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柱顶隔震研究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ft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带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的单层联方型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实际中支承刚度过强的情形,提出了柱顶隔震的方法,从而改善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非线性时程分析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LRB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座反力,且使支座反力分布趋于均匀,降低了支座设计的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LRB支座基本进入塑性状态,支座反力维持在屈服力附近,与原结构相比有大幅度的降低,支座滞回曲线饱满,同时上部网壳的塑性发展程度大大减轻,基本保持为弹性,取得了良好的减震效果。
其他文献
选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东部共111个固定台站自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0月1日,震中距在2000~18000km范围内,震级在6.0以上的542个地震波形记录。采用最大熵反褶积法,经过仔细筛选共获得4683条接收函数,通过HK扫描法得到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及波速比信息,得到了东北莫霍面分布。
强震前加速矩释放现象目前是国际上讨论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而不同地区的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现象应各有不同。通过对辽宁地区1999年以来的3次MS5.0地震震前加速矩释放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计算尺度和积累时间下震中附近地区m值的变化范围。认为在辽宁地区中强震前确实存在加速矩释放现象,且省内中强震发生前加速矩释放均存在累积半径较小和时间窗长较短的情况。
针对2015年辽宁省辽西测区第二期流动重力测量朝阳测点的测值突变,变化近-50微伽,参考相邻测期测量资料的分析以及测点周边环境变化图。分析与现场检验结果表明:测值变化可能系质量缺失所引起。
新民静水位自2016年7月22日开始出现转折上升变化,至2016年9月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达1.2m,但同井水温变化平稳,未出现同步变化。通过对水位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位井北东约50m处的大型挖土坑大量积水可能是造成水位转折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井水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降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位转折上升变化与附近土坑开始大量积水在水源、空间、时间和强度上
通过对宁夏及邻区地震活动度S值时空扫描计算发现,该参数能有效的表征区域地震活动性状态。在2015年0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震前1.5年,震源区S值出现了高值异常,异常消失后在震源区发生5.8级地震。在计算中还发现震例前10年间,S值高异常多次出现,但研究区周围并未有5级以上地震对应,分析认为该异常可能是由于弱震目录中ML4.0级左右地震引起的,因此如何更合理的对计算参数进行设置还需要进
根据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区已知断层及地震分布,切出6条剖面。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的地震波形数据,选取震级范围为M_L1.8~6.7,震中距小于800km的1820个地震事件的16156条Pg波到时数据,计算得到剖面Q值分布。结果表明:Q值分布与断层展布密切相关。在断层两侧,Q值会发生明显的横向梯度变化;Q值随深度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均匀性。推测香山—天景山
京杭运河高邮城区段西侧为高邮湖,东则为高邮市城区,高邮湖是座 “悬湖” ,京 杭 运 河 是 条 “悬 河” ,防洪形势严峻,京杭运河高邮城区段东侧运河大堤的稳定性关系到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