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扬民主,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的融合。以美的教育焕发出教学的生机,在快乐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思相品德课 教学 实现 新跨越
思想品德课其教学内容与社会息息相关,同社会生活相结合是上好思品课的基本要求。思品课内容的专业性、理论性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不引进生活的活水,就难以泛起美丽的涟漪。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美的熏陶,把思想品德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谈点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认为思想品德课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好。教师只要把课备好了,把题猜准了,学生理解了,背好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起作用,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倦情绪,长此以往,使学生对思品课失去信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个作用不能忽视。
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时,要考虑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在教学时,我们不要搞“满堂灌”,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好,要有民主意识,要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以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发现、有创新,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要想到从哪个地方最容易打开学生心灵,在哪个地方最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地讨论、发言,自觉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变教师压着学生学为师生们一起合作的学。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精心地安排好导言,用导言将学生引入课堂,使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出的情节,产生急于打开课本的欲望。等把学生兴趣提起来的时候,再翻开课本,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我们既领着学生走进了课文,又领着学生走进了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品味课文、品味生活,得到高于生活、美于课文的感受,自然而然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思想品德课需要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畅说欲言、敢于争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与其相应的社会生活材料、图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讨论的机会,让师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有新的发现。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在枯燥的说教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思想品德课要有宽松的民主的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引发联想、提出问题,为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设计一套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我讲要轻松,要活泼,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生活现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去寻找,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补充了课文的欠缺,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不再那么沉闷、单调,而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思想品德课要善于营造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原理是相当抽象的,缺少美育因素,没有相关的材料,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要善于营造美,给学生制造美味大餐。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美的情趣,美的内涵,关键要学会欣赏美,学会感受美,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美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把生活中美的材料选进去,把生动的感人事迹编进去,让学生听了悦耳,读了舒心,想后玩味不绝。在领略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人情的美。
例如,谈到人的高尚情操时,可以举历史上文天祥抗元的英雄事迹;可以举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的例子;可以举我们现代生活中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宁愿辛勤地养兔子,考自食其力生活,而不要国家的低保钱的例子。从三种不同的人身上,让学生品尝到一种同样高尚的品质。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图片、生活镜头等,把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讲到热爱家乡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播放《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图片,听那首“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歌子,让美的山水、美的音乐流进学生的心声。在讲到心动不如行动时,可提供几个“小雷锋”的形象,读他们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中感受教育,既领会了课文的精神实质,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总之,思想品德课不是僵死的、教条的,而是生动的、有趣的,它需要我们去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挖掘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陕西商南县清油河镇初级中学;726300)
【关键词】思相品德课 教学 实现 新跨越
思想品德课其教学内容与社会息息相关,同社会生活相结合是上好思品课的基本要求。思品课内容的专业性、理论性常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不引进生活的活水,就难以泛起美丽的涟漪。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美的熏陶,把思想品德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谈点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认为思想品德课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好。教师只要把课备好了,把题猜准了,学生理解了,背好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起作用,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倦情绪,长此以往,使学生对思品课失去信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个作用不能忽视。
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时,要考虑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在教学时,我们不要搞“满堂灌”,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爱好,要有民主意识,要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以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发现、有创新,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要想到从哪个地方最容易打开学生心灵,在哪个地方最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地讨论、发言,自觉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变教师压着学生学为师生们一起合作的学。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精心地安排好导言,用导言将学生引入课堂,使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出的情节,产生急于打开课本的欲望。等把学生兴趣提起来的时候,再翻开课本,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我们既领着学生走进了课文,又领着学生走进了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品味课文、品味生活,得到高于生活、美于课文的感受,自然而然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思想品德课需要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畅说欲言、敢于争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与其相应的社会生活材料、图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讨论的机会,让师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有新的发现。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在枯燥的说教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思想品德课要有宽松的民主的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引发联想、提出问题,为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设计一套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我讲要轻松,要活泼,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生活现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去寻找,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补充了课文的欠缺,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不再那么沉闷、单调,而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思想品德课要善于营造美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原理是相当抽象的,缺少美育因素,没有相关的材料,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要善于营造美,给学生制造美味大餐。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美的情趣,美的内涵,关键要学会欣赏美,学会感受美,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美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把生活中美的材料选进去,把生动的感人事迹编进去,让学生听了悦耳,读了舒心,想后玩味不绝。在领略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人情的美。
例如,谈到人的高尚情操时,可以举历史上文天祥抗元的英雄事迹;可以举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的例子;可以举我们现代生活中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宁愿辛勤地养兔子,考自食其力生活,而不要国家的低保钱的例子。从三种不同的人身上,让学生品尝到一种同样高尚的品质。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图片、生活镜头等,把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讲到热爱家乡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播放《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图片,听那首“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歌子,让美的山水、美的音乐流进学生的心声。在讲到心动不如行动时,可提供几个“小雷锋”的形象,读他们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中感受教育,既领会了课文的精神实质,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总之,思想品德课不是僵死的、教条的,而是生动的、有趣的,它需要我们去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挖掘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陕西商南县清油河镇初级中学;7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