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趟绿皮火车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里有座大棚子,具体多大?你想,能容得下南来北往的列车,装着五湖四海的旅人,应该够大的了吧!清晨六点,车站已显得特别忙碌了,两列红色的特快,一列白色的“和谐号”,磁铁般的吸着站台上零散的钉子。偶尔还有一列闷罐货车,慢行客车都是极罕见的,就像一朵奇葩,异常醒目,调节着人们久违的视觉。M7103是趟老掉牙的绿皮列车,终点站为皖南古城徽州,已运行了37年,为沿途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检票员站在车门,扫视着乘客的车票,然后让他们填满车内空洞的腹部。秋天是适合出行的季节,我原本与妻商议去趟武夷山,因她工作繁忙,我又不想走得太远,便想起黄山以北的古村落。
  让我奇怪的是,这天怎么这么多人。我背着挎包,一副天涯游子的神态,递上车票,直入6号车厢,人造革的座套,简单的设施,让我想起了抗战剧里,国人志士与日伪特务在老车厢爆发冲突的情形。落座以后,卸下包带,将其放在座位下,便于取物。一位登山哥捏着车票走来,眼睛不大好使的他,又没戴眼镜,他想问我,但又没问,可能不大好意思。倒是我对面的女子善解人意,接过他的票瞧瞧,说在走道那边。我的身边坐了位大叔,他也没怎么说话。今天可谓人多,多是休闲的装扮,也有小生意人,有来南京购物的,拎着大包、小包的,凯旋而归,由于地理因素,皖南人往来南京较为频繁,搞得南京像是他们的省会,其实得益于铁路大动脉的优势。列车快启动了,我的心开始预备游走状态。
  检票员回到车厢,变身为乘务员。女列车长在服务台和他交谈了一会。乘务员问她,“今天带了什么菜?”
  女列车长说她带了小鸡炖蘑菇。
  “还有呢?”
  “还有野芹炒香干,昨天在惠民桥菜场买的,不太贵。”
  继而,女列车长又问乘务员,“昨天休息去哪儿了?”
  “上午给丈母娘家换个煤气罐,下午到麻将裆摸了两圈牌,时间就过来了。”
  “哦!你丈母娘家还没拆迁啊?”
  “也快了,据说要到年底,以后搬进新居,烧天然气就省事多了。”
  我是一心两用,无聊地看着窗外并不算美的风景,他们的声音不经意间钻进我的耳朵,乘务员那久违了的下关话让我颇为回味。身边的大叔像在闭目养神,他怀里抱着个布包,抱得很紧,像是什么宝贝,不过愈是这样,愈是让人觉着好奇。
  我对面那对小夫妻带着个三岁的孩子,孩子像缺觉似的,躺在女人的怀里,眼睛时睁时闭,在注意着大人的讲话。那位登山哥的脸上有些黑,明显看出他的头发染过,因为长出的发根是白的。他拿出一袋面包和一只茶杯,把拐杖依在身边,把背包递到行李架上。他撕下两片面包塞到嘴里,杯子是空的,他欲站起来到茶水炉打水,乘务员说,水正在烧,要等一会儿。兴许面包吸收了嘴里的津液,他又拿下包,取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像喝自来水一样毫无顾忌,他这块头,喝水的动作也爽快,咽水的声音颇有诱惑力,我条件反射般地拧开保温杯,喝起自带的热水,觉着比较放心。喝了几口,索然无味,便往嘴里塞了兩颗杨梅,梅子很酸,忽而想起它是消食的,料想不久,我的肚子可能要饿了。
  火车进入远郊一座山洞的刹那,就听耳门“嗡”的一声,像被贯进了沙子一样,唯恐失聪了。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车轮与钢轨碰擦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声音盖过了车内话语的嘈杂,震颤着人的心灵,让心不能宁静。女人唯恐臂膀里的孩子受惊,嘴里唠着宝宝别怕,然后拍拍他的胸脯,柔声哼起“摇篮曲”。男人像没事一样的无动于衷。这于我而言是司空见惯的,天南地北的旅游经历使我习以为常了。车子走的是皖赣线,下云贵,走桂林,抑或是湖南,南昌的必经之地,当然,我也不知走了多少遍?沿途的景象就像红得发黑的桑葚,熟透了。半小时后,水烧开了,乘务员提醒登山哥去打水,他在杯子里放了一撮茶叶,顺手夹根香烟。乘务员问他泡的什么好茶?他说就是普通的黄山茅峰,去年爬山时捎的。
  乘务员问他,“这次还要爬山吗?”
