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WT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daruanjiand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以全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及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两种红细胞疾病一种是红细胞增多,一种为红细胞减少,其表观遗传学是否有联系值得研究.在红细胞疾病的研究中,国外有学者报道[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WT1基因的mRNA表达增加且明显高于AA患者,并且WT1基因的mRNA表达与PNH单核细胞表面的CD16b缺失率呈正相关,推测WT1基因产物的表达增多可能与PNH的克隆扩增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用物理方法紫外线、γ射线及辅助磁场筛选、诱变兽疫链球菌, 研究获得性状优良、产量相对稳定的透明质酸高产菌种, 透明质酸产量可稳定在3~5 g/L.
目的 观察三氯异氰尿酸(TCCA)长期暴露对SD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周龄、体重41.3~55.0g雄性SD大鼠270只,按照每天0、0.71、2.29、7.59 mg/kg剂量水平经口饲养TCCA 12个月和24个月后,检查生殖系统各个脏器病理改变,采用LUCCA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大鼠睾丸平均曲细精管直径(MSTD).结果TCCA染毒12个月,高剂量组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变小;染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并在各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是离不开通信技术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少的联系,计算机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 Herbst矫治器作为矫治Ⅱ类错(牙合)的一种手段,目前在国外应用较广泛.该矫治器于 1905 年由 Emil Herbst 首创[1],20 世纪 70 年
成骨减低是骨髓瘤骨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zd)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对多发性骨髓瘤(MM)有很好的疗效[1],另有研究发现,Bzd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2],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生命现象,在细胞和生物体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MSCs多向分化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了Bzd对MM患者骨髓MS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指出,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方面,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引导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我国要以装
期刊
采用Munz培养基, 由河底淤泥等土样中分离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细菌. 对其中一株杆菌经透射电镜观察及生理学鉴定, 认为该菌为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甲烷氧化杆菌. 该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