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雕版印刷技艺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雕版印刷技艺进行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代表人物调研、雕版印刷意义、发展保护四大部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传入,藏区的雕版印刷业逐步发展起来,这对藏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存有着重要作用,為藏文文献的流传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展现了藏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同仁县 雕版印刷 发展现状
  雕版印刷是藏族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与生活实践结合产生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藏文化传承发展的千百年中,雕版印刷一直具有重要地位,最早主要用于藏区的经书、经幡等文献的印制;在其发展中,逐渐有寺院流传到民间,其内容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也被用于祭祀、装饰、节庆等活动。目前,雕版印刷已涉及藏族艺术文化的诸多方面,其内容形式有经书典籍、文学文献、造像图案以及坛城设计等;其形制也产生多样的变化,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同仁县雕版印刷与中国明清时期流行的中原地区的木雕版印刷一样,承载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进程,在藏族雕版印刷中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质。
  一、同仁县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
  雕版印刷技艺在世代传承中,将青海地区藏族传统的木刻技艺与传统的印刷、翻印技术完美结合,其蕴藏的制作工序、文字内容、版式设计等信息对研究本地区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与艺术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见证。
  目前,同仁雕版印刷主要是以卓隆村和郭麻日村两个村为核心进行传承制作,同时辐射到周边几个村落,全部采用传统的纯手工方式加工制作;在当地,此项技艺的传承方式,除有少数一部分与宗教相关的产品在寺庙中制作外,其余大部分是这几个村落的村民制作,而且建立了一些以家庭(族)为单位的雕版印刷制作坊。据调研,在鼎盛时期,同仁县有相关工作坊近50家,全年仅雕版销售量就可以达到近5000件,主要销往青海藏区各地以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
  据传承人口述,此技艺最早是僧人三旦仁钦开创于元代末,而后,他将此技艺传授给了徒弟丹增和比丘华藏。为了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将此技艺研究得更好,丹增和师傅留在卓隆村从事雕版印刷,而比丘华藏则被师傅派到德格印经院继续学习。在历时三年的学习中,丹增和比丘华藏的技艺均得到提高,并被师傅和周围群众认可。从此,师傅三人在当地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进行雕版印刷制作,并逐渐将此技艺传授给当地许多有意学习此技艺的人,雕版印刷技艺便逐渐以家族传承方式一代一代地发展至今。
  二、雕版印刷生存语境的调研
  为更好地研究此技艺的发展现状,笔者对目前从事此技艺的艺人——桑杰进行了走访,了解到他出生在雕版印刷世家,从7岁开始接触此技艺,20岁左右开始学习此技艺。起初桑杰跟随父亲学习,后又到塔尔寺以及甘肃、四川等地学习,目前和父亲一起在家里生产加工。由以上调研可见,桑杰一家对雕版印刷的传承也是家族式传承,在当地除桑杰家,还有3~5家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在传承此技艺。
  桑杰详细介绍了雕版印刷技艺的工艺流程,从中可以大致分析出形成这种传承方式的原因。雕版印刷技艺各项工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最难的环节就是雕版,此过程费时最长;做好雕版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很多流传的雕版会有一些缺失,需要自己重新绘制后雕刻。大致步骤为绘制、上版、廓形、雕刻四步。因木头纹理和藏族文字的结构复杂,通常要从左往右逐步凿刻;雕刻过程中要依据内容变换刻刀,最简单的印版也需要三种以上的刻刀相互交替完成。雕刻完成后需用清油擦拭印版3~4遍,直至油完全渗入印版才能进行印制。
  三、雕版印刷技艺的特征
  雕版印刷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其最早诞生在寺院,主要由寺院僧人制作,其内容基本以佛经为主。自雕版印刷诞生至今,同仁县当地传承此技艺的各家庭(族)一直采用原生态的原料,坚持传统的制作方法,且保持着传统的作品风格和质量,直至今天,依旧保持不变。雕版印刷是藏族文化传承的结晶,其包含的宗教礼仪、诗歌文献、书法绘画、审美艺术等,在当地可谓是“活着的文化遗产”。目前,此地作为“热贡艺术”的传承中心,当地的雕版印刷产品不单服务于青海各地区,还在整个藏区享有盛誉。也正因为其对藏族文化所具有的传播作用和藏族广大民众的需求,才促使此技艺的生命力一直保持较为旺盛的态势。
  同仁县雕版印刷不仅记载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也对藏文化传承和保护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制作工艺及手法表现层面也具有独特性,其灵活多变的雕刻手法及印刷工艺在传统手工艺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当地其他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发。
  四、同仁县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现状
  目前,同仁县雕版技艺的传承在很多家庭(族)中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创新能力比较弱,导致此技艺的发展无法与昔日相比。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学徒的文化水平较低,只是简单认识藏文,许多人以流传的传统雕版为参照,停留在模仿阶段,也谈不上改进,保持着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设计和创新;传授方式依旧是口口相传,这也是导致缺少创新的主要原因;学习的人缺失前辈学艺的刻苦精神,也是目前传承中最大的阻碍。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前人来说简单的雕刻,而今成了他们学习的难点,他们也不愿意在学习中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急于求成,追求利益等,这些都阻碍了自我的成长和技艺的进一步传承。