  “爬,去年只爬了一半,因为身体不适,光明顶都没上去,今年是补这个缺。”
  “那你真是老当益壮,精神可嘉。”乘务员笑着,竖起大拇指。
  我对面的孩子醒了,脸色好看了些,父亲递给他一个六彩魔方,让他自娱自乐,可小家伙皮得很,在妈妈身上翻来覆去,女人瞪了丈夫一眼,“他的手能抓得过来吗?”可能她的身子有些承受不住他的重量,便把孩子推到丈夫身上,男人看看我,兴许觉得寒碜,不情愿地接过儿子,女人剥了半个香蕉塞到儿子嘴里,随之对我笑笑,似乎掩饰什么?我也没有理由不开口了,问他们去这是哪儿?男人说到马鞍山。我皱起了眉头,江宁离马鞍山很近,干嘛跑到市内坐车,再说绿皮车很慢,又绕远。女人说,自己高中毕业就来南京打工了,当时坐的就是这趟车,听说这是最后一趟了,想来回味一下。
  我说我也不常坐,可还是觉得停开怪可惜的,我也有绿皮车的情结。她笑了,似乎在笑我的小文艺,男人附和着她的话。我身旁的大叔已经打起了呼噜,可并不影响我们的交谈,可能他起得比较早,我们都觉察到了他的困意,只是他怀里抱着的那个宝贝……
  二
  马鞍山站快到了,夫妻俩忙着收拾东西,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精神劲儿。女人一摆手,对我做了个再见的手势,一向话语不多的丈夫显得很轻松,对着我点了点头。我也礼貌地向他致意。乘务员又变身检票员,站在车门口,车上又补充不少乘客。捏着车票寻找各自的座位,此站让车厢变得座无虚席,有些机务段的职工,绿皮车对他们也是一趟通勤车。他们上了一昼夜的班,此时正往家里赶。乘务员坐回服务台,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嘴里大声念叨,“该补票的补票,过会列车长要来查票的。”刚才上车的茶嫂把她的小木盆塞到茶几下,身子依在座位的侧面,听到乘务员的喊话,走到服务台,递给乘务员十元钱,说不用找了,乘务员说到绩溪只要八块二,找给她一块八,茶嫂从口袋摸出一包茶叶递给他,乘务员没要,指着自己的杯子,我只喝铁观音,遂问她茶叶卖得如何?茶嫂说秋天干燥,喝茶人较多,销量也不错。   乘务员告诉她,这趟车就要停运了,以后出行成本要增加了。茶嫂咂咂嘴,有些惋惜,“这是预料中的事,你们铁老大也要赚钱嘛!不能老是亏本营运,对吧!”
  乘务员笑道,“明年春天若有新茶,记得给我留些。”
  我对面那对小夫妻此时换成了另一对夫妻,女的有些娇气,男人试图在哄她,女的把脸转向窗外,男人把另一只耳麦摘下,塞到她的耳里,然后逗她,对她私语着什么?看到此景,便想起我的初恋,能在火车上亲昵算是一份奢望,用自行车带着她便是一份浪漫,想着想着,不免有点脸红,拿出随身携带的《青年参考》,在目录上找着有兴致的标题。
  那位旅游哥发话了,他的城南口音在异乡的地域上显得尤为亲切。而且他的话马上要与下关话碰撞了,“师傅,这趟车停运以后,你们怎么分配?”
