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积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累是一种态度。大海是博大的,我们在感叹它的浩瀚时,似乎感到了厚积薄发的伟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积累的意识,端正态度,这是语文学习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
  积累是一门技巧。学生要勇于成为会做生意的二道贩子,瞅准就出手,把知识贩到自己的脑子里。那本薄薄的教材货真价实却数量有限,显然不是贩运的全部,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法乎天地自然,体味世事人情,品鉴经典华章,观照内心情感。
  积累是一种能力。它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体悟能力、记忆能力、梳理能力以及做笔记的能力。
  积累是一种品质。学生不能只做四腿书橱,还要把积累所得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架构中,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积累是一种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让优质高效的积累成为自然,一日不积累便觉生活无味。
  积累是一种享受。积累中学生洞晓了天下人和事,欣赏到了广阔的生活时空。他们会胸藏锦绣,口吐莲花,下笔如有神助。阐教十二上仙之首的燃灯道人,头上的五彩光环可昭日月,这都是万年的积累所得。学生的知识光环能与日月争辉——那是夸张的鬼话,但能照亮他们自己总还是做得到的吧。
  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语文积累呢?
  一、积累课本上的知识。无论是基础学习,还是综合复习,我们一定不要把课本抛开。一篇篇课文里面的字音、字型、作者简介、修辞手法及作用、成语应用、写作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扎实积累。文言文要积累各个文言实、虚词的含义、特殊的文言句式,并且要善于联想,举一反三。现代文主要看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以及书下注释。
  二、积累学习用的试卷上的、资料、讲义的知识。成语通常读错单词摘录,错词,不理解,经常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不要犯了同一个错误。除了基本的知识,获得的还是看不见的财富篇——解题技巧。例如,诗歌鉴赏,从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常用的抒情手法的常用表达,以及常用的图像的特殊感情等。
  三、积累课外读物上的知识。经常阅读课外书,积累阅读能力,是语言的意义,写作技巧。现代文阅读一直是个难题。一旦中心的把握有偏差,寻找正确的答案很难。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寻找乐趣,从文章中得到启示;更多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读书的感觉,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多阅读能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避免在写作的内容是空的;更多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调节紧张的学习带来的疲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把丰富的生活搬到作文中去。
  首先,博览群书。广泛大量地阅读和浏览书籍和报纸,这是文化知识的丰富,积累材料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对古今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进行阅读,用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为我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材料的复制。我们应该注意积累的方法,虽然脑容量大,记忆再好,也没有过目不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我们博览群书的宝贵材料拷贝下来。通过复制,能增强记忆,巩固学习成果,深化认识;通过模仿,积累资料,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各种写作技巧。做好抄写员,经常进行数据处理,正确分类,便于参考。再次,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所有关于阅读的重要性。是否所有作品都要背诵呢?当然不是,应选择有助于丰富思想的精彩的句子,良好的语言表达。如说,警句,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画面片段,有时甚至是几个字,几句话。这种材料应进行反复阅读,欣赏,直至牢记在心。
  四、积累生活中的知识。明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和积累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广告、新闻、网络等诸多生活元素都是我们积累语文知识的好途径,生活用语、歇后语、谚语的掌握都能有效地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拓展知识面、积累语言材料。
  积累是一门富含智慧的大学问,爱积累,善积累的人生才是智慧美丽的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平原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于1911年的短篇小说,描写靴匠格斯拉有一手精妙手艺,能做全伦敦最好的靴子,却最终饿死的故事。要真正解读《品质》,深入了解格斯拉,笔者认为需要在格斯拉身上设置三组设问——“变”与“不变”、“怪”与“不怪”、“幸”与“不幸”——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完成对格斯拉先生品质的认同和感动。  一、“变”与“不变”  照理说,有一手精妙手艺,能做全伦敦最好的靴子,生意应该兴隆,生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培养及分离,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作者于1993年8月至11月采集了20例2岁以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选取了北宋散文家苏洵的一篇杂记小品——《木假山记》。文章所记述的只是家中一件小摆饰,乍一看,似非深文,亦无大义。然而,笔者在听了几位同事执教该文的公开课之后,对于本文意旨的挖掘似乎总有一种余意未尽的感觉。自己在反复研读该文的基础上也执教了一节公开课,经再三揣摩,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在看似寻常浅近、自然随意的文字背后,却融入了作者深长的用心,悠远的寄寓,不尽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