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评估得分、6 ra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COPD 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特点主要是呼吸日益急促和困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对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的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4.5±7.4)岁。病史3至25年,平均病史(21.4±11.6)年。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在住院时期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健康行为指导。具体内容如下。①最先是向患者讲解一些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介绍一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病原因、治疗方式、康复训练,深入介绍呼吸操的必要性和作用,对吸烟习惯的患者耐心劝其戒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现象[2-3]。②氧疗。向患者介绍氧疗的意义和必要性,让患者正确认识吸氧的目的,取得患者的主动积极配合。③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饮食搭配,减少过高糖类和过高热量饮食的摄入。④呼吸操。主要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种方式。⑤运动锻炼。步行过程中停止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走路,同时慢慢地呼气。⑥心理干预。正确评价患者的心里情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在6个月及12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的访视观察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同时记录患者的病况变化及护理干预情况变化,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如下:①有吸烟习惯患者所占比率;②评估病情变化情况,即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后症状急性发生次数;③长期氧疗和呼吸训练的情况;④采用COPD的生活质量测定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⑤监测患者6rain的步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死率比较高,患病人数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让患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活动一会便会感觉胸闷气喘,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情,让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在之前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调查研究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状况评价指标十分单一,通常采用患病率、病死率、实验室检查等指标[4,5]。以上指标尽管可以客观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虽然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生存状况,但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长,病情极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躯体功能、心理情况、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单一指标无法全方面反映的患者的生存质量[5]。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评估得分、6ra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进而发现通过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預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
[3]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报,2009,16(3):15-17
[4] 高敏,袁小燕,刘莉,等.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10-12
[5] 王志娟,谢连珍,秦小华.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17-19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评估得分、6 ra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COPD 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特点主要是呼吸日益急促和困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对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的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4.5±7.4)岁。病史3至25年,平均病史(21.4±11.6)年。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在住院时期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健康行为指导。具体内容如下。①最先是向患者讲解一些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介绍一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病原因、治疗方式、康复训练,深入介绍呼吸操的必要性和作用,对吸烟习惯的患者耐心劝其戒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现象[2-3]。②氧疗。向患者介绍氧疗的意义和必要性,让患者正确认识吸氧的目的,取得患者的主动积极配合。③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饮食搭配,减少过高糖类和过高热量饮食的摄入。④呼吸操。主要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种方式。⑤运动锻炼。步行过程中停止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走路,同时慢慢地呼气。⑥心理干预。正确评价患者的心里情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在6个月及12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的访视观察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同时记录患者的病况变化及护理干预情况变化,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如下:①有吸烟习惯患者所占比率;②评估病情变化情况,即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之后症状急性发生次数;③长期氧疗和呼吸训练的情况;④采用COPD的生活质量测定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⑤监测患者6rain的步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死率比较高,患病人数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让患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活动一会便会感觉胸闷气喘,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情,让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在之前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调查研究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状况评价指标十分单一,通常采用患病率、病死率、实验室检查等指标[4,5]。以上指标尽管可以客观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虽然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生存状况,但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长,病情极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躯体功能、心理情况、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单一指标无法全方面反映的患者的生存质量[5]。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评估得分、6ra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进而发现通过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預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
[3]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报,2009,16(3):15-17
[4] 高敏,袁小燕,刘莉,等.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10-12
[5] 王志娟,谢连珍,秦小华.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