  乘务员道,“可能调到别的车次,不过还得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具体到哪趟车?还不确定。”
  旅游哥从身上摸出香烟,递上一根给乘务员,他没要。旅游哥说,这趟车还蛮悠闲的。
  “除了死工资,补贴少,半死不活的,也没劲儿。”
  旅游哥说,换换环境也好。说着向吸烟区走去。
  此时,那位铁路姐正与同事谈着她的儿子,本来报考南京医科大学的,结果只差三分,名落孙山,只得屈居内陆的一所大学。她的同事说,“人多粥少,竞争激烈,难啊!”
  铁路姐说,她想等儿子毕业后找找人,想办法把他调到南京去。乘务员偶尔与他们搭搭腔,作为同行,他们是熟悉的。
  这时,我身边的大叔睡醒了,眨眨眼睛,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已从马鞍山站开出半小时了,下站就是芜湖。他一听警觉起来,说他就在芜湖站下车。此时车停了,据说要让一列特快,我抱怨着,这已是第三次停车了,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啊!突然一串手机铃声打破思绪,始终没有笑容的大叔,摸摸振动的口袋,摁开他的老人机,慌忙的动作显示他在乎里面的女人,我立刻意识到,他的妻子在查岗,也可能出于关切。只听他道,“我肯定赶在中午之前到达芜湖,你放心好了。”说着挂断了电话。
  我的眼睛盯着杂志,文字却没入我的心,当然我也没这份耐心,看书不过做做样子,因为没有遇到合巧的人,也没什么话说。大叔又沉默了,表情严肃得像个老革命,好似一开口便会透露什么秘密,又好像肩负一份使命,怕人打听一样。不过他挺和善的,我试着问他,您怀里抱的什么宝贝?值钱吗?他说也不重要,就不语了。我复问,他才说,这是老伴替女儿煲的甲鱼汤。我疑惑地问,“送到芜湖去?芜湖买不到甲鱼吗?”
  “有,可她妈煲的最为妥帖,合乎女儿的胃口。”我明白了,他怀里抱的不是汤,而是母亲对女儿的一份心意。我又问,“您不能坐快车吗?可以保证汤的温度。又能早到一些。”他说,“这趟车不急不缓,午饭前笃定到达。”他继续道,“女儿在芜湖的亲家家坐月子,她妈给她做的补身子的。”其实与我毫不相干,但我依然觉得心暖。
  我细心地听着,对面那对夫妻有些怪异,也不像先前那样冷战了,此时,男人不知说了什么,竟然把女人逗乐了,她的嘴里露出两颗槽牙,也不在乎美不美观了。售货员推来了小车,扯着嗓子叫卖“瓜子,蜜饯,矿泉水。”男人买了两块口香糖,一盒茶干,两瓶水,又把头歪过去与女的窃窃私语。于我,这是车上的人文风景,让人觉得有种羞愧。
  其实,马鞍山到芜湖,与南京到马鞍山的距离差不多,可到芜湖似乎更快一些。芜湖的规模仅次于合肥,从车窗外的建筑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外围轮廓,该站下的人很多,车子停留得较久一些。我看到大叔苍老的背影,动作有些迟缓,但仍小心翼翼地用布袋包好,随着人流走出车厢,我想,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下车的旅客中有些当地人,来皖探亲的外地人,有些人走出车门,并没急着出站,而是站在“南京-黄山”的牌子旁拍照留念。还有一些人也没怎么玩,直接乘坐返程的M7104回家,就为体验这趟绿皮车的氛围,不留缺憾。我则不然,我的终点是徽州站,和那位旅游哥一样,要好好的在黄山逗留两天,领略当地的风景。
  车子慢慢启动了,我才发觉芜湖站下车的人比上来的多,车厢一下空出不少座位,呼吸也顺畅多了。那些懒散之人也调整了身姿,斜倚座位上,或平躺着身子,有人把脚翘在对面的座沿上,那双“咸猪脚”差点脱掉鞋子。此时,人们已顾不得雅不雅观了,不过,我还是注重形象的,不敢由着性情。而那位茶嫂也将身子和她的小木盆挪到前面,毕竟我们这边人气浓厚些。
  旅游哥抽完了烟,顺便接了一杯开水,回到座位上。他对面有位阿姨说是晕车,要与我换座,说我的位置比较透风,我心想,空座多着呢,哪边不能坐啊?待我坐到她的位置,旅游哥说,“正好四个人,我们打几圈牌啊!”他问我是否会打掼蛋?我说不会,旅游哥疑惑道,“不会吧?你在单位不打牌?”
