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培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政治能力的考核在向“广”、“宽”、“综”的方向发展,对于职业高中生来说,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这对处于二十一世纪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高中 政治课教学 创新教育 实施途径
  一、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要紧跟时代要求,适应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特征
  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新时期对职业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且把学校的集中教育广泛地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弘扬一切有利于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二、使职业高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探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必须要以“情”、“知”、“識”等引发动机,激发情趣。在情趣共具的基础上,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科学的方法引入到竞争机制中去,使之能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还要针对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找米下锅”。要善于把历史、语文中的寓言、名人轶事等图文并茂地汇集成册,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号入座,上“多功能”课。如,录音合成、图表教学、小品表演、课堂议论、讨论、辩论会、社会调查、写小论文、演讲比赛,等等。
  三、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全面驾驭教材,注重言传身教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职业高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渠道之一。政治课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必有其特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个体系并非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职业高中政治课要注重实际,教师要想促进学生进步发展,就必须做到对教材有透彻的了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较大影响。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体态仪表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因而职业高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各方面的品质要进行修炼,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良好人格,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
  同时,职业高中教师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对学生不但要以言施教,还要以身施教,以形施教,在“言教”与“身教”的过程中,“身教”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学时力求教人有度,从思想感情上贴近学生,做到融理于情,情出于理。同时,还要用自己的体会向学生宣讲,深入浅出,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相辅,共同提高。
  四、教学模式上,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处理好课内外、教材内外的关系。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精力仍应放在课内,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绝不能舍本逐末。诚然,强调重视课内、教材内教学,并不意味着无需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和教材外,也不意味着教学完全拘泥于课堂和课本,不顾学生实际、不顾社会发展潮流。应转变的是“唯本理念,把社会生活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把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纳入政治教学中去,使课堂与社会息息相通,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举行竞赛,激发热情
  在职业高中校园内要造成人人苦练技能,个人争当专业能手的浓烈氛围,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定期举行竞赛,有条件的话每年可以搞一次艺术节,让各专业学生充分展示技能特长,不断激励技能骨干,学校还可以在评比三好学生的同时,单列技能先进个人,从技能先进个人中评比校十佳技能标兵,利用画廊、黑板报等广泛宣传他们苦练技能的事迹,并给予精神、物质鼓励,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希望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职业学校,加大政策力度。提高职校生技能比武的频率,通过技能竞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样才能使职校技能训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永葆职校特色。
  六、借助审美教育,激发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职业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因此借助于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极为有效的途径。职业高中政治课的美,不仅表现在政治学科内容本身的哲理美、意境美、情趣美等等上,而且表现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美好情感的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上。用情景交融的教学艺术,可以将原本呆板的教育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以感人的声音、鲜活的色彩、鲜明的节奏、多姿的形状、丰富的韵律等给人以享受、遐思。通过情景交融,教师可以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天造地设的和谐,达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意识。
  七、提高职业高中教师素质,通过课堂管理激起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只有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上,而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体现在课堂管理上。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构成,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这一意义上说,职业高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化身。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了,学生们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带着兴趣的学习才是发自内心的学习。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
期刊
面对急剧发展的国际形势,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意识、精神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期刊
由核盘菌(Scle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最主要的病害。目前高抗材料缺乏、油菜抗菌核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尚未找到关键的抗病基因。目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是纺织原料的主要来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逆性,然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盐碱化、水资源匮乏逐渐成为制约棉花产量、影响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
逆反心里是个人或集体对某种事物或结论、行动所产生的逆向反映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住和不满,甚至在行动上反抗。班级管理中常常遇到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或褒奖某些同学时,却引起大部分学生的不服气甚至反感,但当你批评班级的坏人坏事或惩戒某些学生时,反而引起一部分同学的同情和怜悯。这种逆反现象在班级一旦出现,班主任工作将陷入困境。此时,班主任如何去语重心长,如何去苦口婆心,班级工作将一事无成。为何会出现这种现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教师说教过多,高控制等问题;而过分的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又会出现幼儿的学习过程过于松散、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等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巧妙地将两者加以平衡?  [关键词]教师 自主活动 实踐活动 自由游戏 自由选择 玩具  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新《纲要》所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要么过于让幼儿放任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