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作业可以说是“三统一”:统一布置,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造成了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出现厌学、厌作业等现象。那么,教师布置作业能否像我们上超市买东西一样,给学生自主权呢?
走进超市,对于琳琅满目的商品,自己随意去选,即使是同一件商品,我们也要看看品牌、质量、价格等是否合意,选什么,怎么选,我们自己做主。
受到“超市”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在作业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效果很好。
每节课前,我准备三类数学作业题。A类作业为基础题,适合后进生做;B类为中等题,主要供中等生选作;C类为拓展延伸,拔高题,主要供优生选用。
采用“N+X”模式,让学生像走进“超市”一样,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题。N是指分类,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自主选择A、B、C三类作业的某一类;X是指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办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规定学生在某类作业至少选择的数量,A类学生选作A类5道题+B类2道题;B类学生选作A类2道+B类5道+C类1道题;C类学生选作C类2道+B类2道+A类2道题。自选是指学生按照老师的规定,自主选择想要做的作业。
实施“超市”作业,我有三点体会。
1.了解学情是实施“超市”作业的前提,这便于让学生自主分类,也便于教师留难易适中的作业。教师在备课时要背出大量的题,供学生选用。
2.每节课结束前,我把备选题发给各小组长,再由组长发给组员。组长在收作业时,要填好“备选题反馈卡”,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题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积累经验。
3.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题数的基础上,多选题,多做题。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作业迈进,让每个学生在选择作业中看到希望。建立组间、组员的评比机制,每月予以奖励。
“超市”作业,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不再是“被学习”,作业不再是“被作业”,使得学生会学、乐学,学习兴趣大增,动力十足,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黑龙江泰来县教师进修学校)
走进超市,对于琳琅满目的商品,自己随意去选,即使是同一件商品,我们也要看看品牌、质量、价格等是否合意,选什么,怎么选,我们自己做主。
受到“超市”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在作业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效果很好。
每节课前,我准备三类数学作业题。A类作业为基础题,适合后进生做;B类为中等题,主要供中等生选作;C类为拓展延伸,拔高题,主要供优生选用。
采用“N+X”模式,让学生像走进“超市”一样,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题。N是指分类,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自主选择A、B、C三类作业的某一类;X是指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办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规定学生在某类作业至少选择的数量,A类学生选作A类5道题+B类2道题;B类学生选作A类2道+B类5道+C类1道题;C类学生选作C类2道+B类2道+A类2道题。自选是指学生按照老师的规定,自主选择想要做的作业。
实施“超市”作业,我有三点体会。
1.了解学情是实施“超市”作业的前提,这便于让学生自主分类,也便于教师留难易适中的作业。教师在备课时要背出大量的题,供学生选用。
2.每节课结束前,我把备选题发给各小组长,再由组长发给组员。组长在收作业时,要填好“备选题反馈卡”,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题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积累经验。
3.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题数的基础上,多选题,多做题。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作业迈进,让每个学生在选择作业中看到希望。建立组间、组员的评比机制,每月予以奖励。
“超市”作业,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不再是“被学习”,作业不再是“被作业”,使得学生会学、乐学,学习兴趣大增,动力十足,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黑龙江泰来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