  我说单位活多,把人折腾的要死,哪有时间玩扑克?他的脸上带着讥笑,“你在单位肯定是个不合群的人。”我觉得有些尴尬,旅游哥边洗牌边说,“光打牌没意思,我们来点儿小刺激。”一直没吭声的乘务员郑重的告诫,“打牌可以,但是千万不要赌博。”旅游哥道,“老弟放心,我不会给你添乱的。”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叠不干胶,“输者要在脸上贴纸的。”
  我与坐在旅游哥旁边的女人打对家,看着她打着较厚腻子粉的脸上,很不自然。她先发话了,说现在不会打牌的男人不多了。我说我怕动脑子,怕久坐以后难受。她呵呵一笑,不知这是嘲笑,还是讥讽?两局牌打下来,我的脸上贴了不少小白纸,极像儿时蹭破了肉而贴的狗皮膏。至于我的对家,考虑到她的性别,大家允许她贴到手背上,这是男女有别,她占了便宜。女人对我说,看来你真不会打。我的心里也怪别扭,觉得对不起她,哪知我旁边的男人说,不如在不干胶上画只小猪。我责问他,你这是啥意思?他说没意思。我说,你不如直接说我是头猪好了?他连连摆手,“不不不。”我说,我就是一只猪,他惊讶了,我说,我是属猪的,大家一起被我逗乐了。
  接着,铁路姐和她的同事,连同我对面的男人,一齐围过来,我的脸好像被锅膛烤着,红得发热,乘务员走过来,叫我们回到各自的座位,我借机撤离,说不打了。這样,掼蛋才算结束,我如释重负,回到自己的位子。此时,车内九十几号人都在忙着自己的胃。乘务员打开他的铝制饭盒,我才感到自己的肚子饿了,我再瞧瞧四周,有人啃起了鸡腿,有人嚼着鸭头,还有饼干,快餐面,纷纷从随行的包里翻了出来,变成满足他们味蕾的食物。列车员推着快餐车,嘴里念叨着,“米饭,馒头,萝卜排骨,可口的紫菜蛋汤,十二元了。”对面的夫妻要了两份,因为他们没带任何吃的。茶嫂望着乘务员,津津有味的咂着玉米饼,似乎在向他示威,你的快餐饭并没我的有味,列车员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抵消了茶嫂悠悠的自得。此时正是玉米上市之季,窗外也有不少玉米秆随意的长在田野间。我也没有买饭,很低调地嚼着面包,吸着酸奶,我想尽快解决它们,减轻包的负担,以便轻松地游玩。列车员在6车卖了四、五份,便向5号车推去。吃过饭,我感到身上有点倦意,便靠在座位,闭目养神,没想竟睡着了,但睡得不沉,隐约听见他人的说话,像在做梦,又不是梦。   三
  车子开出宣城站不久,女列车长来查票了,不苟言笑的她有份职业的严肃。乘客们觉得不可思议,琢磨着马鞍山上来那么多人,肯定有人浑水摸鱼,你却不查,现在笼统才八十多人,你还能查出个什么名堂?如若有人逃票,早就下车了。其实乘客对查票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有些多余。女列车长也不管这些,依旧例行公事,多数旅客是配合的,但也有绞毛的。比如她查到一对夫妻,看起来很剽悍的男人很不情愿地在身上掏了半天,也没掏出个所以然,挺着大肚子的老婆叫他不要做作了,又不是没买票,拿出来给她看看又怕啥。
  或许他怕动了老婆的胎气,又在兜里摸了一遍,摸到了东西,但没拿出来,随手将那东西落在地上。老婆和稀泥地说,你就不能在地上找找么?男人道,有可能掉到地上了。于是猫腰去找,果然找到了,他把车票捡起来递给列车长,可票面不知被谁踏了一脚,女列车长又好气,又好笑,斜了男人一眼,“我要是不查,待会你连车站都出不去。”
  其实,也不怪男人故意为难列车长,查票之前,这对夫妻不知为什么闹翻了脸,拌了一阵子嘴,男人觉得振振有词时,女列车长来“添乱”了,遂把气撒在她的身上。当女列车长拿着茶嫂的车票时,问她怎么在马鞍山上的车,平常不在南京?茶嫂说,主要卖完茶,买了个小木盆,準备送给马鞍山的女儿,并顺便看看小外孙,哪知女儿不要,只得把它带回绩溪了。
