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解剖学依据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2.71)mm,右侧(5.95±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l.58)mm,右侧(10.37±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HbA1c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分为反杓型组94例、非杓型组126例、杓型组80例。分析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情况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对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FBG、HbAlc、TG、TC、HDL-C、LDL-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BUN、SCr相比,组间数据无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与徒手标准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77例心脏骤停患者,2019年入院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入院的4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徒手标准心脏按压方式,试验组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生命体征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对照组复苏成功22例、失败13例,试验组成功35例、失败7例,试验组成功率83.33%高于对照组62.86%(P<0.05)。复苏后1 h两组收缩压、血氧饱和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结果 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形态可分为3型:弧形45.60%(135例),平坦形44.26%(131例),丘形10.14%(30例).弧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止点长度短于平坦形和丘形;丘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