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晚秋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歌者吉田兼好有言:“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我时常敬佩民国才女林徽因在内心修篱种菊的闲情,尽管往事如流,她却能够寂静安然,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流过大师辈出的民国,辗转至大师已成稀有的今日。没有了笔墨书香、旗袍修身的款款雅致,我们奔忙于信息化的大工业时代。没有了“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的信笺传情,微信在未醒时分已充斥了推送的信息。天南海北、五花八门的新闻每一天都让我们沉湎其中,我们知道得太多,心之花早已枯萎于不知不觉之中,谁还肯用一心的温柔与纸张缠绵,谁还愿用双手的虔诚与文字共会?
  在繁杂的数字系统里,我们日渐麻木。我们知道得太多,却深入得太少,感动得太少。当太多无关紧要的事侵占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又如何在内心修篱种菊?打开手机,打开电脑,我们日渐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又被这个时代日益影响,我们自己也渐渐变得“数字化”。博客变成微博,书信变成短信,是否深情也在变浅?
  我不由得想起黄永玉先生。至今仍排斥现代通信工具的他,无谓于知晓世界,于一方天地内潜心创作,他的画作永远那么干净。未曾“知道得太多”,于是内心守着一片净土,藏着一份纯情,安然地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栖身。
  “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与花的邂逅再难让人感动。如今,我们知道花何时开,如何让花按时开,又如何能再体会“凌晨四点”的那一份惊喜?因为知道得太多,我们反而丢掉了许多本可以感动的时刻。我们的灵魂没有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而变得丰满和充实,反而变得疲乏和干涩,就连我们的皮相也是如此倦怠。
  夜深,秋意席卷,无法入眠,我披上外衣,想去花园走走。
  月光依旧清冷,这个世界在夜里显得尤其苍白。花园里的花被换成了菊花,在风巾盛开着。人们永远知道如何让花园显得美丽,即使在晚秋。
  走着走着,倏闻一阵异香,虽似有若无,但在这清夜依然闯入了我的鼻尖。抬头,竟是晶莹的梅花,小小的,却在坚定地开放。
  不知怎的,我的心竞微微一疼……
  考场点评
  本文的亮点闪现于一个“转”字。前半部分写“人事”,由对民国大师辈出的敬羡“转”入对今日大师稀有的叹惋,再“转”至对大师黄永玉于一方天地内潜心创作的震撼;后半部分写“景物”,由欣賞满园人工培植之花的倦怠“转”入邂逅一朵自然开放的梅花的欣喜。“三转”不仅让文章洞天迭开,意兴盎然,而且使“知滥则心浮气躁,知精方意定神闲”的深意在层层翻转、叠印之下,逐步明晰起来。既随兴驱遣,又形散神聚,颇见功力。
  (姜有荣)
其他文献
本期“专论”栏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的文章《2009-2010年度电视剧创作概观》以近两年来电视剧的创作语境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近两年来电视剧创作的走向和存在的问题,
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推出了30集电视连续剧《开天辟地》。该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它使观众从荧屏上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如何投身救
安徽省有一个凤阳县,凤阳县有一个小岗村,小岗村流传着一个红手印的故事:1978年的漫漫冬夜,18位农民在一份关于分田到户的字据上坚定地按下了一串鲜红的手印,由此拉开了中 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更自信,“鄙视链”也悄然产生,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层层加深的轻蔑与恶意几乎压得人抬不起头。有人说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人们有精力去攀比、去追求,但究其实质,“鄙视链”又不仅仅是这样。我认为,“鄙视链”的产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造成恶劣的影响,应当拒绝。  不可否认,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高低优劣的判断自然千差万别,产生分歧是难免的。时代的发展的确丰富了人
期刊
欧阳常林(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早在2004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了《恰同学少年》,产生了很大反响,长春同志2007年、2009年到湖南视察工作时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