  列车长问她茶叶卖得怎样?茶嫂说,“都是自家种的叶子,虽然秋茶不比明前茶,但销量还是不错的。”列车长笑笑,走到服务台,不忘督促乘务员,“嘴上要勤力些,要督促乘客买票,补票,刚才在7号车厢就查到一个逃票的。”乘务员答应着,说是知道了。这时,有人窃语,车票也没几个钱,搞得那么认真干嘛?
  我看到对面的男人在喝水,可能出于条件反射,我觉得有点内急,便站起来往厕所走去,正好旅游哥站在车厢接缝处抽烟,我想这是他抽的第五根烟了。他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耳语道,“你对面那对是夫妻吗?”我说是啊!他说肯定不是,那女的肯定是男的情人,噢,不对,应该叫小三。
  我说,“你看那男人软沓沓的样子,也不是什么领导,他还搞小三?嘁!”
  他说,“你看女的扭捏相,还有两人的暧昧样,男人也多由着她,哪一点像夫妻啊?真正的夫妻不会在这里秀恩爱的。”
  我道,“他们在这儿作秀也很正常,哪像我们60后这么保守?”我在龙头下冲了手,“现在这种事多得很,不是我们烦的神。”就这样,我也不想和他争论,本来就不管我屁事,我烦他做什么。
  当我回到座位,不免留了个心眼,找出他们假夫妻的蛛丝马迹。后经我与其交流,他们确实不是夫妻,而是一对初恋情人。他俩都是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临登黄山,又同在这趟车上邂逅,不过后来有缘无分,命运鬼使神差的捉弄了他们,但他们依然联络没断。此程是背着他们的妻子和丈夫,重温昔日偶遇的情景,充其量,也不过是精神出轨罢了。
  此时,旅游哥走过来,问我爬不爬黄山?如若爬的话,可以结伴同行。其实我觉得爬山蛮好的,只是吃不了那个苦。便跟他说,我此行的目的地不是黄山,而是西递、宏村。他说,既然来了,就上去一趟呗!以后还不知何时再来呢?我说,“我很想上山,可是……”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了,不过可以看得出,旅游哥不免失望,我的心里也有些愧疚。
  我转过身来欲跟铁路姐讲话,其实在找一份心理平衡。我问她,“你们上下班都坐这趟慢车吗?天天坐也够烦的。”她说还好,也不是天天上班,而是上一天,休两天,免得途中安马劳顿。我想,她的家在皖南,不过我也挺喜欢皖南的,尤其徽派文化较浓。说话间,我看她的手上捧着个杯子,但从没喝水。我问她,你不喝水么?她说水喝完了。我说茶水炉里有水,你不打水吗?她说算了,还有两站就到家了。此时,我们早已淡化了生疏感,说话也很随意。
  很快,列车到达石台站,上下的乘客并不多,车子在这停留了几分钟,铁路姐请同事打开车窗,把保温杯交给站长,麻烦他给打杯开水。我很奇怪,我们车厢明明有茶水炉,她为何不喝这水?真是“涨姿势”了。她接过杯子,却没关上窗子,车轮滚动了,嗖嗖的冷风直往窗口里钻,我试了几下,怎么也按不动窗子,遂请对面的男人帮忙,他揿住两边的铁钮子,一并用劲,玻璃窗应声而落,我赶忙道谢。
  这时,茶嫂向我们介绍她家的茶叶,还发放给我们一些名片,上面写着绩溪绿茶,没有地址,却有电话和微信号。说她的儿子承诺了,不过一周,便教她在网上开店,专销茶叶。省得马不停蹄赶往合肥、南京这些大城市了,说着还撵一些给我们分享,说她家还有竹笋,叫我们需要时跟她电话联络,支付宝,货到付款,皆可。我说,“我们单位也发过绩溪的茶叶,是分配到单位的一位复员军人推销的,口感还不错。”茶嫂喜形于色,“是吧,看到了,我没说谎吧!”
