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知多少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民族不仅拥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一个图像呈现的世界。汉画像石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汉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在视觉文化日益重要的今天,笔者通过相关资料向读者介绍一下汉画像石的概念及其分类等内容。
  关键词:汉画像石;概念;分类
  中图分类号:J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45-1
  汉画像石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它通过自身的记载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一段段悲怆的经历,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代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于汉画像石,我们不仅可以从视觉上来审视它,而且还可以从图像理论对它进行进一步地解读,即:它是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表现了统一民族形成期的霸气;它是一种生命的艺术,生死的轮回在其间得到展示;它是一种壮阔的艺术,显示了汉人的博大心胸。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题材涉及范围颇广,主要有天文图像、升仙图像、历史故事图像、祥瑞图、战争图、狩猎图、庖厨图、乐舞百戏图等,而这些题材所包含的种种含义又是古人内心思想的集体反应,对于后人而言,当是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笔者将向读者展示一下各位大学者眼中的汉画像石:
  著名学者俞伟超在为《中国画像石全集》写的概论中是这么解释画像石的: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该属于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惯称为画像石。在艺术品的分类中,正因为它具有两个类别的特点,故在此《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单独列为一类。
  著名学者王建中认为:“画像石墓,是指墓室的石材上雕刻有画像的墓葬,而画像石刻则是指雕刻在墓室、墓阙、墓碑、祠堂石壁或其他建筑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品。”
  著名学者范迪安把画像石仅仅局限在汉代,认为画像石就是汉画像石,画像石是“中国汉代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
  著名学者杨泓认为:“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系在石材平面,利用雕刻技术并施涂色彩制作的特殊的壁画,用以嵌饰祠堂和墓葬。在汉代铭刻中即称为‘画’,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中不见与之完全相同的艺术品。”
  著名学者信立祥认为:“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在本质意义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但在具体研究时,他又将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的摩崖画像拉了进来,他自己也意识到“这处摩崖画像群在艺术形式上、题材内容上和造型性质上,都与真正意义上的汉画像石相去甚远”,但同时又认为“它在雕刻技法上却又与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完全一致,用当时流行的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雕造社会宗教图像,是孔望山摩崖画像群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将这处摩崖画像群作为汉画像石的一个特殊类别来进行介绍和研究。
  著名学者蒋英炬、吴文祺认为:汉代画像石基本上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艺术,除有个别为神庙石阙上的画像外,全部都属于墓葬及其附属的地面上的祠堂、墓阙等建筑上的画像。画像石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置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后来蒋英炬又对此作了修改、补充,认为:“汉画像石是附属于墓室与地面祠堂、阙等建筑物上的雕刻装饰,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因为是刻在石头上面的画,故称为画像石。”
  跳出大学者的看法,笔者个人认为,汉代画像石就是汉代的画像石,它的定义就是“画像石”之前加上了“汉代”两个字。既然如此,那些学者为什么会如此重视汉画像石呢?以至于有的学者把汉画像石和画像石等量齐观呢?这一点笔者认为也许和人们的研究对象有关。从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开始有意著录武梁祠等画像石以来,人们著录和研究画像石的主体都是汉代画像石。至今依然。事实上与汉代画像石有同样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石刻艺术在后世仍存,至清代未绝。但同时,汉代画像石又可细分为纪年汉代画像石,所谓纪年汉代画像石主要指在画像石上有纪年明确表明制作年代的画像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汉代画像石上的题记直接表明年代者为纪年汉代画像石外,还有两种情况,我们也把它列入纪年汉代画像石,分别为:一是虽然画像石上没有纪年题记,但在与之共存的材料,如墓砖上有纪年文字,这样的画像石我们把它列入纪年汉代画像石;二是画像石建筑本身无纪年,但与它共存的其他材料,如墓碑上记录了碑主也就是画像石建筑的主人的卒年,据此可以推定画像石建筑的年代当在此年或略有先后,我们把这样的画像石也算作纪年汉代画像石之列。最后还要强调的是,纪年汉代画像石在画像石总数中,所占份额非常之少,所以在用它分析画像石的相关问题时,必须谨慎小心,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现象。在用纪年汉代画像石资料分析汉代社会的有关问题时,更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个案性,以免夸大它的史料价值。
  综上观之,汉画像石不仅有直觉形象的美,更重要的是它所隐喻象征的神秘含义,为此,我们对汉画像石的探究将还有一个长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俞伟超.中国画像石概论[A].蒋英炬主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1卷)[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3.
  [2]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323.
  [3]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4.
  [4]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3.
  作者简介:
  朱露露,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考古学。
其他文献
  在气流准定常假设条件下,建立了高压弹底火药气体通过渐缩喷管向弹体内气室流动的气体参数理论计算模型。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良好一致性。理论研究表明,在发射过程中,膛内
摘要:本文以软件教学的经验和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软件学习评价的反思,提出由于学科的特点,艺术设计的学习必须确保技能训练与创造力锻炼的平衡,并从审美创造、社会意识及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对当前软件教学模式作了补充。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软件教学;技能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78-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能力本位,对所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创新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不论是经济领域,或是文化领域,都高扬着创新发展的旗帜,把创新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实践之中,人们在探讨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农业创新、文化创新、旅游创新等等。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发展理所当然地摆在我们面前。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是对博物馆传统的观念、理论、组织方式和
糖槭(Acer negundo Linn)为槭树科糖槭属,落叶大乔木,高20m、胸径60~100crn,原产北美洲,以加拿大为多。适生区域有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糖槭耐寒、耐干旱、速生、适应性强
文中提出了用 Stingray Objective Studio 工具集来进行防空显控系统界面开发,使得开发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系统结构和数据处理算法上,这样不光降低了开发难度,也增强
提出了对蜂窝芯层进行SPH离散化的平移阵列法,可形成蜂窝芯层的SPH几何模型数据。采用LS—DYNA软件的SPH功能,对蜂窝夹层板超高速撞击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蜂窝
应用隐式有限体积TVD格式数值模拟了弹丸底排流-侧喷流共同干扰流场,研究了底排流动对于弹丸侧喷干扰流场的影响,分析了弹丸底排-侧喷共同干扰流场的特性,表明底排流具有添质
设计了一种快速高精度平台锁定回路,具有控制灵活,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控制精度优于10角秒;在系统进入精锁定过程后,锁定时间小于5s,远小于所要求的锁定时间(40s)。
《麻辣女兵》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这是因为制作者准确地把握了90后收视群体的特点,使传统题材的军旅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功地抓住了90后的心理审美诉求,让成长和友谊两朵凋零
摘要: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儒、道、释三大主流著称。然而,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哲学观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的解读甚至是本末倒置,只是盲目模仿表面现象却丢弃了中国哲学的精髓所在。因此,笔者想通过阐述中国哲学中儒道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结合当下社会上弘扬传统文化的实例研究浅析弘扬传统文化利弊,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而探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