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交际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激发学生在不同形式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关键词:口语;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作为教师,要抓紧且抓好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文就低年级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学”中交流,学会表达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教材中隐藏着很多口语交际的素材,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与字词句教学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大量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识字学词中学会说完整的话,学会与人交际。在生字教学说“识字方法”时,利用“小组交流”这一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先让他们在小组内按照编排好的顺序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说时组内成员要认真倾听,并适当进行补充,得出最好的识记方法。然后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说自己小组认为最好的识记方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话越说越多,思维越来越开阔。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
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内容,让学生尽情地进行交际。这样学生学习时感到轻松、有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每个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把训练落到实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二、“趣”中交流,开心学口语
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教师要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从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来看,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而学生对于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的内容特别喜欢,这样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一二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自我表现,如上“看望生病的伙伴”口语课,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表演,分别扮演小熊、小兔、小猴和小鹿,表演时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学生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表演时,把这些动物的表情、对话,把小伙伴互相关心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学生有了体验,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双向、多向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听”后交流,丰富词汇
听是说的前提,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只有专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才能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交谈。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口语交际训练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听,评价时才有依据。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听,丰富了词汇,交际时也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思路清晰。
四、“读”中交流,积累说话资源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要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童话、儿歌等儿童读物,读后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读书活动进行,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通过开展“小小故事会”“亲子共读一本好书”等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做“读书笔记”“读书卡”“好词好句的积累”等,既积累了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五、“实践”中交流,丰富交际内容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更应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如秋游、春游等,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会说得特别大胆,特别好,语言也特别丰富。
总之,“教无定法”,在口语交际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引导学生在有听有说、有评有议中进行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口语交际之“花”就会遍地开放。
关键词:口语;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作为教师,要抓紧且抓好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文就低年级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学”中交流,学会表达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教材中隐藏着很多口语交际的素材,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与字词句教学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大量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识字学词中学会说完整的话,学会与人交际。在生字教学说“识字方法”时,利用“小组交流”这一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先让他们在小组内按照编排好的顺序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说时组内成员要认真倾听,并适当进行补充,得出最好的识记方法。然后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说自己小组认为最好的识记方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话越说越多,思维越来越开阔。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
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内容,让学生尽情地进行交际。这样学生学习时感到轻松、有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每个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把训练落到实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二、“趣”中交流,开心学口语
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教师要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从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来看,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容易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而学生对于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的内容特别喜欢,这样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一二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自我表现,如上“看望生病的伙伴”口语课,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表演,分别扮演小熊、小兔、小猴和小鹿,表演时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学生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表演时,把这些动物的表情、对话,把小伙伴互相关心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学生有了体验,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双向、多向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听”后交流,丰富词汇
听是说的前提,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只有专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才能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交谈。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口语交际训练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听,评价时才有依据。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听,丰富了词汇,交际时也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思路清晰。
四、“读”中交流,积累说话资源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要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童话、儿歌等儿童读物,读后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读书活动进行,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通过开展“小小故事会”“亲子共读一本好书”等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做“读书笔记”“读书卡”“好词好句的积累”等,既积累了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五、“实践”中交流,丰富交际内容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更应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如秋游、春游等,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会说得特别大胆,特别好,语言也特别丰富。
总之,“教无定法”,在口语交际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引导学生在有听有说、有评有议中进行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口语交际之“花”就会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