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度近视配戴OK镜2年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81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减缓近视度数增长的疗效及长期配戴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73例(143只眼)低、中度近视患者观察,其中45例(87只眼)配戴OK镜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56只眼)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初诊时近视程度将实验组再分为两组:A组43只眼(近视≤-3.00 D),B组44只眼(-3.00 D<近视≤-6.00 D).实验组于戴镜前、戴镜1天(8~10 h)、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1年半、2年,进行裸眼视力检查.于戴镜前、戴镜2年后验光,测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检查.对照组于戴镜前和戴镜2年行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戴镜前后各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戴镜1天后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A组戴镜1周平均视力达1.0以上,戴镜1年半视力开始下降,需重新试配,更换镜片.B组戴镜l周平均视力达0.8以上,戴镜1年视力开始出现下降,需重新试配,更换镜片.实验组戴镜2年后角膜垂直曲率和水平曲率均比戴镜前变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戴镜2年后近视度数比戴镜前增长(0.65±0.58)D,与对照组戴框架镜2年后近视度数增长(2.19±0.6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28.64P<0.05).A组戴镜2年眼轴增长(0.45±0.28)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4,P=0.000,P<0.05),B组戴镜2年眼轴增长(0.34±0.33)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0,P =0.014,P<0.05),两组眼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360,P<0.05),OK镜对低、中度近视均有控制作用,对中度近视控制效果更明显.实验组戴镜2年后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中度近视患者长期配戴OK镜,大部分患者戴镜1周可获0.8以上裸眼视力,并可保持1年左右,其后视力稍有下降,需更换镜片.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发展,中度近视比低度近视控制效果更明显,且均未引起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压的变化。

其他文献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可导致盲及严重视力损伤的传染性眼病.其发生和发展与社会环境、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沙眼的发病率在逐渐的下降,但仍有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局部高发流行.因此,对沙眼的预防与治疗仍是眼科医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文中就近年来沙眼的流行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沙眼的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
目的 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Star-gardt病.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大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42只眼)Stargardt病的SD-OCT和FFA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Stargardt病双眼病变对称,不同病变时期FFA和SD-OCT表现不同的特征.早期:眼底黄斑区污秽,色素紊乱,
蚕食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初发于角膜周边部,逐渐延伸,再向角膜中央匍行发展,最终累及全角膜,恶性溃疡向角膜深层浸润,可导致穿孔,溃疡面常有新生血管长入.然而研究者们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观点各不相同,因此文中对于蚕食性角膜溃疡病因、机制及治疗的进展做以下综述。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生理学组主办、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承办的2015年第14届全国视觉生理大会将于2015年7月3—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7月3日报到。此次大会为2015年眼科和视觉科学的一场盛会。
期刊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人工泪液、糖皮质激素眼液,口服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抗炎药治疗中、重度蒸发过强性干眼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按照国际干眼研究组(DEWS)标准分级为2及3级干眼、SⅠt正常患者46例(92只眼),按级分层后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48只眼),其中2级11例(22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其中2级10例(20只眼).实验组以局部
目的 应用SD-OCT评估德国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角膜瓣特征、厚度的可预测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6例施行FS200飞秒激光LASIK的患者术后一周采用SD-OCT观察右眼角膜瓣特征、进行角膜瓣厚度测量并与等效球镜度数、角膜曲率、眼压、角膜直径和角膜厚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飞秒激光角膜瓣中央厚度均值(101.92±8.76) μm,与预设值的差值为(-8.08±8.76) μ
患者男,66岁.因左眼视物不清1年,加重4个月于2010年8月2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出现左眼视物不清,门诊诊为左眼虹膜肿物,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未同意.近期视物不清症状加重,左眼疼痛,再次就诊.眼部情况:右眼视力1.0,眼前节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2,角膜透明,颞侧前房深度基本正常,鼻侧虹膜表面可见一结节性肿物,大小约3 mm×8 mm,肿物表面光滑,可见血管,部分肿物遮盖瞳孔,瞳孔圆,直
期刊
恶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术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处理困难,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很多文献对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报道. 文中对恶性青光眼诊治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00例100只眼HSK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50只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浅层型全部治愈,深层型治疗组有效率94.4% (17/18
目的 探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的分析应用.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13例(16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Allegro Oculyzer系统分析手术前后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各象限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