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讲了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及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笔者通过学校道德教育出现的现状问题,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对策
一、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
教育的时代性、阶级性决定每个时期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道德教育亦如此。当前,对高职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其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先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道德教育目标的不断完善,它在更大程度上兼顾到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结合,兼顾到诸要素之间的平衡。
二、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备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立身处世的能力。一是为人的教育,即能按照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能力的教育,即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预防道德滑坡,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四是它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对传统高校德育的超越与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人类发展之基、国家文明面貌之彰显,更是治国安邦之道。现实的生活要求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更加具备时代性、生活性和人性。因此,高职道德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现状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高职院校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强调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片面强调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习实训,没有把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这造成了一系列学生道德问题
2.学生个人价值取向变化大
当前高职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他们的道德状况起着很大的影响。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以往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过去更加注重实际,而不愿空谈抽象理论;更看重眼前实惠,而不愿多想长远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集体的力量与作用。从积极方面看,这种变化使得现在的学生比较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个人潜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从消极方面看,这种取向的短视化和非理性化,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认识肤浅,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弱化。
3.学校缺乏专业伦理道德课程的教师
伦理教师的缺乏是高职院校的普通现象。 这些年高职院校较大注意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或“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很少有院校注意引进道德伦理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即使有这种人来荐举工作也多被拒之门外。 那么由谁来上这门课呢,一些学校让政工干部来上, 如今高职学校的党政干部大多来自其他行业,并且工作还很忙,再加上缺乏伦理基础知识,上政治课的方法来讲道德,很难使学生不产生抵触现象。
四、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结合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必须与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一方面道德教育具有政治性,在我国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努力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政治教育的开展,高职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把握好政治教育,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就很难被他们所接受,从而使高校道德教育大打折扣。
2.改革道德教育内容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主动地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要求,补充和强化一些教育内容,如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寻求真理的精神,尽力于公平竞争意识、勇于创新意识.敢为人先意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的自我发展意识,质量效益至上意识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高校道德教育得的内容。至于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在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要充实新的因素,使其更具活力。
3.改善道德教育的方法
要逐步改变过去道德教育那种注重理论教育,轻视道德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规范,养成道德习惯。只有不断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的道德教育才会收到实效。
4.完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明确公民道德准则
当代,我国社会道德风尚总体来讲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学生打架斗殴、不求上进、虚夸浮躁、功利心强、极端的个人主义盛行、婚恋道德责任差、损坏公物、破坏植被、浪费水电等,针对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进行。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德育论、毛泽东的德育论、邓小平的德育论、江泽民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倡导胡锦涛的“八荣八耻”,习近平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坚持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原则的制约,让人们懂得何为“是”,何为“非”,何为“功”,何为“过”,让人们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完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明确公民道德准则应在实践中进行。总之,“通过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争取得实效”。 5.以人为本进行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教育目的之旨归。在道德教育上,则要以学生为本,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在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偏离目标和主旨。尊重每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传统的枯燥的德育,充满活力和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力量,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使道德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转变为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神圣事业。
6.加强道德教育队伍的道德理论培养
道德教育要有基本的伦理道德理论水平,解决的办法一是要引进伦理学、教育和德育专家;二是要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伦理道德基本知识。只有成为理论家,才有可能成为实践上的德育专家。 每个学校应培养造就一批德育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事德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7.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建设部分,它与学生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功能,对学生的认知与追求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辟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就应当使校园文化环境中倡导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与道德教育的内容相一致,从而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塑造。
8.丰富网络内容,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是网络育人的最佳途径。为有效开展这一活动,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遵循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等。”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丰富网络内容、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如利用微信E—mail、QQ等交流工具,开辟网络育人新天地。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先进事迹及英雄模范人物信息的宣传,用集体的舆论力量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不良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开设网上党校、网上法制课、网络道德课、网上读书会活动、网上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实践活动,加大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在接受正面教育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思想认识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从孩子咿呀学语,就对孩子行为的养成、品德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其教育观念科学与否、方法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的成败。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扩大信息渠道,提高自身知识与修养,与学校、社会共同携手,一致为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家长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育人之道的知识,扩展育人之道的途径,必要时通过“家长教育课”、“家长培训班”等途径使家长意识到自己育人方面的局限性及不足,从而转变“成绩第一”、“让成绩说话”的错误观念及做法,通过观念的更新,提高家长思想认识的水平,拓展育人之道的途径,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8.
