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识字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本文主要对1949~1964年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发行的《初级小学国语》、《初级小学课本语文》、《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和《十二年制学校课本语文》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内容编写方式上和识字特点上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方法;识字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说只有识字方面的根基扎实了,学好了,小学的语文课程才能学好,从而也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热点。
一、四套教科书识字编排方式
(一)四套教科书识字编排特点
这四套教科书识字,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编排方式。“所谓的集中识字主要是指在识字教学方法上突出汉字的构字规律,以识别字形为主,建立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认知体系。集中识字的局限性在于: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影响识字效果。同时,识字和阅读分开进行,势必延长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所谓的随课文识字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其优点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易于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缺点是每篇课文只能识三五个汉字,速度太慢,并因而影响了读写能力的发展。”
其中第一套教科书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式。这套教科书的图文并茂式的特点表现在前三册书中,每课都采取了课文中图画和识字的穿插教学。只是在第二册的第9课,第三册的第25课没有配备图画。这样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地考率了低年级儿童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从儿童的语言思维水平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生字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并在课文中穿插图画,运用图画形象性强的特点,与识字学习相互促进的方式,贯穿于语文的教学之中,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采取这种识字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创造出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学习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识字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第二套教科书也主要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式,在前两册中也是采取了图文并茂的识字教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套教科书中出现了注音符号,在前两册中学习课文前就进行了注音符号学习专题,配有图画,生动有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每课的生字上都标有注音符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在三四册中没有列出随课文注音的生字,只是最后列出了生字表,而且图画逐渐减少,在这里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集中学习。而在第五册书中没有列出生字表,只是在每篇课文中对生字注音,也没有单独列出生字。在第八册列出生字表并有注音,且配有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生字学习的巩固提高。
第三套教材中采取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的两种编排方式。其中前四册中主要采取了集中识字教学法,并配有识字教材的说明,并采取了以下几种识字教学的办法。
1看图识字法。主要出现在前2册中,并且配有拼音,能够使儿童很容易接受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识字教学的开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2形声字法。主要指的是把字形一部分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列在一起,便于区别字形,掌握字音字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如“巴,吧,级,极”等。
3同音字法。主要指的是把读音相同的字列在一起,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熟字带生字,便于记忆字音,便于学生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辨别字义,如“爸,八,把”。
4部首相同的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偏旁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归类学习,便于记忆字形字义。如“氵,江,洗,油”等。
5形近字法。就是指把字形相似的字列在一起,去让你分辨出不通之处,也就是为了避免写错字。如“己,已”;“开,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反义词法。指的是把字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对比学习,便于深刻地了解字义。如“好,坏”;“新,旧”。
7多音字法。也就是说把一个有好几个读音的字列在一起去学习,去分辨,从而避免把音读错的情况。
通过上面的几种识字方法,能够使学生集中的去认识生字,并且通过练习题反复练习,再融合课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了巩固识字的目的。
二、四套教科书的识字特点
(一)四套教科书在识字材料选择方面的特点
总的来说四套教科书在前2册中都能够选择运用图文并茂式的编排方式,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易于理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的。在课文文体方面,这四套教科书在识字材料方面,大量的选择了诗歌,儿童故事,英雄名人故事,领袖人物故事,猜谜语等内容,选择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利于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去更好的学习生字。
但是在识字教学方法上同样存在着不足。如:在第一套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对注音符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拓宽生字的学习,从而就不利于达到提前阅读、扩大阅读量的目的,并进而不利于带动识字和听话、说话、作文能力的发展。
(二)四套教科书识字材料编排方式的特点
四套教科书中在识字材料编排方面采取了集中识字教学法或随课文识字教学法。并且在集中识字教学方面主要采取了看图识字法、形声字法、同音字法、部首相同的字法、形近字法、反义词法、多音字法。而采取这些编排方式和识字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把整套教材的识字学习很好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和认识,从而就会很好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的进行。通过查阅课本我们可以得出:在每套教科书中每篇课文之间的生字总是存在着前后联系,有利于生字的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从而促进识字教学的进行。
