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委浮出水面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委、发改委和能源局这三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各自如何制约,如何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些如果解决不好,能源委的成立未必能解决长期存在的行政管理体制弊端,无非是多了一个叠床架屋的机构而已。
  中国正筹建一个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统一管理所有能源领域,并实施重大改革。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将替代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自1993年首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政策,并试图重构其综合能源管理机构。当局担心,如果能源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继续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在此背景之下。成立能源部、甚至是能源委员会的呼声甚高。2008年年初国务院机构改革时,相关的“三定方案”即明确提出要成立高层次的能源协调议事机构,即国家能源委员会。然而最终浮出水面的仅仅是一个委管局级机构——国家能源局。
  
  能源局能量有限
  
  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能源工业部,也成立过能源委,但都没有很好地形成行业管理的有效职能,反而成为煤炭、电力、石油等各大工业集团利益角逐的竞技场。
  1988年,中国第一届能源部成立,当时除了电力行业直接并入能源部以外,石油、煤炭两个部门都对能源部的成立不支持。能源部成立没多久,原煤炭部20几位副部长甚至联名上书要求恢复煤炭部。1993年,能源部撤销,煤炭部恢复。1998年,煤炭部降格为煤炭工业局,2001年煤炭工业局再度被撤销。
  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的频繁变更,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尚未形成明确、完整、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事实上,自1993年撤销能源工业部以后,中国已经16年没有一个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系统地、自始至终地、权责一致地管理中国的能源事务。
  2008年8月8日早上8点08分,一个新组建的能源行业管理机构——国家能源局揭牌宣告成立。但能源局的成立并没能把中国的能源管理职能统一起来。目前,中国各项能源管理职能仍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土部、电监会等十多个部门。尽管2008年年初的三定方案已经确定了各自的职责,但是相关部门的权力并没有顺利移交。
  由此造成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分散,职能划分不清,难以适应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对能源安全机制的建立产生了影响。典型的事例是,由于缺乏总体战略,在国际油价浮动变化中,中国陷入了追涨杀跌的窘境。
  另一方面,北京在试图执行政令时常常遇到地方阻力。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直言:“大煤矿谁不想建?很大一个问题是,现在资源配置权到底在谁那里?我们这里没有,国土资源部我看也没完全掌握,现在我们知道有资源的地方都被地方政府分给三四个公司在开采。”
  中央政府在处理全国各省的约100家小型炼油厂时也遇到障碍,因为它们为地方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税收。
  张国宝曾于2009年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家能源局要掌管全国能源工作面临的五个困难,其中便包括,能源局缺乏实施行业管理的手段和资源。张国宝还举例说,煤炭行业管理的五个许可证,没有一个在国家能源局,核电厂运行操控员考评在国家能源局,但发证在国家核安全局,也很不顺。
  张国宝坦言,要国家能源局实施对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管理,但是与能源行业发展相关的管理职能却又分散在不同部门,国家能源局任务重,但履行职责困难较多。
  在国家能源局从事具体业务的陈磊表示,由于政出多门,能源局能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务虚的成分很大。“有时候我们还情愿到下面去,这样至少能干一些实在的事情。”
  有限的编制也限制了能源局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国家能源局共设9个司,机关行政编制仅为112名,平均每个司只有十几个人。负责管理三大石油公司和上万家石油中下游贸易和加工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处,仅有4个编制,其中还包括两个处领导。
  “现在能源问题很重要,不但要加强政策的力度,还要加大人数。”曾应邀参加发改委能源局一些工作的前国际能源署官员陈新华表示。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相关专家直言,国家能源局与原来的发改委能源局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在价格改革、体制改革等一些关键领域内,面临的掣肘依然较多。例如在最关键的能源价格决策权和市场准入问题上,国家能源局都没有太大的权限。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而其所面对的,更是三大石油、五大电力这样的强势集团。“由一只羊来管理一群狼,你说怎么个管法?”
  上述专家认为,在当前能源分散管理的模式下,中国难以制定统一的能源安全战略,也难以有效地开展能源外交。如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以及中煤能源集团4家企业在新能源开发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对外的时候需要保持一致,以维护国家利益。这就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统一管理的部门来承担。
  另一方面,能源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事情,与市场化改革、价格制度、能源规划、行业垄断、煤炭生产、安全监管、铁路运输、海路运输等问题都有关系,因此一个高层次协调机构的存在是必要的。
  
