人之间同时也是平等的,领导与员工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今天你是领导,只不过是你的职务赋予了你领导的权力,但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天我不做领导了,还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认为要多想别人的优点,不要算计别人,也不要伤害别人,把每个人都往好里想。我对人很少有不必要的警惕性,有句话叫“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我对一般的人,通常是没有防人之心的,当然,对于很明显的敌人,要与他搏斗,要打败他,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

由于我的这种人生观,许多人会觉得我很平和亲切,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哲学风格。我的威严主要体现在工作上,做事上。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成绩一定要在班上名列前茅,做事追求认真,完善,追求卓越。做领导后,对自己,对下属都比较严格,这种严格体现出来就是不迁就现状,不妥协现状,而是根据标准,严格地要求下属。我有时很严厉,也会发火,但我发火的时候从来不骂人。你是不是感觉我说话的声音不是很重,语气很平和,但员工都能体会到我的严格。今天组织上让我挑这个担子,也是给我一个舞台,给我一个机会,我应该不辜负组织和员工的期望。
《华人世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儒、佛、道学中,您最喜欢哪一种,您觉得哪一种更适合您?
王宗南:我们这一代出生于50年代,那个年代批林批孔,但之前儒、佛、道学在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非常认同佛、道、儒学当中合理的优秀文化精髓,它们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为人处世的一种指南。
当年释迦牟尼的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其核心部分就是止恶扬善。也是我平常说的要与人为善,佛祖同时还讲积德,从我们来讲就是要为社会、为企业、为员工多做好事,多积德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都有好处。
道教是中国本土古有的教派,它的核心思想是要“天人合一”,讲究道,道德,仁道,仁义。对自己是一种修行,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仁道。致力于企业内部,就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包容的,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在做人上,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己要有个道德规范的约束。
从儒学上讲,有些人认为我是个儒商,是不是很恰当,我这里不做定论,但是儒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哪怕是从现在来评价,在整个东方,整个文化知识体系中,儒学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儒学讲究人与人之间伦理之道,也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和谐社会,这是儒学最大的价值所在。
但在商场就不同了,商场面临的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竞争对手不会因为你是同业就会心慈手软。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学思想就非常有帮助。儒商一方面要敢于迎接挑战与竞争,并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如果能将竞争对手变成战略合作伙伴,那么对于自己来说,也许就是就将不利的竞争变成有利于自己的合作了。不论过去我在百联,还是今天在光明,我都特别注重寻找竞争对手,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比如我们会向蒙牛学习,学习他们的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善于向对手学习,对手往往是成就自己的人。
至于对三个宗教有什么心得,总归之一句话,那就是它们对我们做人做事,在市场中搏击与成长都非常有帮助,这是我的一个感悟。
幼小的羚羊与雄壮的狮子
《华人世界》:曾有媒体把您划分在“羚羊派”,用它来形容中国企业在外资压境短兵相接的市场格局下,必须学会羚羊一样奔跑,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王宗南:我赞同这种说法。中国的企业与国际大的跨国集团相比,就像是幼小的羚羊与雄壮的狮子,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生存危机问题,如果不像羚羊那样善于奔跑,比狮子少睡一点,早起一点,拉开与狮子的距离,我们就会早晚被狮子吃掉。目前的中国企业,不论在资本、规模、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上,都很弱小,现在外资企业还没有完全进来,如果完全进来的话,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过去我们曾说要“居安思危”,现在我看是要树立“居危思危”的思想,目前的环境本身就是很恶劣的,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只有像羚羊一样,不断地奔跑,同时在奔跑中发展自己、强壮自己,缩短与跨国集团的距离,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只要我们这些羚羊比雄狮更努力,跑得更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结果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不要陶醉在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
《华人世界》:走向国际的光明是否在企业管理上有个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
王宗南:目前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管理都有个本土化的过程,外资也在吸收中国的文化,同时中资企业也要消化吸收西方管理中的精华部分,毕竟西方也有优秀的东西,全部照搬是有问题的。东方讲人性,讲中庸,西方讲理性,讲逻辑,讲究非常严格的管理与程序。
我们要从今年开始,抓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虽然很难,但我相信只要持续不懈,持之以恒,在企业管理上关注细节,做精细化,在产品上抓质量,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操作,杜绝普遍存在的“差不多”文化,用制度管人,文化管心的模式管理,就能让这只无形的手,逐渐树立起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渗透和影响人们的心。
居危思危永不言败是光明软力量的核心
《华人世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化的软力量似乎更重要,光明的软力量在哪里?
王宗南:光明的软力量,除了我前面提到的一些之外,我认为从现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和市场对光明的认同感,对光明品牌的认同,是光明软力量的主要部分。第二就是光明面对挑战、永不言败的韧劲。要“居危思危”,这种敢于挑战、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光明软力量的核心部分。第三就是光明不断追求卓越、坚持创新的理念。我认为这种软力量是光明集团今后要建立的一个大方向,是光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
《华人世界》:您期望的光明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王宗南:从核心价值观来看,我希望光明精神能把东西方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融合在一起。东方讲究和谐、包容,尤其是像光明这样的企业,一定要强调包容,进而达到融合,把大家原来最优秀、最精华的也是光明最需要的部分进行融合。同时从西方管理上来讲,它讲求逻辑、科学管理、力求创新、敢于冒险、追求卓越、一丝不苟,把这些精华的东西和东方的和谐包容融合在一起,我想这是我最想要的光明精神。
从产品文化上来讲,中国的食品文化源远流长,不仅食品丰富,而且美味,养生文化也是包含深远。西方讲营养、健康,如果能够既做到美味又注入健康的元素,对树立产品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光明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
中华老字号的隐忧
《华人世界》:我在许多文章中感受到了您对老字号企业的隐忧,它们的隐忧在哪里?
王宗南:老字号称为老,是因为它是传统的,它的优势是在历史的沉淀中比较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比较大。我觉得目前的老字号企业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老字号如何进一步创新,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大白兔,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但80后、90后可能知道得就很少,这告诉了我们就是创新不够,产品目前覆盖的消费群体多数在中年以上。如何创新,在口味上、包装上追求一点时尚、赋予时代感,大白兔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
其次是老字号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市场份额不是很高,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老字号的市场占有率和同业的巨头相比,还不是很高。
再则就是老字号获利的能力还不够,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当然因为上面的原因,造成了它获利能力的欠缺。所以我认为老字号要重新振兴,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是政府应该从政策上保护老字号。老字号不仅是一家企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的保护。二是企业要努力地发展自己。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整合、强弱整合,寻求突破;三是要靠投资公司,或者说是风险投资的注入资金,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来解决发展问题。
《华人世界》:您认为老字号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宗南:中国的老字号企业要走向海外,首先要注意本土化。本土化可以让一个企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成功。比如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家乐福就非常成功,我认为它是在中国做得最成功的零售企业。人们一向认为法国人浪漫,他们也很灵活,如果他们把家乐福在法国的模式照搬到中国,那肯定不行。而他们灵活地适应了中国本土的模式,就做得非常成功。中国的企业和产品要走向海外,也要适应当地人的特色,包括本土文化、风土人情、饮食口味、企业管理、劳动法规等一系列,都要本土化。在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方面,要在当地进行推广和渗透,要得到当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同,这也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进而可以打造出全球的影响力。
时间:
3月5日下午4点30分
地点:
上海华山路光明食品
集团外宾接待室
人物:
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
《华人世界》记者
关键词:
儒、佛、道学,羚羊,狮子,隐忧,软力量,老字号,居危思危,整合之道,光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