  此刻,我的妻子打来电话,说她们科室主任听说我到皖南,非要我带两块砚台回去,我也不想挪事,可人家求你了,也不好回绝。我觉这事不能耽搁,临时决定在歙县下车,顺便看看徽州古城,次日再坐汽车前往黄山。对面的男人问我,“大哥,您这本《青年参考》能借我看看?”我想,他真会说话,我都快下车了,还怎么还?我问,你也喜欢这份“快餐”?他说,“刚才您如厕时,我瞄了一眼目录,有篇《我的情人和妻子》的文章,很想读读。”身边的女友有些不自在的拍拍他的肩。我说不看了,本来就是打发车上时间的,我就要到站了,也看不着了,送给你吧!
  就这样,绿皮车行驶在眉清目秀的青山下,游走于碧绿的农田,秀水和灰色的房宇间,它的绿极易让人想起春天,想到树木的葱茏。此情此景改变了我原先对皖南山区贫瘠,落后的原始想象。绿皮列车与恒定不变的物景相比,它是活着的,就像一条绿色的长蛇,在皖南山区游动着,完成它的最后一趟使命。
  责任编辑|王 琪
其他文献
梅花烙  万物沉睡  我流转的眼睛是深秋的葡萄  等待你的温柔采摘  一盏夜光杯  二两青梅酒  邀明月对饮成三  风啊,莫欺我道  让黑夜沉于千江  让月亮浮光跃金  你倚窗槛,我倚你怀  看一朵昙花开  看一朵昙花落  分秒流逝中  红烛燃盡“念去去”的絮絮诉说  你是汹涌水流  瞬间倾覆我的江山河谷  我以溺泅者的姿势箍紧你  天空有星星掌灯  欲望在原上升起篝火  忘记羞耻,忘记上帝的忠告
期刊
你把我从野地里救起  又看着我,再一次  从你的怀里死去。   ——题记  “出去吧,有事叫你。”男人坐得笔直,垂下眼角微微点头。  “好的先生。”侍者说着弯腰退出包间。  过度夸张的朱红色包间门一关上,男人便塌了腰松松垮垮地坐在椅子里。他从椅子的扶手细细看起,随即起身去摸那尊一进门就吸引了他注意力的青铜雕塑。那是一尊女性雕塑,健美的双腿腾空跃起,手臂配合着身体摆动,过度浓密的长发火焰一般向后燃烧
期刊
周簌,本名周娟娟,1984年生,江西崇仁县人,现居赣州。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潮》《扬子江》及多个选本。获第八届“诗探索·红高粱诗歌奖”。著有《本草纲目诗101味》等。  沱江夜  三个白昼之后。我停驻在夜晚的沱江  充满着光线,色彩和不可言状的  巨大茫然,夹带暧昧的磁场  我就要瘫软在江水和虹的声色交织中  或许是爱情。它的颜色  它的形状,它的味道  正在午夜闪烁的霓虹中活泛起来  小
期刊
鎖进抽屉的那一束光  你是锁进抽屉的那一束光  夹在已经泛黄、写满了蓝色小字的笔记本里  陈旧地滴着眼泪  好像一张渴望被亲吻的脸  在冬日,飘着雪花的暗夜下哭泣  你是锁进抽屉的那一束光  怅惘在久已尘封、蜷缩进遗忘的记忆里  寂静地等待一段真正的因缘  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  在佛前,许下前世今生的愿  你是锁进抽屉的那一束光  沉寂在曾汹涌、满溢着潮水的指尖  弥漫成一片结冰的河面  好像一双
