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和设想;而生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新的东西。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教育技能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如果死抱住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得到的将是学生的无知。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教学进程,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让动态生成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一、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善于揭示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设计了一道题:妈妈有半个苹果,把半个苹果的一半给小红,如何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快列出算式:×,表示求半个苹果的一半是多少?师追问:“还有别的列法吗?”一个学生说:“还可以1××。”同学们都笑了,说:“这不是一样嘛。”老师却说:“你能解释一下这道算式的意思吗?”“这两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1表示的是一个苹果,第一个表示的是这一个苹果的一半,第二个表示的是半个苹果的一半,我可以画图来表示。”多好的说明呀!教师把握住了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两个的单位“1”。后来,又通过画图,使学生理解了“的和的”的不同含义等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充分挖掘了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及时引导,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鲜活的课堂。
二、变废为宝,将错误转化为探究情境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体会“不可能”现象时,她拿出一个盛球的盒子,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哪位同学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出黄球,那个漂亮的文具盒就属于他(其实这个盒子里放的全部是白球)。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可是几位同学摸过几次后,怎么也摸不出一个黄球来。此时,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大胆地猜测说:“这里面全部是白球,没有黄球。”这正是老师渴望得到的结果。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学生紧张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不太自信地说:“我想……里面会有一个黄球,只不过被那么多的白球盖住了,我们没有把它摸出来。”教室里一片哗然,这位同学低下了头。老师摇摇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她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大胆的猜想,说:“孩子,你非常认真,多么伟大的猜想,你真了不起!你能把你的理由说得再充分一些吗?”“我认为里面有一个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的话,肯定能把它摸出来,就是摸的时间长些。”“很有道理,那我们现在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
老师又随机准备两个盒子,一个盒子里放的全部是白球,另一个盒子里放同样多的白球,再放一个黄球。然后分组让學生进行摸球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机会。摸球的结果是这样的:
①我们猜测盒子里全部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因为我们每人都摸了多次,仍然没有摸出黄球。
②从我们的记录单上看,我们摸出的大部分是白球,黄球的次数很少,我们认为这个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少。
此时,再让学生倒出盒里的球,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使那位同学的疑问得到验证,而且使全体同学在体验“不可能”现象时,还知道了可能性还有大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地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错误转化为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预设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打破预设,引导他们去猜想、验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精彩成为永恒。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实验小学)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教育技能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如果死抱住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得到的将是学生的无知。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教学进程,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让动态生成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一、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善于揭示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设计了一道题:妈妈有半个苹果,把半个苹果的一半给小红,如何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很快列出算式:×,表示求半个苹果的一半是多少?师追问:“还有别的列法吗?”一个学生说:“还可以1××。”同学们都笑了,说:“这不是一样嘛。”老师却说:“你能解释一下这道算式的意思吗?”“这两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1表示的是一个苹果,第一个表示的是这一个苹果的一半,第二个表示的是半个苹果的一半,我可以画图来表示。”多好的说明呀!教师把握住了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两个的单位“1”。后来,又通过画图,使学生理解了“的和的”的不同含义等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充分挖掘了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并及时引导,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鲜活的课堂。
二、变废为宝,将错误转化为探究情境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体会“不可能”现象时,她拿出一个盛球的盒子,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哪位同学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出黄球,那个漂亮的文具盒就属于他(其实这个盒子里放的全部是白球)。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可是几位同学摸过几次后,怎么也摸不出一个黄球来。此时,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大胆地猜测说:“这里面全部是白球,没有黄球。”这正是老师渴望得到的结果。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学生紧张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不太自信地说:“我想……里面会有一个黄球,只不过被那么多的白球盖住了,我们没有把它摸出来。”教室里一片哗然,这位同学低下了头。老师摇摇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她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大胆的猜想,说:“孩子,你非常认真,多么伟大的猜想,你真了不起!你能把你的理由说得再充分一些吗?”“我认为里面有一个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的话,肯定能把它摸出来,就是摸的时间长些。”“很有道理,那我们现在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
老师又随机准备两个盒子,一个盒子里放的全部是白球,另一个盒子里放同样多的白球,再放一个黄球。然后分组让學生进行摸球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机会。摸球的结果是这样的:
①我们猜测盒子里全部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因为我们每人都摸了多次,仍然没有摸出黄球。
②从我们的记录单上看,我们摸出的大部分是白球,黄球的次数很少,我们认为这个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少。
此时,再让学生倒出盒里的球,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使那位同学的疑问得到验证,而且使全体同学在体验“不可能”现象时,还知道了可能性还有大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地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错误转化为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预设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打破预设,引导他们去猜想、验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精彩成为永恒。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