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对英国18世纪文学传统的超越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傲慢与偏见》作为其代表性小说,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道德生活,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小说中所具有的意识流倾向显示了它对18世纪英国文学传统的超越。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超越性,才确立了该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超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意识流
  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1817)是英国19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称其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1]她的创作在18到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对英国18世纪文学传统的超越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其价值所在。
  1 注重现实,超越了18世纪英国传统文学题材
  18世纪中叶,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产生了,这类作品是当时英国软弱的城乡中小资产者情绪的反映。18世纪后期以霍勒斯·华尔波尔的《奥特兰托堡》为代表的“哥特式”小说大为流行,这类作品大肆渲染神秘恐怖的气氛,超脱了文学现实性,读者也沉溺于小说所散发出的神秘气质,寻求阅读上的感官刺激。无论是“感伤小说”还是“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中后期都颇受欢迎,而在19世纪之初,将要产生比这些小说意义重大的多的作品——现实主义小说。简·奥斯汀一反当时流行的感伤小说和惊险传奇的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创作去表现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从而充当了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傲慢与偏见》将叙述视角转入乡村的一次舞会、礼节拜访、串门做客等生活的细枝末节上,题材贴近现实生活。除此之外,她的其他五部作品也都无一例外地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最具现实批判色彩的是她逝世一年后才发表的《诺桑觉寺》,這部小说对“哥特式小说”提出了最直接的抨击,它一般被认为是反恐怖小说《乌多尔弗的奥秘》的[2]。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对中产阶级婚姻道德生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述。小说描写了四桩婚姻,这些婚姻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婚姻。小说一开头便给我们明确指出这一点“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金钱是促成主人公婚姻成功的保障。其中最现实的婚姻是夏绿蒂·柯林斯的婚姻,她只希望在婚姻中获得财政上的安全保证,所以选择嫁给不爱自己、自己也不爱的柯林斯先生。作者安排的这桩在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婚姻模式是严格的、毫不含糊的现实主义,它是真切的生活,而不是罗曼史。
  婚姻观念最能直接表现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心态和深层心理。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为我们表明了她的现实主义婚恋观,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作家能将写作视角放在中产阶级婚姻道德生活上,这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无疑是对18世纪中后期文学传统的超越。虽然这种婚恋观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作者的选材和创作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还是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 心理描写已具有意识流的倾向
  与18世纪小说不同,《傲慢与偏见》中的心理描写更加细腻,心理活动更加细化、具体化,作品中大段出现的心理描写已经具有意识流的倾向和雏形了。
  在小说第二卷十二章中,达西向伊丽莎白投出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独白信,所以整个十三章就在为我们描述伊丽莎白接到信之后的千头万绪。她不了解内情前对达西蛮横无理地斥责,后来随着各种心理揣度与推测,她似乎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偏见,“她越想越为自己感到万分羞愧,无论是想到达西,还是想到威克姆,都感到她过去偏心盲目,偏见很深,荒谬可笑”。[3]在这一过程中,伊丽莎白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她思前想后,不断进行自我独白与审视,而这些恰好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特征。除了伊丽莎白,简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经常以流动的思绪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起伏。当她受到宾利小姐的冷落时,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反驳,而是寻找各种借口来宽慰自己,直到她在伦敦四星期都没能见到她们时,她才意识到宾利小姐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友好。她给妹妹伊丽莎白写的信中,流露出曲折动人的心理活动。[4]这种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心理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也为意识流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正式诞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我们只有将小说放在英国文学史的宏观框架中,才能更好地发掘作品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超越性,既是对其小说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开启了现实主义小说在19世纪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3][4][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雷立美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前言,137,98.
  [2] [英]艾弗·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M].徐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62.
其他文献
摘 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计划生育问题为主题,展现了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历史理性与个体存在的冲突。基于此,从个体存在与现代性悖论、女性生存困境带来的无性别化以及人处于历史中的无力感三个角度着手,探讨小说《蛙》中所阐释的在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存在的艰难,从而挖掘出更深刻的人性内涵。  关键词:现代性;个体生存;莫言;《蛙》  莫言通过《蛙》向我们继续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但与以往的题材不同,
期刊
摘 要:在女性主义运动尚未兴起之前,男性权利凌驾于女性权利之上。男权社会对于妇女身心的压抑、禁锢和摧残的案例比比皆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女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解读作品的作者以及女主人公,她们独立、自由、坚强,展示了女性所具有的反叛性和颠覆性的力量。  关键词:女性主义;男权社会;女性解放;女性的独立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女性视角对作家以及作品进
期刊
摘 要:1932年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后,众多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在这里的生活和见闻便成了他们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由于渡满的目的和经历不同,在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满洲体验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却描绘出了相似的在满洲艰难生活着的日本人形象。为了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而在中国入植的“开拓团”作为加害者,却在日本文学作品中被描绘成了“受害者”。本文以两位拥有满洲体验的作家的作品为例,通过分析其作品中描绘的日本
期刊
摘 要:《感化院的少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处女作,由十章组成,讲述了某个感化院的少年们的故事。学者大多在主题、主人公形象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提及配角“逃兵”形象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一容易被忽略的形象,来探索小说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感化院的少年;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长篇处女作;逃兵  一般情况下,“士兵”往往是忠诚与正义的象征,“逃兵”则扮演着懦弱、贪生怕死的角
期刊
摘 要:《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各具特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作者对三位女性人物性格及生活态度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偏见,从而唤醒女性意识,呼吁广大女性追求独立自强的生活。  关键词:《月亮与六便士》;威廉·索默赛特·毛姆;女性主义  1 引言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作家玛丽·路易斯·卡施尼茨的小说《一根稻草》进行文本细读,品读小说文本中的细节,揭示小说背后隐含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一根稻草;丈夫;妻子;背叛  《一根稻草》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在发现自己的丈夫疑似出轨之后的意识流活动,以女人自己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感到遭遇婚姻背叛后的心路历程,更深层次的是揭示夫妻之间的冷漠与疏离,主人公深陷其中却无法解脱。  在文章開头的叙述中,指明了发
期刊
摘 要:虽然胡适和陈独秀先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元老被中国现代文学史所铭记,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绝非仅仅只是为了推动胡适之“文学改良”而高声疾呼。事实上仔细比较《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内容可以发现,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论对文学提出相异的要求。胡适对文学形式学术性的改良目的,与陈独秀希冀以进步文学洗涤国民灵魂的想法,即便因为“白话文运动”的开展而似乎取得初步一致,但本质上二者之间产生了对中
期刊
摘 要:《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评论界将其誉为“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作品。凭借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朱利安·巴恩斯获得了2011年布克文学奖。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托尼·韦伯斯特在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中因个人利益而对历史进行了改写。本文通过对比托尼前后矛盾的讲述,试图拨开历史云雾,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托尼形象,同时再复原被托尼所扭曲变形的人物,恢复历史的原貌。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雨果在《序》中论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浪漫主义的黎明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而到了他所处的时代,则是发展和成熟的时期。本文意从接受者与历史发展必然这两个角度来阐释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雨果;浪漫主义;文学  1 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认为:天然赐予了艺术最丰富的源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滑稽丑怪是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他暗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美
期刊
摘 要:《岛》的人物叙述视角有多个,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叙述视角有其独特之处的,是以探究《岛》中女性在文本中如何发声,发出怎样的声音,对于女性获取话语权威和社会身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岛》的女性叙述视角进行分析,对于读者更好地把握、理解作品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岛;女性;叙述视角  1 前言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