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被”字底下有多少尴尬?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然而网络上的一篇被就业热帖将就业率的真实性与就业难的现实性摆在了桌面上,“被就业”被调侃为继“被自杀”之后的又一被动句式网络新词。
  调侃的背后是“被就业”掩盖下的尴尬就业率,然而在这场被就业的窘境下,谁才是最尴尬的对象:大学生、企业、政府、统计部门,还是全社会?……
  
  “被就业”
  不是个别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包括个别“被瞒着就业”的情况,即毕业生自己不知情就已经就业了。
  《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一文发表在7月12日天涯论坛里,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
  据作者讲述,他在某市人才中心办理档案关系转移时才想起来要看看自己的材料,谁知竟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张盖满大红戳的《就业协议书》。看着上面的内容,“我顿时惊呆了,天哪,我居然已经就业了,协议书上面白纸黑字的就业单位名称,还有就业单位大红的印章”,就业单位是××工业公司,他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
  网友“别怕”说自己曾被学校安排去参观一个电池公司,随即就被“就职于”该公司了。网友“顺时针”也反映,“临近毕业前几天,学校通知没有签的就业协议收上来,等离校前再发给我时,就业协议已经签了,我已经光荣就业了!”
  河北科技大学论坛里也有网友发帖讲述了同样的情况。 网民的智慧一再证明汉语的博大精深,继“被自杀”后,他们又发明了新词———被就业。
  
  “被就业”
  猫腻由来已久
  
  部分高校采取措施保证就业率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公开批评“一些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等方式,要求没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结果逼得学生造假,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而高校因为毕业生未能完成就业指标而扣押毕业证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前些时候,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引来一片对其中“水分”的质疑之声。其实不单单是今年,对于就业率的真实性,公众从来就没有真正相信过。而“被就业”的流行,则无疑为虚高的就业率做了最好的注脚。
  “被就业”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不仅享受不到工资、社保与相关福利,反而会给其档案转移带来很多麻烦。然而学生的就业率不仅关系到学校今后的招生,还与学校教师的奖金挂钩。所以也只能委屈学生先被就业了。
  教育部虽然一再表态,要“对高校就业率造假违规加大查处力度”,但雷声大雨点小,只治标不治本,直到现今赤裸裸的“被就业”仍赫然上演。
  我们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真想起到指导高等教育、为宏观政策作参考的目的,就必须放弃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
  
  被就业下,
  谁最尴尬?
  
  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因为就业前景极为暗淡,其他“造假”手法已经无法奏效,只能采取极端的“被就业”式造假。对学校而言,“被就业”直接省去了动员家长、学生的麻烦,就业老师在办公室里一天就可以大幅提升学校的签约就业率;对地方政府和就业主管部门而言,就业率反映的是对上级政府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否高度重视、执行有力,学校造假,政府也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委靡的就业市场能否承载庞大的就业大军,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从“被自杀”到“被就业”,从小老百姓被侵权后须自己承担所有后果,到大学毕业生被强行纳入服从并服务于“宏大话语”的就业率指标,反映了当下时代许多普通人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很多时候,小老百姓的选择权被莫名其妙地剥夺,人们需要做的只是“被××”,或者说只是接受并习惯“被××”……
  自从“被自杀”横空出世以来,此类词语不断推陈出新,“被自愿” “被跳楼” “被辞职”……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
  
  官方与民间
  数据差别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2009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据介绍,2009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截至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企业岗位流失速度减缓,6月份出现净增。
  “被就业”是一种委婉说法,指的是很多二类或三类大专院校肆意造假,以使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高于实际人数,这种不光彩做法使得人们对就业统计数据产生了新的怀疑。
  与学生们的反映相呼应的是,民间就业率调查数据也与官方数字有较大出入。《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编写者麦可思教育数据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本科就业率为40%,高职就业率为33%,远低于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同样,对2007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麦可思的数据为55.8%,而教育部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为72%。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各高校自行统计上报的数据,这难以保证就业率的客观准确;而在现行制度下,大学生就业率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设置等利益直接挂钩,高校造假的动机难以杜绝。
  有关人士建议调整就业率统计方式,应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
  
  “被就业”属个别?
  应有数据支持
  
  针对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产生的“被就业”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27日回应说,教育部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她表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
  事实上,就“被就业”的基本造假方式、过程而论,教育管理部门若当真想弄清楚高校报上来的就业率数据到底有多大水分,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只需绕过高校,直接通过高校毕业生去具体调查核实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大学暗中实行了“不签就业协议便扣发毕业证”等潜规则,便能大致做到心中有数。
  据统计,目前,高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的利益指标多达18项,如招生指标、专业设置、高校评估、经费核拨、新增学位点审核等。就业率数据之所以被高校追捧,甚至不惜以“被就业”手段来制造它,是基于主观的自我利益需要就业率“可以有”这么高的忽悠心理。这种情况下,不能不正视“被就业”的存在。
  
  毕业半年内
  是签约高峰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学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之后找到工作的。麦可思对2008年毕业生的调查数字表明,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比例为52%,而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率为86%。
  专家认为,如果现行的就业率数据统计时间改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会更为科学。实际上,大学生刚毕业时的就业并不稳定,部分学生会出现立即跳槽现象;而一些企业在短期试用后,也会重新调整用人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点,专家提醒应届大学毕业生,如果目前还没有着落,不要过于恐慌,因为从现在起一直到来年2月,都是找工作的黄金期。
  
