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插管的护理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59-01
  呼吸衰竭以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海光潴留为标志,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病人的一种重要措施,从而达到增加通气量,发送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耗氧的目的,比气管切开创伤小。但由于患者不能说话,造成沟通障碍,不能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加强全面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经有效心理护理及呼吸道护理,未发生肺部感染,管道阻塞等并发症,气管套管留置7-13天后顺利拔管出院。
  2 护理
  2.1 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
  2.1.1 非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根据患者不能说话的特点,学会用手势或书面表达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大小便等,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及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应密切观察,及时了解其要求及病情变化,各项操作均应按无菌操作进行。
  2.1.2 保护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了解插管的位置,以防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若位置不当,应请麻醉科医生重新固定插管位置,定期更换固定胶布,每班交接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气管插管的位置:插管前端应在第二胸椎下缘或第三胸椎上缘水平),及时评估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保护局部皮肤,为防止胃扩张、肠胀气,应常规放置胃管。
  2.1.3 气道湿化及分泌物吸引。机械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分泌物粘稠,应采用滴入方法,如生理盐水100ml,加盐酸氨溴索30mg气管内滴入0.5-2ml,使分泌物稀释而易排出,避免痰痂形成。吸痰管为一次性硅胶管,其前端侧壁均有小孔,以分散吸引力,减少对气道的损伤,吸痰管直径一般不超过插管内径的1/2,过粗可引起负压过高,导致肺不张,过细则吸引不畅,吸痰前送入插管不宜过深,退出气道时应用负压,过抽边旋转,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同时注意有无缺氧、心律失常的发生。注意安全吸痰,早拔氣管插管,减少呼吸道刺激和肺部感染机会,加速肺功能恢复。
  2.1.4 口腔护理。呼吸衰竭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能量消耗增加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而营养不良会导致呼吸机做功无力,肺顺应性下降,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使患者难于脱离机械通气。
  2.1.5 体位不宜变动过多。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患者躁动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应固定其上肢,告知家属以便理解,避免发生意外。
  2.1.6 密切注意患者呼吸。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如呼吸频率增快、阻力增大、或有喘鸣等,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全身其他原因,是否套管气囊破裂或滑脱,根据病情每隔4-6小时放气囊1次,并及时通知医生。
  2.2 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在基本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有良好的自主呼吸和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减少,动脉血气分析正常,患者意识清醒,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胸部x线片无严重并发症,肺功能测试满意,符合以上指征可撤呼吸机,同时通过皮囊低流量湿化给氧,如停用呼吸机10-20min,后出现呼吸浅快、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下降,重新连接呼吸机,如停机0.5-2h后,查血气分析基本正常,病人安静,自主呼吸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应吸净口、气管内的分泌物,抽净胃内空气及胃液,放掉气囊内气体,松开固定的胶布,用纯氧皮囊通气数次,经彻底吸痰拔除气管插管及胃管,两次清除口腔残留的分泌物,改双侧鼻导管吸氧3-5L/min,头偏一侧防止呕吐误吸。
  2.3 拔管后的呼吸管理。
  2.3.1 做好预防工作。在拔管前30min,可先给予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防止拔管后引起喉头消肿或声带消肿。
  2.3.2 拔管后注意体疗。当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时,要尽快进行体疗,体疗对于松动或排除分泌物、预防及治疗肺不张起着重要作用,术后每2h翻身或坐起拍背,深呼吸及咳嗽。
  2.3.3 鼓励早下床活动。病情平稳可行走的,气管插管拔管后6h即可下床活动,早开始离床活动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最好的方法。
  3 讨论
  气管插管相对气管切开创伤小、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本组护理体会到,由于气管插管给病人带来了沟通障碍,护士除了要给病人治疗和身体护理外,还要注重心理护理和与家属的沟通等全方位的护理,20例病人顺利脱机出院。
其他文献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数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可经血行、淋巴结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骨等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疗效.方法:对本组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的护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认识,保持心态平衡,
以加速抗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成效为目的,分析了影响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利用双向气味选择实验,观察了10日龄、14日龄、18日龄以及22日龄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幼仔对双亲底物和陌生鼠底物的行为反应,探讨了幼仔对双亲气味辨别的行为发育
对农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杂交棉品种3-0812进行多茎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第7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5.8个,单铃重高0.1g,皮棉产量高404.3kg/hm^2,增产幅度达11%,但衣
通过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荆州棉区。进行油菜收获后短季棉直播不同密度、棉太金系统化控组合试验。以达到简化栽培并适于机械收获。结果表明:子棉产量以不化调的中高密度处理最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在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对改善机体细胞因子的促炎、抗炎效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及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析已入院的符合脓毒症定义标准的80例患者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美国BD套管针在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2011年2月到2012年1月择期手术患者应用BD套管针进行穿刺应用。结论:BD套管针的应用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静脉套管针 护理 穿刺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59-02  BD留置针又叫套管针,套管针穿刺作为一项较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国家从2007年出台棉花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每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对全国棉区棉花进行补贴,这极大地提高了河南省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夏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