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务实与文学的务虚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像个粗心的孩子,在漫漫征途中且行且丢,布下了大量的疑点。这无数个历史疑点,大多需想像来救场,想像具备穿透历史的辐射力。大虚若美,历史的真与文学的虚相互搭救,相互成全,成就了文史真实的大气磅礴与慨当以慷。
  如《晋书》和《世说新语》提及东晋才女谢道韫,皆语短情长。前者借其叔父谢安之口赞其为深闺淑女时有“雅人深致”;后者慕其嫁为人妇,有“林下之风”。
  从此,这“雅人深致”、“林下之风”千百年来,让无数才子、才女竞折腰。然,字典的定义过于浮泛,到底如何“雅”法,如何才是“巾帼不让须眉然又具女性之柔美”的风度?却让人欲学茫然。这也正如数学上的点,以谢家为代表的那种中国士大夫家庭淑女特有的风韵,实在需要文学来伸展排铺。
  想像中,谢道韫是天降才女,自呱呱坠地,便以闻书香为乐;襁褓期,每哭闹不休,只消抱她到书架前,自破啼为笑,呀呀学语。及长,更出落得眉目俊朗。深闺寂寞,女心清好,安心做书虫,将叔父谢安的书明里、暗里一本本搬运至闺房,在做女红的同时,吟诵不止,硬是在线装书的竖行里另读出属于自己的横排见解。
  继而嫁为人妇,耳闻小叔王献之舌战群儒技穷,遂端坐青绫幕幛,从容道来,声音清越,如山泉丁冬,如鸣佩环,“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
  可以想像,王献之因有一位才女嫂嫂而面有得色的样子,客人又是如何如闻仙乐耳暂明的惊折!从此以后,来谢家的宾客,惮于王夫人的雄辩,都低眉敛首,倨傲尽去。
  丈夫王凝之的魏晋风度实在有剽窃之嫌,一旦真刀真枪,便露了马脚,被乱军杀起,好个谢道韫,强敌当前,反激起她的侠义,组织婢仆近卫军,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亲自冲锋在前,苦于兵力不足,成为贼兵俘虏,却以大勇救下外孙,也赢得寡居会稽颐养天年的机会,从而将“雅人深致”、“林下之风”传播得更远。
  “林下之风”是上承诗经的一口气,而谢家不经意间接着,形成家风——一种特有的谢家风范。它既有男儿的豪雄气概,又有女儿家的“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这该有多么难!若不是生逢其家,得遇其教,怎能陶炼出个中风度!
  莫怪后世瞎子摸象,即便在当时,人们对这种“雅人深致”也多牵强附会。谢道韫寡居会稽,同郡的张玄见妹子张彤云入嫁世江南世家之一的顾家,便以为可与谢道韫比肩,常出入两家的济尼有过公允的评价:“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民国时,林徽因便有谢道韫的“林下之风”。抗战期间,梁思成拒不接受日本的“好意”,率家流亡。儿子问母亲:“若日本人打上门来如何?”林徽因平静地说:“老祖宗不是还留下一个土方法吗,咱们家门前不就是扬子江吗?”原来,林徽因的才名是以巾帼的飒爽打底的!
  “雅人深致”倒不一定全是“雅意”,大难来时,守住民族大义,亮烈难犯,有眉宇间冷冷的兵气;“林下之风”也非无病呻吟的小女人之态,而是身处忧患不忧不惧的淡然。
  谢道韫的“雅人深致”、“林下之风”是魏晋风流不可多得的清泉石流;在“太太客厅”里纵横捭阖、实践古典建筑理想的林徽因,也让民国的风花雪月多了一份人文气质:才女是风流时代的纪念碑。
  让我们借助文学的想像力来穿透历史的隧道吧。历史之真令人有信,文学之美令人高蹈,真实与幻美如影相随密不可分,文史并重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其他文献
尿流动力学是研究排尿功能障碍的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十年来,人们对排尿的解剖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等基础理论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创造了许多检查和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