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呢?(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学;(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四)强化“参与”,开展学习竞赛;(五)注重联系生活,体现知识的价值。
【关键词】积极性 参与度 课堂教学
教学的成功更多的还要看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得积极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厌学的情绪有所蔓延。那么,作为教育者,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呢?在此,提出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当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不参与学习,不积极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而不再由教师包办了教学,独占了课堂。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人人参与,个个积极。学生的讲、写、议、评等在课堂中也得到了训练,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模式得到不少教育专家的肯定。全国已有不少的学校正在推广此教学模式。这是让学生喜欢学的一种好办法。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
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功课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进而“学有所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具备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无论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同一个目标。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帮助他们选择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2)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数学家克莱因针对数学美来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炫,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无数实践证明。美对于人们进行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材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3)生动活泼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创造悬念,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密切联系生活,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要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实践活动比单纯学理论知识,学生更感兴趣。(5)排除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种种因素。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学生积极排除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把学习当成负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花时间不少,但学习效率不高,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绕道走,又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致使问题束之高阁,越积越多,学习兴趣必然下降。甚至有的学生把兴趣放在上网、打游戏上,无心向学。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无知识也能挣大钱等不合理社会现象。这些消极的东西日益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着他们的学习信心,上述种种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了解情况,找到对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和症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即使是上同一科目,教学效果也不一样。除了教学艺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关系。一位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课讲得再透彻,再清晰,如果学生没有接受、加工、内化。也是枉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乐学中求知,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和“家长式”的包办作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模仿的热情,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而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平时,教师应把学生当朋友,可以跟学生一起谈理想,谈生活;可以一起唱歌,一起打球。这样,学生也会把你当朋友,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了。
四、强化“参与”,开展学习竞赛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只是鼓励或恳求学生参与,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一些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对他而言已没有动力了。学生之间应该互相督促,可以逐步被“强化参与”。另外,在班级中,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在小组的团队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了学习,无形中强化了学习的“参与度”。还有,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发现和形成知识结论的思维,集中再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教师积极为学生参与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热情。
五、注重联系生活,体现知识的价值
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觉得抽象、枯燥无味,更令一些学生觉得“无用”。没有把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当中联系生活,注重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具体可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让学生肯学习、肯参与,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就得靠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拚弃传统的落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样,才会让你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接受所学的知识,获得好的成绩。教师也消除了因学生厌学的无奈。教与学双边活动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关键词】积极性 参与度 课堂教学
教学的成功更多的还要看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得积极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厌学的情绪有所蔓延。那么,作为教育者,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呢?在此,提出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当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不参与学习,不积极学习,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而不再由教师包办了教学,独占了课堂。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人人参与,个个积极。学生的讲、写、议、评等在课堂中也得到了训练,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模式得到不少教育专家的肯定。全国已有不少的学校正在推广此教学模式。这是让学生喜欢学的一种好办法。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
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功课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进而“学有所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具备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并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无论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同一个目标。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帮助他们选择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2)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数学家克莱因针对数学美来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炫,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无数实践证明。美对于人们进行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材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3)生动活泼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创造悬念,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密切联系生活,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要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实践活动比单纯学理论知识,学生更感兴趣。(5)排除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种种因素。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学生积极排除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把学习当成负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花时间不少,但学习效率不高,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绕道走,又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致使问题束之高阁,越积越多,学习兴趣必然下降。甚至有的学生把兴趣放在上网、打游戏上,无心向学。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无知识也能挣大钱等不合理社会现象。这些消极的东西日益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着他们的学习信心,上述种种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了解情况,找到对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和症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即使是上同一科目,教学效果也不一样。除了教学艺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关系。一位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课讲得再透彻,再清晰,如果学生没有接受、加工、内化。也是枉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乐学中求知,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和“家长式”的包办作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模仿的热情,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而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平时,教师应把学生当朋友,可以跟学生一起谈理想,谈生活;可以一起唱歌,一起打球。这样,学生也会把你当朋友,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了。
四、强化“参与”,开展学习竞赛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只是鼓励或恳求学生参与,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一些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对他而言已没有动力了。学生之间应该互相督促,可以逐步被“强化参与”。另外,在班级中,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在小组的团队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了学习,无形中强化了学习的“参与度”。还有,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发现和形成知识结论的思维,集中再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教师积极为学生参与过程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热情。
五、注重联系生活,体现知识的价值
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觉得抽象、枯燥无味,更令一些学生觉得“无用”。没有把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当中联系生活,注重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具体可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让学生肯学习、肯参与,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就得靠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拚弃传统的落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样,才会让你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接受所学的知识,获得好的成绩。教师也消除了因学生厌学的无奈。教与学双边活动就会“更上一层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