期刊
十年  他造梦的工厂压上你的双肩  他无力地呼喊  痛惜和懊悔  囚禁在狭迫的心田  他用优柔的棉布  对抗你锋利的剪刀  以沉沉暮气  回应你热烈的光照  制造梦幻,难免被梦幻所欺  他面对你,却躲避你身后  生活的责难  命运艰难呵,就像洪水穿越筛孔  被压弯的日子  在绷紧的弦上疼痛地嘶鸣  你们不断地抵牾和接纳  重续血脉里的纷争  年月飞逝,幸福依然遥远  许诺是轻薄  他用泪水呼唤  
期刊
遇见  你只是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我固守了半生的修辭便开始摇摇欲坠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像落叶化蝶、像时光逆流  像仰望整片星海,我只取一颗写诗  春天已走出许久,鸢尾花还在开着。  如果我寄给你一纸书信  你会不会执笔回忆这一刻的下午。在阳光 拥挤的街道  我与你遇见,双眼盛满你欢愉的影子  还有那无处安放的心跳
期刊
信件  我只能读着这些发旧的信件和你说话  一行行清秀的字跡,花瓣一样  散落在我眼前  像白昼带走了太阳  像黑夜带走了月亮  时光的那头,再也没人将我轻声呼唤  蜜蜂牌洗头膏的味道不再闻过  床单,枕头不再有茉莉花香的味道  每周日下午  再也听不到邮差在小楼下大喊:  苏龙:有你xx来的信件  责任编辑|马慧聪
期刊
五月总是令人惊喜不断,树上赶趟的花们,市场上各种时令鲜美的蔬菜,给人都是视觉与味觉的享受。  那天早晨去市场买菜,邂逅久违的豌豆角,绿绿的、饱满的一大堆,我赶紧买了半袋子拎回家,心中满满的喜悦。  我回家坐在客厅择豌豆角,那人看见了,说:呀,豌豆角!坐在我旁边,帮我一起择,不时放几粒绿色的嫩豆子到嘴里咂摸。后来,他叹了口气说:“还是没有我们小时候偷的豆角好吃!”  偷豆角?70年代以前的农村孩子谁
期刊
点灯,当无知的飓风席卷时间的深渊,海浪拍断残破的灯塔。点灯,当野蛮的暴雪肆虐在历史的凛冬,夜幕撕裂黄昏的余晖。点灯,当罪恶的黑暗吞没世界的黎明,寂静侵蚀无尽的虚空。点灯,点起幽黄幽黄的灯,如一叶扁舟在海浪中浮沉,又似一颗流星,划破天空。  思维的碎片被星火点燃,于迷蒙中绽放明媚。  点灯。把灯点到蛮荒里去,让他们看看,荒原上线条粗犷的面庞,和倏然亮起的智慧火种。  稀树草原之上,人猿离开树的荫庇,
期刊
一  “在你感到痛苦与无助的时候,深呼吸。跟着我,深深地,吸……对!再,呼……长长地呼出你体内的废气,以及晦气。”  在装修清爽的瑜伽私教馆里,长发高绾的瑜伽教练打着莲花坐,闭着眼睛用梦幻般的嗓音说。  刘春也盘坐在自己的瑜伽垫上,不像莲花,像一株狗尾草,不停地抖动着。她睁着眼,望着对面年轻美貌的瑜伽教练,看着她有意裸露出来的小腹,它显得紧实又柔韧。在她的一呼一吸间,那小麦色的肌肤律动,让刘春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