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有效的情境创设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然后从“脱离实际,创设形式化”和“本末倒置,缺乏针
  对性”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情境创设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化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中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呢?这就成了当今语文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那么,它将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内容与现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中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语文大纲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又非常僵硬和死板。所以,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在初中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一)脱离实际,创设形式化
  部分老师的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不注重结合现实,使本就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语文知识让同学们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其次,许多学校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了教学方法,但是一味地追求兴趣化教学,而严重忽视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一核心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无多大用处,还使情境教学模式流于形式,而无实用。
  (二)本末倒置,缺乏针对性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而去创设一些课堂情境,这种缺乏教学针对性的做法不仅显得非常僵硬,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出现了本末倒置的不良现象,致使教学效果低下。
  三、在初中语文中创设有效情景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环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要注重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童趣》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简单地先给學生讲述一下这篇课文描述的主题——“童年”,而对于“童年”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经历,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讲述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童年故事,争取声情并茂,把学生带到童年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老师的童年;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记忆?再通过阅读课文提问学生:“作者笔下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何不同?”这样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语文。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体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加上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强且有些抽象的学科。所以,要初中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初中生理解复杂的语文知识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作为课堂教学情境内容的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学习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时,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看一看校园里或者公园里的小桃树是什么形态,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它们的“生活”,并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把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写成日记或者观后感,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要深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如此生活化的亲身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愉悦身心,激发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核心素养理论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正所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让情境创设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化水平
  准确掌握和提炼语文知识的精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所以,语文知识的理解也就变成了他们学习中的一个重大难题。对此,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些高于实际生活的情景,以引发他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激发潜能,并逐步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化水平,为其以后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情境教学的合理运用,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培养,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给学生和课堂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以促进初中语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忙英.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语文教学质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J].考试周刊,2012(51).
  [2]席小刚.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J].读书文摘,2016(16).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教师授课随意、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学生阅读成绩比较低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牵发动身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质疑思辨的学习精神,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丰实饱满,特别是“群文阅读”更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关键词】牵发动身;
【摘要】在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较好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学习也就十分必要。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可使教学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因而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也就十分必要,以促使小学语文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位
【摘要】一堂好课,不是教师的独唱,而是师生共同谱写的生命之歌。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学好语文必须从儿童抓起。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具有特殊性,因此,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改必须立足于这些特殊性,以生活化、情景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创新课文题材,以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与逆商”为主线,最终实现“
【摘要】近年来,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相关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致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致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缺乏,影响其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鍛炼与培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措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而在农村,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很难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的妈妈是一名公司职员,由于工作需要,上班时间必须穿高跟鞋,而回到家里做事又得换成平跟鞋。我的爸爸个子不高,妈妈和爸爸一起出去时,妈妈也只好穿平跟鞋。去旅游时妈妈也得带上两双鞋,我的任务就是帮妈妈背鞋子,于是我想到了发明一种可以变跟的女式皮鞋。  我拆下平跟鞋和高跟鞋来研究它们的结构,以高度适中的鞋作为基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做成了变跟鞋的模型。  积木式变跟鞋是在一双普通女式皮鞋的基础上经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