  能源委作用尚待观察
  
  据了解,即将成立的国家能源委主任将由国务院主管能源工作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担任;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环保部、安监总局等相关部委高层担任副职;其成员主要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相关领导构成。
  在国家能源委内,按归口管理模式将分设煤炭、电力、石油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几个行业组,分别进行战略管理。能源委的职能将包括能源战略、能源储备、对外交流、技术引进、产业监管、政策制定等等。
  此外,国家能源委将强化价格管理职能,能源价格将有更广泛的协调机制。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也将随着国家能源委的筹备组建,获得更多的机会。
  前述发改委研究人士认为,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利于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发挥在全国能源行业管理的职责。国家能源局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在对能源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和协调上都会更加有力。具体将会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对能源价格形成有利的支撑作用。
  然而,对于能源委能否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亦有不少人士持悲观态度。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士表示,能源管理格局的调整,首先触动的就是国内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需要有关部门和利益集团作出妥协。三大石油、五大电力集团和现有的能源管理职能部门的态度都至关重要。事实上,能源部的难产和能源局的诞生就是国内利益格局妥协的结果。而在国内利益格局没有最终厘清之前,作为协调机构的国家能源委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答案尚在未定之天。
  此外,能源委、发改委和能源局这三个层次是什么关系,各自如何制约。如何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也都尚待解决。“能源委只是议事协调,但无决策权;能源局只是个局,不是部,不能自如运用权力。能源局到底对能源委负责还是对发改委负责?如果说是国家能源委决策,国家能源局执行,那监督权又由谁来行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大成就质疑道。
  更有人士质疑,现在国家在电力方面有电监会,在煤炭安全方面有煤炭安全监察局,再组建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管,似无必要。而对于能源委本身能否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能否在管理上做到有效,上述人士亦表示怀疑。“在中国,凡是由某某委来管的事情,往往都是最难管的,也是管不好的,能源委的成立未必能解决长期存在的行政管理体制弊端,无非是多了—个叠床架屋的机构而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则表示,在国家能源委之后,一个独立承担管理责任的能源部迟早还会成立,而且未来应该考虑组建能源环境部,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制度设计。
其他文献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以人为本”的政府决策至少不会比过往的30年更加激进。    “中国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用不了多少年,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太少了,而不是太多。”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看看拥挤的城市、有限的资源,这样的担忧听起来多半像是危言耸听,但如今这却是中国人口学界的主流论调。  60年就像一个轮回,当年马寅初振臂高呼,中国人口太多了,应该立即严格限制生育。
8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国资委组织的16家央企宣布成立“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8月24日,主事国资委达7年之久的李荣融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外界有言将这一产业联盟称为李荣融退休前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一方面是电动汽车将成为下一个汽车工业时代的主旋律,各种国家政策、产业规划正在加紧制订之中;一方面又是社会各界质疑央企垄断,吁请其退出竞争性行业。这一产业联盟的成立,会否导致在下一个汽车工业时代
对中国而言,2010年将是能否实现重大转折的一年。春节前夕,中央高层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将贯穿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发展理念的深化、发展道路的拓展、发展环境认识的提升,这些都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意味着发起一场全面的变革,势必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站在“准小康”的门槛上回顾和前瞻,我们发现中国正处于一个历
亚运会是亚洲青年和体育的最盛大的节日,其他大陆没有类似规模和质量的运动会。并非所有的奥委会成员国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因此亚运会给这些国家的奥委会提供了参加运动会并表现他们国家的机会。  4年一届的亚运会在两届奥运会中间举行,前有北京后有伦敦,广州能吸引到的国际关注终究是有限的,而11月12日的开幕式,正好夹在首尔G20峰会闭幕和横滨APEC峰会召开之间,这一精心打造的视觉盛宴也有被东亚兄弟城市抢去
在塞尔维亚人眼中,图季曼才是真正的战犯,海牙法庭也曾下令调查他的谈话记录,不过为了“以克制塞”,始终没有对他动手。这对作为普世价值话语权重镇的海牙,无疑是一大讽刺,反映普世的定义,依然明显受制于民族主义。  今年3月24日是科索沃战争十周年。当年的当事人,今天都已淡出政坛,塞尔维亚政客和将军纷纷成为战犯,主战的克林顿和布莱尔早已卸任,那位广受争议的前南斯拉夫联邦总统米洛舍维奇(MilanMilos
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些“关键字”,它是时代病态的浓缩,也是人们朦胧渴望的显露。足以显露当代气氛的关键字有三:一是“过分”(ExceSS),二是“精疲力竭”(Exhaustion),三是“转型”(Transformation)。从这期开始,我会每次谈一个字,先谈“过分”。  “过分”指的是一件事被搞得超过正常的程度。由于人们对超过一点都很会容忍,因此当“过分”这个字出现时,它通常都已搞到了“很过分
汇率政策属于一国内政,是不允许被别国肆意干涉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加了空前的压力。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移人们视线、缓解美国国内矛盾和遏制中国发展。实际上,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增加美国就业和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笔者认为,美国应该对此做出深刻反思,正视和妥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美国施压“政治味浓”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失业率
“条”与“块”,作为垂直管理两端的“利益攸关者”,应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和换位体验,以法治化为取向,以公开化为保障,将二元管理体制统一于公共服务。    1999年1月1日,省以下垂直管理——一个新的词组、更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登台亮相。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作为首批“试水者”之一,省以下机关的人财物管理,实现了从地方政府的“块块管”到上级主管机关“条条管”的转换。  这一天,或许对于中国行政
为什么要入世?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之初国内资源不足,市场狭小,倘若仅仅面向国内市场生产,必然遭遇规模不经济问题,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开展大规模出口,依靠更广大的国外市场实现生产的规模效益和高速增长。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苦于国内市场狭窄和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常常对一个能以平等身份进入的国际市场及其象征机构—关贸总协定(即现在的世贸组织)表现出比发达资本主义大国更为浓厚的热情。早在1972年
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新意见群体本身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向行动这个方面去靠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把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称为“新意见阶层”。周瑞金老先生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喜看新意见阶层崛起》。  现在,从老百姓到中国的一些政府机构、党政领导,对于互联网言论的评价之高、希望之高都超过最初的想象。    全民性喜好    笔者认为,“新意见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