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学困生转化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及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困生”。不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一线教师都要面临着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尝试了合作学习模式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一)传统课堂中的现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定位。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数学课堂上往往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分身乏术,照顾了这头,照顾不了那头,最终导致两极分化更严重。
(二)传统课堂后的情况
传统课堂后,学生之间很少有学习上的交流,可以玩在一起,但是学不到一块。学优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课后任务,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困生由于上课听不懂或者没有听,课后作业完成得非常慢,质量也不高。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数学教师的精力有限,“课后小灶”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困生,学困生转化工作艰巨。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指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任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同伴交互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交互中的逻辑运算打破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并且为儿童建立有效逻辑结构提供了反馈。皮亚杰学派的学者主张在学校中增加合作学习活动,包括同伴学习与小组发现学习等,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争辩、认知冲突、倾听、不充分推理被揭示等交互活动中引发高质量的认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传统课堂模式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困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还可以向小组内同学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强化了知识,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疑惑。
(二)有利于解决学困生的课后辅导的问题
罗杰斯认为:同伴学习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学优生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模式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他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校期间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同伴学习;其次,孩子更能理解和把握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次,同伴学习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双方都有益处,学困生能提高,学优生更优秀;最后,同伴学习能够创设互帮互助的和谐学习氛围,班集体充满正能量。“洋思中学”前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兵教兵”的方法就是对同伴学习的最好佐证。
(三)有利于树立学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当学困生受到积极评价或尊重时,他们积极的情感就能成长,并逐步克服“自卑,厌学,拒教”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康心理。
三、合作学习模式下学困生转化的操作和实践
(一)精心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首先,从班上优等生中选出能力最强的作为数学组长,每个组长通过自愿原则与班上学困生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并吸纳学困生到自己组内,剩下的学生自愿选择组长来组队。最后,笔者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情况,对各组进行实力评估并做微调整。最后,整个班级分为了學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相当的6个小组,每个组由6到8人组成,面对面的坐一起。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互帮互助,互查互纠。
(二)制定评价标准,设置激励机制
从课堂表现,到课后巩固,再到考试评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整个组是荣誉共同体,每个人的表现都与该组的考评捆绑在一起,每个小组成员的分数叠加即为该组的总成绩。如教师对课堂上小组合作积极有效的组加分;对课堂纪律松散,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组扣分。又如,整组课后作业完成率好,作业质量高以及改组学困生辅导后有进步的,有相应的加分。再如,整组考试成绩平均分高的,学困生考试成绩有进步的,也进行加分。
每周统计一次分数,笔者给总分胜出的组进行奖励(当选雅善小组)。此外,笔者给学困生转化有进步的帮扶对子另设奖励(成长奖和指导奖)。每周奖励情况累计到学期末,再进行优秀小组评选。评选为优秀小组的成员和优秀帮扶对象的对象优先推荐为校“全面发展生”和“学习进步之星”,并颁发奖品。
(三)找准原因,制定“个性”转化方案
医生给病人治疗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道理,学困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本身智力水平低、努力程度差、学习习惯不好,心理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差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笔者分别让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啄木鸟找虫子活动”,帮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然后,帮扶对子和老师一起制定转化方案:如何纠正学困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落实每天的辅导内容;制定小组内奖励措施。帮扶对子不定期向老师汇报转化进展,笔者也经常抽查帮扶对子转化方案的实施情况。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及应用的广泛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困生”。不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一线教师都要面临着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尝试了合作学习模式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一)传统课堂中的现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定位。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数学课堂上往往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分身乏术,照顾了这头,照顾不了那头,最终导致两极分化更严重。
(二)传统课堂后的情况
传统课堂后,学生之间很少有学习上的交流,可以玩在一起,但是学不到一块。学优生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课后任务,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困生由于上课听不懂或者没有听,课后作业完成得非常慢,质量也不高。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它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数学教师的精力有限,“课后小灶”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困生,学困生转化工作艰巨。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指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任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同伴交互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交互中的逻辑运算打破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并且为儿童建立有效逻辑结构提供了反馈。皮亚杰学派的学者主张在学校中增加合作学习活动,包括同伴学习与小组发现学习等,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争辩、认知冲突、倾听、不充分推理被揭示等交互活动中引发高质量的认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传统课堂模式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困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还可以向小组内同学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强化了知识,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疑惑。
(二)有利于解决学困生的课后辅导的问题
罗杰斯认为:同伴学习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学优生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模式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他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校期间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同伴学习;其次,孩子更能理解和把握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次,同伴学习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双方都有益处,学困生能提高,学优生更优秀;最后,同伴学习能够创设互帮互助的和谐学习氛围,班集体充满正能量。“洋思中学”前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兵教兵”的方法就是对同伴学习的最好佐证。
(三)有利于树立学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当学困生受到积极评价或尊重时,他们积极的情感就能成长,并逐步克服“自卑,厌学,拒教”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康心理。
三、合作学习模式下学困生转化的操作和实践
(一)精心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首先,从班上优等生中选出能力最强的作为数学组长,每个组长通过自愿原则与班上学困生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并吸纳学困生到自己组内,剩下的学生自愿选择组长来组队。最后,笔者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情况,对各组进行实力评估并做微调整。最后,整个班级分为了學习能力和数学成绩相当的6个小组,每个组由6到8人组成,面对面的坐一起。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互帮互助,互查互纠。
(二)制定评价标准,设置激励机制
从课堂表现,到课后巩固,再到考试评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整个组是荣誉共同体,每个人的表现都与该组的考评捆绑在一起,每个小组成员的分数叠加即为该组的总成绩。如教师对课堂上小组合作积极有效的组加分;对课堂纪律松散,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组扣分。又如,整组课后作业完成率好,作业质量高以及改组学困生辅导后有进步的,有相应的加分。再如,整组考试成绩平均分高的,学困生考试成绩有进步的,也进行加分。
每周统计一次分数,笔者给总分胜出的组进行奖励(当选雅善小组)。此外,笔者给学困生转化有进步的帮扶对子另设奖励(成长奖和指导奖)。每周奖励情况累计到学期末,再进行优秀小组评选。评选为优秀小组的成员和优秀帮扶对象的对象优先推荐为校“全面发展生”和“学习进步之星”,并颁发奖品。
(三)找准原因,制定“个性”转化方案
医生给病人治疗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道理,学困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本身智力水平低、努力程度差、学习习惯不好,心理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差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笔者分别让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啄木鸟找虫子活动”,帮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然后,帮扶对子和老师一起制定转化方案:如何纠正学困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落实每天的辅导内容;制定小组内奖励措施。帮扶对子不定期向老师汇报转化进展,笔者也经常抽查帮扶对子转化方案的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