[2]曹晓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途径初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关键词: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对策
一、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
教育的时代性、阶级性决定每个时期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道德教育亦如此。当前,对高职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其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先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道德教育目标的不断完善,它在更大程度上兼顾到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结合,兼顾到诸要素之间的平衡。
二、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备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立身处世的能力。一是为人的教育,即能按照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能力的教育,即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预防道德滑坡,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四是它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对传统高校德育的超越与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人类发展之基、国家文明面貌之彰显,更是治国安邦之道。现实的生活要求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更加具备时代性、生活性和人性。因此,高职道德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现状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高职院校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强调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片面强调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习实训,没有把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这造成了一系列学生道德问题
2.学生个人价值取向变化大
当前高职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变化对他们的道德状况起着很大的影响。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以往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过去更加注重实际,而不愿空谈抽象理论;更看重眼前实惠,而不愿多想长远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集体的力量与作用。从积极方面看,这种变化使得现在的学生比较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个人潜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从消极方面看,这种取向的短视化和非理性化,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认识肤浅,道德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弱化。
3.学校缺乏专业伦理道德课程的教师
伦理教师的缺乏是高职院校的普通现象。 这些年高职院校较大注意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或“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很少有院校注意引进道德伦理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即使有这种人来荐举工作也多被拒之门外。 那么由谁来上这门课呢,一些学校让政工干部来上, 如今高职学校的党政干部大多来自其他行业,并且工作还很忙,再加上缺乏伦理基础知识,上政治课的方法来讲道德,很难使学生不产生抵触现象。
四、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结合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高职学生道德教育必须与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一方面道德教育具有政治性,在我国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努力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政治教育的开展,高职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把握好政治教育,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就很难被他们所接受,从而使高校道德教育大打折扣。
2.改革道德教育内容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主动地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要求,补充和强化一些教育内容,如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寻求真理的精神,尽力于公平竞争意识、勇于创新意识.敢为人先意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的自我发展意识,质量效益至上意识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高校道德教育得的内容。至于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在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要充实新的因素,使其更具活力。
3.改善道德教育的方法
要逐步改变过去道德教育那种注重理论教育,轻视道德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实践道德规范,养成道德习惯。只有不断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的道德教育才会收到实效。
4.完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明确公民道德准则
当代,我国社会道德风尚总体来讲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学生打架斗殴、不求上进、虚夸浮躁、功利心强、极端的个人主义盛行、婚恋道德责任差、损坏公物、破坏植被、浪费水电等,针对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问题,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次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进行。在指导思想方面,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德育论、毛泽东的德育论、邓小平的德育论、江泽民的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倡导胡锦涛的“八荣八耻”,习近平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坚持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原则的制约,让人们懂得何为“是”,何为“非”,何为“功”,何为“过”,让人们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完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明确公民道德准则应在实践中进行。总之,“通过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争取得实效”。 5.以人为本进行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是教育目的之旨归。在道德教育上,则要以学生为本,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在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偏离目标和主旨。尊重每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传统的枯燥的德育,充满活力和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力量,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使道德教育这项艰难的工作转变为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神圣事业。
6.加强道德教育队伍的道德理论培养
道德教育要有基本的伦理道德理论水平,解决的办法一是要引进伦理学、教育和德育专家;二是要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伦理道德基本知识。只有成为理论家,才有可能成为实践上的德育专家。 每个学校应培养造就一批德育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事德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7.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建设部分,它与学生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功能,对学生的认知与追求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辟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就应当使校园文化环境中倡导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与道德教育的内容相一致,从而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塑造。
8.丰富网络内容,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是网络育人的最佳途径。为有效开展这一活动,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遵循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等。”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丰富网络内容、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如利用微信E—mail、QQ等交流工具,开辟网络育人新天地。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先进事迹及英雄模范人物信息的宣传,用集体的舆论力量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不良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开设网上党校、网上法制课、网络道德课、网上读书会活动、网上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实践活动,加大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在接受正面教育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思想认识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从孩子咿呀学语,就对孩子行为的养成、品德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其教育观念科学与否、方法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的成败。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扩大信息渠道,提高自身知识与修养,与学校、社会共同携手,一致为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家长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育人之道的知识,扩展育人之道的途径,必要时通过“家长教育课”、“家长培训班”等途径使家长意识到自己育人方面的局限性及不足,从而转变“成绩第一”、“让成绩说话”的错误观念及做法,通过观念的更新,提高家长思想认识的水平,拓展育人之道的途径,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德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8.
[2]曹晓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途径初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