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一些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帮助其重拾自信,让解题中的错误发挥应有的功效。
如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应该说,这是一道极为简单的三步应用题。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5 3×45,而有一个学生却列式为(25 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不置可否,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们一致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却一致反对,出错的那个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 45)×2 45。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这个学生虽然最开始的解题思路出现了错误,但他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肯定。当时,他非常高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找回了自信,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快地,又找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解法:(25 45)×3-25,25×(2 3) (45-25)×3。
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下课铃声响了,因这个学生的错误,用去了这堂课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使我未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我巧用了这个学生的错误算式,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如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应该说,这是一道极为简单的三步应用题。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5 3×45,而有一个学生却列式为(25 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不置可否,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们一致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却一致反对,出错的那个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 45)×2 45。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这个学生虽然最开始的解题思路出现了错误,但他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肯定。当时,他非常高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找回了自信,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快地,又找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解法:(25 45)×3-25,25×(2 3) (45-25)×3。
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下课铃声响了,因这个学生的错误,用去了这堂课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使我未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我巧用了这个学生的错误算式,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