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文化体现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也是大学发展的精神之本。大学文化在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存在内在的统一性,即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本文就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用;发展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
大学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内在的统一关系。也就是说大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大学文化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大学文化建设应贯彻落实我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平台,为广大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证大学生的思想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不管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定信念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学习,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大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一)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当今大学生处于变化莫测、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中,加之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处于快速变化的人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生是否能否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方面不受影响,始终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那么自身必须要有坚定立场和执著的追求。大学文化在大学教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以先进的社会文化、人文知识等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能够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坚定自己理想和信念。本文所提到的正确理想信念不单单是学生大学阶段所要具有的理想和信念,而且也包括大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道德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通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通过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全面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要具有的一种意识,更是终身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受外界糟粕思想的侵蚀,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轨迹发展。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大学应将文化建设工作长期的工作来抓,并抓落实,抓成效。
(二)可帮助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民族之魂。大学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先进民族文化的集聚地,大学应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在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努力下工夫。大学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为了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要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才可能树立高尚的民族精神。大学校园内的名人语录和历史文化古迹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民族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其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团结互爱、和平共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大学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将民族精神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开展校园体育运动会上要体现出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在寝室活动评比活动中要体现出和平共处的民族精神;在学术研讨活动上要体现出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通过积极开展这些包含民族精神的文体活动,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精神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养成民族精神。
(三)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
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当今,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都比较淡薄。表现在对自己的去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公民道德水平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全新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各种利益需求分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形势下,加强对公民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并融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良好公民道德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不仅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品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可以说这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的质量对其是否成才有着直接性影响。先进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理念和专业素质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如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平台作用,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平台,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学应积极构建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平台作用,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充分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
文化本身具有感化人的功能,大学文化是先进的、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其育人作用是巨大的。但如何才能发挥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让大学生对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认同。第一,大学要在办学理念中体现出文化自觉意识。大学应严格按照我党教育路线方针,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大学系统的各个成员都要透彻理解办学理念,根据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大学文化教育活动。第二,大学教师要做好大学生自觉理念的带头人。大学教师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应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向大学生传递自觉意识。 (二)以大学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精神文化包含思维理念、情感气质、价值观念以及舆论风气等,这种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性。精神文化能够塑造大学生的品性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精神文化作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成才的精神动力,大学应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为其他文化建设做好载体。大学应在校风校纪制定方面融入精神文化元素,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精神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较好地受到精神文化熏陶和感染,利于大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
(三)以学术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抓手
学术研究一直是大学的重点工作,学术氛围浓厚与否对大学的发展活力影响巨大。因此,大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抓手和突破口。要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学术思想创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发掘优秀的学术人才,鼓励和帮助其在学术方面出新成果。同时大学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监督管理。要求大学教师队伍要做到学术研究自律、不能急功近利,保证学术研究活动的健康积极向上发展。良好的学术自律和学术道德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正面影响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道德引领作用,对大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勤奋求知、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以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环境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大学制度文化是由大学组织架构和各种规章制度组成。它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普遍认同和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建立完善的大学制度文化,在建立制度文化时需注重能够让大学成员感受到一种相对的自由且愿意在制度框架内活动的制度。这对促进大学生自发、自觉形成规范行为举止和高尚道德情操有重大作用。大学环境文化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规划改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比如在学校建筑物、花草树木、雕塑景观等有形环境方面要做到能陶冶学生情操。在社团风采、文明寝室建设无形环境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到让学生的情绪饱满,思想积极向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的特征。为了能够培养出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具备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大学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时长江.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浅论[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2]李文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新疆社科论坛,2010(4).
[3]董瑞论.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2)6.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用;发展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
大学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内在的统一关系。也就是说大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大学文化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大学文化建设应贯彻落实我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平台,为广大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证大学生的思想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不管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定信念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学习,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大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一)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当今大学生处于变化莫测、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中,加之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处于快速变化的人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生是否能否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方面不受影响,始终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那么自身必须要有坚定立场和执著的追求。大学文化在大学教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以先进的社会文化、人文知识等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能够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坚定自己理想和信念。本文所提到的正确理想信念不单单是学生大学阶段所要具有的理想和信念,而且也包括大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道德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通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通过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全面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要具有的一种意识,更是终身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受外界糟粕思想的侵蚀,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轨迹发展。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大学应将文化建设工作长期的工作来抓,并抓落实,抓成效。
(二)可帮助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民族之魂。大学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先进民族文化的集聚地,大学应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在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努力下工夫。大学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为了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必须要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才可能树立高尚的民族精神。大学校园内的名人语录和历史文化古迹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民族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其民族精神,对实现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团结互爱、和平共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大学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将民族精神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开展校园体育运动会上要体现出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在寝室活动评比活动中要体现出和平共处的民族精神;在学术研讨活动上要体现出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通过积极开展这些包含民族精神的文体活动,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精神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养成民族精神。
(三)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
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当今,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都比较淡薄。表现在对自己的去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公民道德水平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全新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社会各种利益需求分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的形势下,加强对公民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并融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良好公民道德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不仅要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品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可以说这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的质量对其是否成才有着直接性影响。先进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理念和专业素质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如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平台作用,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平台,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学应积极构建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平台作用,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充分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
文化本身具有感化人的功能,大学文化是先进的、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其育人作用是巨大的。但如何才能发挥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让大学生对大学文化的教育功能认同。第一,大学要在办学理念中体现出文化自觉意识。大学应严格按照我党教育路线方针,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大学系统的各个成员都要透彻理解办学理念,根据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大学文化教育活动。第二,大学教师要做好大学生自觉理念的带头人。大学教师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应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向大学生传递自觉意识。 (二)以大学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精神文化包含思维理念、情感气质、价值观念以及舆论风气等,这种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性。精神文化能够塑造大学生的品性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精神文化作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成才的精神动力,大学应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为其他文化建设做好载体。大学应在校风校纪制定方面融入精神文化元素,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精神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较好地受到精神文化熏陶和感染,利于大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形成。
(三)以学术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抓手
学术研究一直是大学的重点工作,学术氛围浓厚与否对大学的发展活力影响巨大。因此,大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将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抓手和突破口。要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学术思想创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发掘优秀的学术人才,鼓励和帮助其在学术方面出新成果。同时大学要加强师资队伍的监督管理。要求大学教师队伍要做到学术研究自律、不能急功近利,保证学术研究活动的健康积极向上发展。良好的学术自律和学术道德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正面影响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学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道德引领作用,对大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勤奋求知、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以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环境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大学制度文化是由大学组织架构和各种规章制度组成。它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普遍认同和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建立完善的大学制度文化,在建立制度文化时需注重能够让大学成员感受到一种相对的自由且愿意在制度框架内活动的制度。这对促进大学生自发、自觉形成规范行为举止和高尚道德情操有重大作用。大学环境文化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规划改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比如在学校建筑物、花草树木、雕塑景观等有形环境方面要做到能陶冶学生情操。在社团风采、文明寝室建设无形环境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到让学生的情绪饱满,思想积极向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的特征。为了能够培养出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具备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大学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时长江.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浅论[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2]李文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新疆社科论坛,2010(4).
[3]董瑞论.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2)6.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