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与《故都的秋》中秋景图的建构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中,郁达夫通过选取系列特殊意象建构了北国秋景图,从而抒发了他彼时内心的悲凉与闲适之意.研究该散文者,亦多分析意象之于秋景图的构建及其意蕴表达的重要作用.其实,在运用意象构建秋景图的过程中,郁达夫别具匠心地选用的相关量词也值得反复推敲.可以说,文中的量词“椽”“碗”“丝”“根”之于“庭院之秋图”、“点”“阵”“条”之于“秋槐落蕊图”、“阵”“层”之于“秋雨闲人图”、“株”之于“秋果枣树图”的美学生成,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沉沦》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后殖民文学作品,但跨民族、跨文化、多语言的特征寓示了后殖民主义色彩.主人公从国内到日本的“流放”体验,促使他一步步转为被审视的“他者”.文化上的不能兼容以及强烈的寻根愿望的幻灭,最终导致了主人公的自杀悲剧,被殖民者心理的文化无意识状态,在文本中也有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