三、结语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丰富的识字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选择适当识字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促进识字教学的发展。通过对那个时期识字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的把握识字教学的方向,从而促进现代识字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忠仁.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5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3]刘小燕.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08(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方法;识字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说只有识字方面的根基扎实了,学好了,小学的语文课程才能学好,从而也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热点。
一、四套教科书识字编排方式
(一)四套教科书识字编排特点
这四套教科书识字,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编排方式。“所谓的集中识字主要是指在识字教学方法上突出汉字的构字规律,以识别字形为主,建立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认知体系。集中识字的局限性在于: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影响识字效果。同时,识字和阅读分开进行,势必延长从识字到阅读的转换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
“所谓的随课文识字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其优点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易于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缺点是每篇课文只能识三五个汉字,速度太慢,并因而影响了读写能力的发展。”
其中第一套教科书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式。这套教科书的图文并茂式的特点表现在前三册书中,每课都采取了课文中图画和识字的穿插教学。只是在第二册的第9课,第三册的第25课没有配备图画。这样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充分地考率了低年级儿童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从儿童的语言思维水平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生字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并在课文中穿插图画,运用图画形象性强的特点,与识字学习相互促进的方式,贯穿于语文的教学之中,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采取这种识字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创造出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学习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识字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第二套教科书也主要采取了随课文识字的编排方式,在前两册中也是采取了图文并茂的识字教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套教科书中出现了注音符号,在前两册中学习课文前就进行了注音符号学习专题,配有图画,生动有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每课的生字上都标有注音符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在三四册中没有列出随课文注音的生字,只是最后列出了生字表,而且图画逐渐减少,在这里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集中学习。而在第五册书中没有列出生字表,只是在每篇课文中对生字注音,也没有单独列出生字。在第八册列出生字表并有注音,且配有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生字学习的巩固提高。
第三套教材中采取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的两种编排方式。其中前四册中主要采取了集中识字教学法,并配有识字教材的说明,并采取了以下几种识字教学的办法。
1看图识字法。主要出现在前2册中,并且配有拼音,能够使儿童很容易接受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识字教学的开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2形声字法。主要指的是把字形一部分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列在一起,便于区别字形,掌握字音字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如“巴,吧,级,极”等。
3同音字法。主要指的是把读音相同的字列在一起,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熟字带生字,便于记忆字音,便于学生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辨别字义,如“爸,八,把”。
4部首相同的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偏旁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归类学习,便于记忆字形字义。如“氵,江,洗,油”等。
5形近字法。就是指把字形相似的字列在一起,去让你分辨出不通之处,也就是为了避免写错字。如“己,已”;“开,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反义词法。指的是把字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对比学习,便于深刻地了解字义。如“好,坏”;“新,旧”。
7多音字法。也就是说把一个有好几个读音的字列在一起去学习,去分辨,从而避免把音读错的情况。
通过上面的几种识字方法,能够使学生集中的去认识生字,并且通过练习题反复练习,再融合课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了巩固识字的目的。
二、四套教科书的识字特点
(一)四套教科书在识字材料选择方面的特点
总的来说四套教科书在前2册中都能够选择运用图文并茂式的编排方式,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易于理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的。在课文文体方面,这四套教科书在识字材料方面,大量的选择了诗歌,儿童故事,英雄名人故事,领袖人物故事,猜谜语等内容,选择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利于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去更好的学习生字。
但是在识字教学方法上同样存在着不足。如:在第一套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对注音符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拓宽生字的学习,从而就不利于达到提前阅读、扩大阅读量的目的,并进而不利于带动识字和听话、说话、作文能力的发展。
(二)四套教科书识字材料编排方式的特点
四套教科书中在识字材料编排方面采取了集中识字教学法或随课文识字教学法。并且在集中识字教学方面主要采取了看图识字法、形声字法、同音字法、部首相同的字法、形近字法、反义词法、多音字法。而采取这些编排方式和识字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把整套教材的识字学习很好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和认识,从而就会很好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的进行。通过查阅课本我们可以得出:在每套教科书中每篇课文之间的生字总是存在着前后联系,有利于生字的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从而促进识字教学的进行。
三、结语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丰富的识字教学方法,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选择适当识字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促进识字教学的发展。通过对那个时期识字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的把握识字教学的方向,从而促进现代识字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忠仁.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5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3]刘小燕.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