  由于社会的发展,同仁县与全国各地联系紧密,年轻人接受外来文化,能够安心学习雕版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调查发现,当地很多年轻人,缺失父辈们的文化认同,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希望走出县城;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且收入有限,也给年轻从业人员造成了心理落差。传统文化被逐渐冷落,他们极力追寻外来文化元素。因此,此技艺的价值被减弱甚至否定。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年轻人的认知也发生着改变,缺少从事此项工作所具有的神圣感和虔诚的态度,导致对传承的奉献与追求现实的物质相互矛盾。整体看来主要还是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淡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现阶段同仁县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缓慢,发展的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先进的印刷技术不断更新,严重影响了传统雕版印刷生产和销售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则要求同仁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需要找寻一种适合自身特性的运营方式,激活此技艺继续传承的内在潜能。这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一代了解其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其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进而创造一片雕版印刷技艺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土壤。
  五、结语
  同仁县雕版印刷以独特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生存并发展,从萌芽到繁盛又到衰退,但无论如何,它仍是藏族乃至全国印刷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积累、传播、交流藏汉等民族文化、科学知识、研究历史、宗教及地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向世人展现了藏族人坚毅的性格和信仰文化; 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于世。这一切也充分显现出藏族文化历史的悠久和璀璨。因此,进一步做好同仁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和研究,可为研究同仁及我国藏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作为拥有诸多独特文明的青海藏族,同仁雕版印刷技艺虽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在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果不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對其予以保护,并探寻出适合其发展的传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其进一步传承的步伐,进而约束当地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下探寻一种适合其传承的方法和发展思路,是摆在所有研究同仁县雕版印刷和藏族文化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注释:
  ①陈琦:刀客圣手与绘画巨匠,江苏美术出版社,第2008年第1版。
  ②赵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009年第1版。
  参考文献:
  [1]西宁市志编纂写委员会.西宁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
  [2]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塔尔寺藏族历史文献研究所编著.塔尔寺概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3]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4]杨嘉铭.德格印经院[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5]泽尔多杰.雪域康巴文化宝库——德格[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
  [6]王菊华.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7]刘仁庆.中国古纸谱[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8]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日]河口慧海. 100年前西藏独行记[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年.
  [10]噶玛降村.浅谈德格印经院及其印版[J].西藏研究,1994(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校级课题“青海同仁雕版印刷技艺研究”(项目编号:107010524)的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李懿,男,硕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宗教美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15年-17年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5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因及其防治.方法:给予1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鲑降钙素注射液、雷洛昔芬联合治疗7d,观察其骨密度、骨痛缓解情况.结果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本文着重探讨优秀家风、传统孝道、传统师道这三种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家风 孝道 师道 教育  一、良好家风的教育作用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化。在宗族观念较强的古代,家族聚居是一种特有的现象。《颜氏家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及原因,以此探寻行之有效的差错防范办法.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手术室内护理人员14名,其中包括手术室实习生、护士及护师,同时还有另
新时代医患关系出现新的特点:患者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顾客”心理趋于严重,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心理加重;医务人员自我防御过度,缺乏沟通技巧,过度依赖检查手段;医院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医学上的进步也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在一些内伤的诊断上,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现有科技进行诊断的,就比如我们索要探讨的CT诊断对于急性肝脾外伤
本文将以微信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交媒体广告传播策略,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