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鞍钢多家单位实现辅业改制,标志着鞍钢辅业改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改制后的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开展,将面临很多新的形势和问题。笔者就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应对策略提出探索。
一、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工人阶级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和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推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股份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如何开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在法规制度建设上,《全民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从1981年7月13日颁布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革的深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出现了很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法规建设上,法规滞后,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一些人认为,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产权关系都变了,职工民主管理过时了,搞不搞无所谓;还有的认为,改制企业的一切事情,都应当由股东会说了算,没有必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了等等。这些片面的思想认识,阻碍了改制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在改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相互关系、职责和作用如何界定,影响了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职工代表的素质高低,对改制后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二、如何作好改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
针对改制后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民主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探索性的看法:
(一)澄清思想认识,确认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从着眼于扩大基层民主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越深入,攻坚难度越大,就越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更何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广大知识分子本身也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必须保证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只要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就有权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反映到企业的决策层,体现到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各项措施当中去,才能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从有利于改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看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当形式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来自其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物质刺激是直接相应于劳动者物质需求的一种积极性动力机制。而企业民主管理则是相应于劳动者精神需求的一种积极性动力机制,相对于物质刺激机制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更深远的意义。因此,改制企业加强民主管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向心力,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实行民主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
3、从社会的进步趋势看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其自身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民主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注入的人性化特征,使管理能够以人的因素为主导来组合其他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企业民主管理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趋势,在各类型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是必然的、可行的。
4、从完善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多年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职工民主管理是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工会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将影响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不断充实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探索和发展新型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5、从我国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发展实践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整套成功经验,也佐证了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改制企业虽然和原国有企业相比,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完全可以从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成功经验中提取许多共性的东西加以借鉴,相互促进,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为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职工群众能否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落实民主权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对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对现在行之有效的、已明文规定的如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和业务招待费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等有必要用法律规定下来。应增加法律责任条款,对不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侵犯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行为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从而使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三)建立改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任务、作用和目的是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多年的实践看,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应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具有代表的广泛性、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经常性和职权的权威性等主要特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是,也应该是以公司制为主要载体,以民主管理为本质特征的一项制度。它完全可以和股东大会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改制企业在资本的构成、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分配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不同,要想发挥好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会的作用,也必须注意理顺两者的关系,界定各自的职权。股东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企业投资者行使产权管理和重大经营问题决策权的机构,代表和体现的是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权利和义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代表和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利益、权力和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各有不同,两者应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从源头上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把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直接反映给企业决策层,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渠道。
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还应注意建立其他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机制。但不论建立哪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都必须重视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推进民主管理的新发展,反对形式主义。
(四)改制企业应注意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保障体系
推进和加强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建立起各种保障体系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应建立组织保障。工会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充分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承担起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机构的责任,从组织体系上保证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应建立制度保障。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民主管理的正常有效开展和各项民主管理内容的真正落实。
一、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工人阶级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和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推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股份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如何开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在法规制度建设上,《全民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从1981年7月13日颁布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革的深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出现了很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法规建设上,法规滞后,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一些人认为,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产权关系都变了,职工民主管理过时了,搞不搞无所谓;还有的认为,改制企业的一切事情,都应当由股东会说了算,没有必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了等等。这些片面的思想认识,阻碍了改制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在改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相互关系、职责和作用如何界定,影响了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职工代表的素质高低,对改制后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二、如何作好改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
针对改制后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民主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探索性的看法:
(一)澄清思想认识,确认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从着眼于扩大基层民主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越深入,攻坚难度越大,就越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更何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广大知识分子本身也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必须保证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只要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就有权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反映到企业的决策层,体现到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各项措施当中去,才能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从有利于改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看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当形式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动力来自其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物质刺激是直接相应于劳动者物质需求的一种积极性动力机制。而企业民主管理则是相应于劳动者精神需求的一种积极性动力机制,相对于物质刺激机制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更深远的意义。因此,改制企业加强民主管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向心力,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改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实行民主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
3、从社会的进步趋势看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其自身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民主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注入的人性化特征,使管理能够以人的因素为主导来组合其他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企业民主管理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趋势,在各类型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是必然的、可行的。
4、从完善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多年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职工民主管理是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工会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将影响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不断充实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探索和发展新型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5、从我国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发展实践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整套成功经验,也佐证了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改制企业虽然和原国有企业相比,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完全可以从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成功经验中提取许多共性的东西加以借鉴,相互促进,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为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职工群众能否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落实民主权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对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对现在行之有效的、已明文规定的如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和业务招待费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等有必要用法律规定下来。应增加法律责任条款,对不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侵犯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行为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从而使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三)建立改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任务、作用和目的是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改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多年的实践看,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应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具有代表的广泛性、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经常性和职权的权威性等主要特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是,也应该是以公司制为主要载体,以民主管理为本质特征的一项制度。它完全可以和股东大会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改制企业在资本的构成、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分配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不同,要想发挥好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会的作用,也必须注意理顺两者的关系,界定各自的职权。股东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企业投资者行使产权管理和重大经营问题决策权的机构,代表和体现的是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权利和义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代表和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利益、权力和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各有不同,两者应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从源头上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把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直接反映给企业决策层,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渠道。
改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还应注意建立其他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机制。但不论建立哪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都必须重视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推进民主管理的新发展,反对形式主义。
(四)改制企业应注意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保障体系
推进和加强改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建立起各种保障体系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应建立组织保障。工会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充分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承担起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机构的责任,从组织体系上保证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应建立制度保障。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民主管理的正常有效开展和各项民主管理内容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