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支支动人的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成员们性格各异却激情洋溢,富有才华。在总指挥刘荃校长的带领下,他们通力合作,默契配合,一起谱写下一首首美妙的旋律。
  一
  2013年,赵梓如老师要代表团队上一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这是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课的新鲜尝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有些忐忑不安。到底该如何操作,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答案。于是,大家就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摸着石头过河。
  赵老师以学习阅读图书馆的“办证须知”为教学内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节课终于初现雏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发现,“办证须知”与一些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文本比起来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如何能让教学内容更有意思,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呢?”一场讨论就此展开。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刘校长拍案叫道:“‘办证须知’中有一条,如有疑问可向工作人员提问。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连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让孩子们直接向这些专业人士提问,在实践中学会阅读须知。”
  这个主意真是太妙了,老师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紧接着,准备工作被老师们一一瓜分:王焱老师承包了到图书馆实地考察的任务,卢昱洁老师陪她一同前往;王新民老师负责联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在课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赵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地备课、试上……最终,这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以完整、成熟的面貌呈现在众人眼前,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样美好的结果让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动人的笑容,好像他们耳旁都响着一首歌—— 一首互助之歌。
  二
  2014年,工作室受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邀请,参加以“面向生活,真情表达”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而谈吟秋老师和窦丽老师作为工作室的代表,以《难忘的一件小事》为主题,分别执教一节习作指导课和习作点评课。
  从教学内容上看,两节习作课的衔接很紧密。谈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是窦老师习作点评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从备课开始,两位老师就共同进行、密切配合。每当年轻的谈老师遇到困惑时,经验丰富的窦老师总是会热情地帮助她,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而当窦老师面对大量学生的习作分身乏术时,谈老师也会主动从旁协助,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整理分析。
  作为南京的教师代表到成都参加活动,大家的心里又激动又紧张,因此每次磨课都很认真,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大到上课的总体思路,小到服饰和姿态,大家都事无巨细,不断地思考、商议。
  努力付出得到了累累硕果,两位老师的习作课在活动中大放异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大家的脸上都散发着别样的光彩,他们的心中在共同奏响着一首美妙的旋律—— 一首协作之歌。
  三
  2015年,我校有幸承办了《儿童写作:走向真实与自由》新书发布会,而我们工作室则被委以重任——为这次发布会、为这本书献上一首自创诗歌。
  这首诗是以新书中的教学理念和习作精神为主题来创作的。在准备过程中,老师们各展所长。陈卫娟、谈吟秋老师执笔,赵梓如老师润色,李曼莎老师编排队形,金瑶老师制作PPT背景,金菊老师组织朗诵练习……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几经彩排和演练,节目已有了上佳效果。但刘校长对于诗的题目还不十分满意。给诗歌起题目,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恰逢前一日,范冰冰在微博上以“我们”为题,将她与李晨的恋情“昭告天下”。一时间,“我们”成了“热搜”词汇。而巧的是,“我们”也是这首诗歌的关键词,代表的是一群致力于习作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语文人。于是,我们灵光一现,就借着东风,给这首诗起名为“我们”。
  题目果然起得妙!当“我们”二字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屏幕上时,所有的眼睛都被吸引了。而当我们穿着帅气的校服,迈着一致的步伐走进现场,纷纷展示出自己最美的模样,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将诗歌完美地呈现出来时,满堂喝彩,众人的目光纷纷流露出赞叹之意。此时此刻,工作室的每一个人都在唱着属于自己的那支歌—— 一支华彩之歌。
  看,这就是我们的团队。在教育的路上,携手前行,洒下一路欢笑,唱响一路高歌!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这个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实践。其中,读写能力是语文核心能力,强大的读写能力能够带动听说能力。  读写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深水区、重难点。  这几年,我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读写训练的内容
何谓时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里流行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仅靠学生自觉读书是不可能的。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其中,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在其方法上给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下面,我将结合现代时文阅读,浅析不同课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应采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基于阅读课型,巧用时文“三步走”  语文小社会,社会大语
一、“中国风·母语美”的价值立意与使命召唤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凝结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最深刻的道德精髓,激荡着最丰富的理论思维,呈现着最具神韵的精神特质。”  这是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一篇论文开头的话,精炼、精准、精彩。其实,这已不是某个学者的论述,而是世人的普遍共识,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这一共识和记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育,可用以指导、引领语文教育。比如
“双创”往何处“升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向哪里深化?清华“双创”人把这两件事看作一件:将“双创”升级为“三创”,贯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尽早播下创意的种子,扎根创新的沃土,最终收获创业的累累硕果。承载着教学改革突破与“双创”升级探索双重使命的“清华大学SDG开放创新马拉松挑战赛”, 成为校级大规模课赛结合、专创融合与国际化的开放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它体现了中国高校响应总书记“创新创业创造”号
学生刚开始接触散文,他们学习都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头头是道,可是一做起作业来就犯难,不是把课文原句加几个字重新抄一遍,就是胡乱答一通。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再次研究起散文的教学策略来。散文之所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那是因为散文把看似分散的内容与形式连接成了一个“神聚”的整体。散文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连接。我们在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散文时,首先要明确“读什么
有这样一群播散阳光的人,他们是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他们致力于将大美之光播进学生心田。  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德育范例,就是把美育寓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美好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像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这样有意识、有计划、有效落实美育的可谓凤毛麟角。  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让学生走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提出的一个口号。请齐读课题。  生:(齐)只有一个地球。  师: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  文。何谓文艺性说明文呢?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板书: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事物和说明的事理是什么呢?  生:课文要向我们介绍地  球,说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树课程”研发背景介绍  焦作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先后种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一进校园,满目葱绿,随处可见一棵棵茁壮挺拔的树木。漫步在美丽优雅的校园里,细细地观赏,你会发现除了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梧桐树之外,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树种——皂荚树、杜仲树、楸树、朴树、流苏树、菩提树等,“树”成了焦作市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内
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自身认知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认知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认知活动。元认知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学习而采取的管理手段,是学习者用来管理、监控、调节的策略。国内学者韩春晖把元认知策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即元认知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我认为易志军老师的《陌生:阅读教学新思维》一书谈的就是教学艺术,谈的就是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书中提倡的“陌生化教学”没有它的名字那么玄乎,从教学观念上说,它是一种对教学策略的创新,从教学手段上说可能是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换一个切入的视角,换一种出示的方式……以这种“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易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把一个个教学创新的路径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