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血浆吸附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血浆吸附治疗闭路循环中的抗凝方法及效果。

方法

纳入行连续性血浆吸附治疗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156例次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78例次,分别采取低分子肝素(A组)、枸橼酸钠(B组)抗凝。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开始后30 min、3 h、6 h患者的滤前压、跨膜压、滤压降,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前10 min,治疗开始后3 h、6 h血小板、凝血活酶时间,体内静脉游离Ca2+、Na+、HCO3-和24 h内出血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血液净化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开始后30 min、3 h、6 h患者滤前压、跨膜压、滤压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枸橼酸钠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治疗后血小板、HCO3-、静脉游离Ca2+和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连续性血浆吸附治疗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具备临床可行性、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干预下局部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tO2)的变化,并探讨VSD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可能机制。方法于同济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实验室,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VSD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