  声音
  
  网友—小帆
  我今年毕业于武汉的一所高校,托亲戚靠朋友找了一份工作,工资低得我都不好意思说。不管怎么说,算是就业了。有一份公章盖在就业协议上。我7个室友中没一个有一份正式工作的。然而我们为了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也都签了毕业协议,章子不是问题,30块钱一个。而且这个章子帮我们班至少5个同学就了业,并且顺利拿到毕业证。我室友调侃说,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是我,30块钱就可以开公司了,还能解决不少人就业。我们都笑了。
  网友—gfxzjun
  我还以为我们专科学校才有这样的情况,没想到本科院校也有。像专科类的学校,可以说少有学校不这样搞的,这已经是还正常的事情了。我不交就业合同,系部就不盖章,系部不盖章,其他部门就不给盖,就办不了离校手续,没办离校手续,你就拿不到毕业证。就因这破事儿,搞得不知道有多少在外实习的同学跑回来弄这事儿,而丢了工作。而今年的工作又是那么的不好找。学校就知道在这方面花心思,为什么不在就业方面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来帮助毕业生?
  网友—大漠
  就业率被增长了。
  网友—如月
  这只能说明学生和刚毕业的社会青年依然是个弱势群体,谁来保证就业率的水准?政府监管部门么?我不太相信。或许,每个人都来监管,真正的高校就是高效了啦!
  网友—白云
  我是在校的大学生,大四的学哥学姐毕业前一个月都是这样,学校要求找单位盖章,而且必须是圆章的那种!
  由于办理毕业前种种事宜,许多本来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不得不赶回来,90%以上的是在学校周围随便找个圆章盖了交差!不允许两人盖同一章,毕业生苦不堪言!
  
  
  本刊结语
  “被就业”揭示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更多的是如今这个浮躁社会所暴露出的急功近利。“被小康” “被就业”……不少官员沉醉于数字带来的快感,而百姓却被残酷的现实所困。数字游戏已经被好几代人玩过了,现在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克服这种浮躁的社会心态,回归到认清现实、正视问题的轨道上来,这才是处理“被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也应该相信“被就业”是个别现象。而因为个别现象就夸大就业困难形势,既不理智,也无益处。不管怎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毕业生能否找到理想工作,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毕竟,“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这条不会有错。希望本期话题能提醒诸位学子:珍惜大学好时光,不虚掷,不浪费,不要成为“被就业”对象!
其他文献
日子就如打印机里的一叠A4纸,如果不给它一些打印指令,它就是一张张空白的重复。  从时间的出纸口吐出的,又是一张空白的日子。  大脑是空白的,行走是机械的。就在走过公司大门时,我看见墙上的一张讣告。不经意的一瞥,却让我停下了脚步。因为,那上面写着一个我熟悉的名字,而且这个名字的后面那张面孔非常年轻。  离开这个世界的,是我曾经的一位女同事。我曾在集团下面的这家分公司与她共事过几年,留在我的印象里的
世间爱情,逃不出两首歌:  一首是产生于康巴地区的民歌《康定情歌》,一首是红楼梦里的曲子《枉凝眉》。  《康定情歌》表达了最生活化、最凡俗的爱情观——感情是生活的需要,张家大哥看上李家大姐,看上的是她“人才溜溜的好”,李家大姐看上张家大哥,看上的是他“会当溜溜的家”;《枉凝眉》表达了一种最文人化、最诗性的爱情观——感情是心灵的需要,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爱的对象已非人间所有,非人世所能求
在一次考试过程中,有个勇敢而极富创意的考生突然提出,要监考的学监为他提供点心和啤酒。接下来是这样一段对话:  学监:“对不起,您在说什么?”  考生:“我要求您现在给我拿点心和啤酒,先生。”  学监:“很抱歉,不行。”  考生:“我坚持我的要求,先生。我不仅是请求,而且是命令您现在给我拿点心和啤酒。”  这个学生同时出示了一份剑桥大学校规的复印件。这套校规是在400年前用拉丁文订立的,并且永远有效
“不是我的错!”一段时间,这成了表妹的口头禅。  刚考上公务员的表妹,经常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地抱怨,这不,她一大早又与领导顶了起来,摞下一句“不是我的错”就回家啦。看她一副不肯吃亏的样子,我讲起了一件趣事:  读师范时,国家给我们每人发放饭菜票,算是生活补贴。别出心裁的政教主任不肯平均分配,硬要把生活补贴改成奖学金,依稀记得:一等奖120元,二等奖80元,三等奖60元,四等奖20元。奖学金的高低等级
那年,我18岁。花一样的年龄,我疯狂地迷上了隔壁班的那个叫风的男生。恋爱。高考。我的成绩是那么的出人意外,只勉强上了个三本院校,而他却已经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我郁闷,失落。在一个风轻云淡的夜晚,我去找他。却发现他正和一个女生手牵着手,亲密无间。顿时,我如触电一般,强忍着眼泪,一路狂奔。只听见他在后面喊:“我们不合适的,或许我们还可以做朋友。”没想到,我们初恋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高考这一纸
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笼鸟,体长约680毫米,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鸟。  6月22日,“神鸟”红嘴蓝鹊在庐山景区大发了一阵“神”威。  那天中午大概一点多钟时候,一条长1.6米左右、小茶杯口般粗的大花蛇正志得意满地在三宝树景区旁的沟渠中爬行。突然,一只红嘴蓝鹊从空中俯冲下来,朝大花蛇的头部狠狠啄去。不明不白地遭到攻击,大花蛇顿时恼羞成怒,它竖起半个身子
四叶草(幸运草)—— Four Leaf Clover,第一片叶子代表真爱 (love),第二片叶子代表健康 (health),第三片叶子代表名誉 (glory),第四片叶子代表财富 (riches)。用右手的两只手指握着四叶草,开始慢慢地转动,许下你的愿望。    早晨上课,经过离教室不远处那棵桃树旁,心里顿时一惊,上个星期还是满地残花此时却已是绿叶丰茂,撩了它的几片叶子,我示意:“表现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