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情”。作为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重视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习作情境,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帮助他们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习作的兴趣和质量。
  一、以说“带”写——降低习作难度
  1. 在游戏中渗透说写
  游戏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当孩子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家长或老师可以多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游戏给学生参与 增强直观感受,三年级习作评价标准中在水平要求第2点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供一个词,或短小的一句话,让他玩“词句锦上添花”的游戏。开始,学生充其量只是进行词语造句,进行句子扩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把一句简单的话经过“添花”,说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如“小鸟在飞。”变成了“清晨,一群可爱而又机灵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它们时而飞得高,时而飞得低,时而叽叽喳喳地鸣叫,时而与伙伴们嬉戏,玩得可高兴了。”学生会说才会写,而让学生写,则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这就是一个习作情境的创设。
  2. 借助文本进行说写
  学生的学习是借助文本进行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教“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文本组织学生写话,使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人或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好习惯(见《学业评价标准》99页,三年级习作评价标准水平要求第1点)。如学完杜甫的古诗《绝句》,时值万物复苏的春季,与诗中情境非常吻合。我设置了一个练笔小日记,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我心中的春天”。学生写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梁越写到:“我心中的春天是温暖的,到处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我想在春天的时候去爬山,在山上尽情地玩,在那里建立一个我自己的王国,那才叫真正的美啊!”;吴泳蓝则写到:“我心中的春天是快乐的!尤其是春游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玩海盗船,太刺激啦!从高到下的时候,我只觉得肚子很痒,但有的同学吓得啊啊叫,缩成一团。这时,我觉得自己非常勇敢。这次春游真有趣!”从孩子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学生不但从文本中感悟了春的美和快乐,并且能用自己稚嫩的话语表达对春的喜爱。
  3. “连词成文”训练说写
  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了许多美词佳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使学生“能把平时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或一些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见《学业评价标准》117页,三年级习作评价标准第4点)。如学完一组描写秋天的课文,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梳理,将所学过的近30个描写秋天美景的词语积累起来,然后选择其中四到五个词语写一段话,描写自己看到的秋景。学生通过练习,大部分能够很自然地把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段中,用通顺的文字描述秋天。
  二、巧用仿写——抓牢习作拐杖
  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孩子尤为重要。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造。随着大量的阅读,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越来越多,让其模仿课文写几句或一段话,应该不是件困难事。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灵活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妙借助仿写,让孩子明确读和写的联系,促其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充分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降低写作难度,使作文轻松起步。
  1. 新词语、新句式仿写
  学习中孩子经常会碰到新的词语、句式,除了理解其含义还要学会迁移运用。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出现了“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等词语,可以让孩子按此构成方式动笔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火红的太阳、茂密的树林、宁静的山村、热闹的街市”等词从孩子心底汩汩流出。同时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孩子“在合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有这样的句式: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拓展并仿写:他的鼻子,变成了雄伟的高山;他的耳朵,变成了宁静的湖泊;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岩石;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瀑布……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写,就是因为教师给他提供了可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使写变得——“有章可循”,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2. 独特的描写和表达方式仿写
  第二学段的课文为孩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习作范例,如《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孔子拜师》《蜜蜂》《难忘的泼水节》等文有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留意人物特征,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小摄影师》《爬天都峰》等文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练写人物对话;经典篇章《荷花》一文中,“有的才……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全……”是一个重点句型,可以据此指导学生仿写广州市内处处可见的英雄树——木棉。
  3. 段落或篇章结构仿写
  中年级作文训练以写片断为起点,教师应有计划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在教学中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并强调学生除了“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还要“学习按一定顺序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清楚”(见《学业评价标准》139页,四年级习作评价标准第1、2点)。如学习完《赵州桥》第三自然段,老师告诉学生第一句就像小队长,领着后面的句子,先写总的印象,再分述各不相同的优美姿态。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学着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课后,请学生用“清晨,公园里人真多啊”为开头,写一段话,注意点面结合。有学生这样写:清晨,公园里人真多啊!有的在轻松地跑步,有的在兴高采烈地聊天,还有的在全神贯注地打太极。瞧,那儿有几个叔叔阿姨正在踢毽子呢。毽子在他们脚下上下翻飞,好象跳着欢快的舞蹈。教师立足课文的同时,还可以引领学生关注一些课外的经典范文。如在三年级配套教辅《同步训练》中,有一篇精美的短文《美丽的小院》,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描写了小院的美丽与盎然生机,对于学生学习按方位介绍一处景物启发很大,孩子们纷纷仿照这种写法描写校园的植物园、升旗台、小花圃等。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当我们把视角再次投向课堂时,会发现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学机械、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乐趣。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呢?  一、识字三维整合,创设丰富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识字教学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这不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知识和能力的
教育目的应该指导实践,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举步维艰的困境,主要是教育目的的单一性、抽象性、浪漫性、普遍性、主观性与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具体性、情景性、现实性、客观性的矛盾
图画应用题是文字应用题的基础,也是这个阶段的启蒙教学,将对聋生整个应用题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聋哑孩子由于语言障碍,对应用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解题的能力呢?  一、注重语言训练,是提高聋生对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很差,经常出现聋生不会“说”,不愿“说”的现象,
高三阶段的复习,是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升华,是一个由知识转变为能力的阶段.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高三时间紧迫,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层层递进法  精心选择“质”与“量”都合适的例题,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又能使他们具体体会到教师选给他们的习题“真能解决问题”,因而主动接受教师所选题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各个具体章节具体课
《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探求为学而教、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使自己做到“善教”。  一、确定目标,主动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活动,让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呢?我认为首先在于指导学生懂得确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即让学生心中有数:阅读一篇文章应学习什么?从何学起?在阅读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就能为达到目标主动
柴油机水箱中冒气泡,一般是缸中的高压气体窜入冷却水道造成的.窜气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历史知识不仅展示了人类丰富的文明成果,而且也是学生熏陶情感、思想升华的重要的学科知识。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小组学习是很好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是在小组学习的组织中,要有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人数
1 问.到蟹鱼生产处购买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蟹苗,就应询问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情况、淡化处理过程以及池内蟹苗密度.一般饲养管理较好,蟹苗日龄已达4~5天,经过4~5天淡化处理
1 覆土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在菌床上盖一层1厘米厚的沙壤土或菜园土,一般可增产10%左右.2 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砖、瓦块等重物,不久镇压物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