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历史的识记内容较多,因而许多历史教师基本都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等也被扼杀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多年探究,认为可以通过五步教学法,即读、讲、问、记、练来进行历史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五步教学法 教学效率 提高
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本来需要识记的内容就多,因而教师更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非让学生死记硬背。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了五步教学法,也就是读、讲、问、记、练,通过这五步,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就五步教学法做具体阐述。
一、读,发现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第一步,读。在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结合问题来积极思考、探究,进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有效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来找找西欧通向亚洲的几条通道,然后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意义。之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作巡回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阅读中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巩固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第二步,讲。初中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阅读了教材的相关知识,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讲来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当然,在讲的过程中,最好杜绝平淡无味的讲解,而应保持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知识得到有效巩固。
如在教学《秦汉时期的文化》这一内容时,针对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意义这一问题,学生因为对地动仪的认识不够,自然也难以理解其发明的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演示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讲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便更为深刻。
三、问,质疑释疑
初中历史教学第三步,问。这里所说的问,是指通过读及讲后,学生尚未弄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将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积极激活学生的思维,适时给予学生点拨及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且对于学生普遍不好掌握的问题,教师应该当堂为学生讲清疑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弄懂。此外,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不同答案,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的意义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教材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补充。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四、记,加深记忆
初中历史教学第四步,记。记是历史学习中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记忆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而记忆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记忆,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
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记忆方法有直观教学记忆法、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法、顺口溜编造记忆法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关记忆方法。其中,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法是笔者首推的记忆方法,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既可以使旧知识得到巩固,也可以从中获取新知识,真正做到温故知新,便于学生的记忆。
五、练,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第五步,练。练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后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能在有效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环节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同时,其历史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寻求统一答案的思维定势,积极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寻求不同答案,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所设计的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也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道强:小议初中历史教学[J]
[2]樊贵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J]
[3]苗改玲: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J]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五步教学法 教学效率 提高
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本来需要识记的内容就多,因而教师更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非让学生死记硬背。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了五步教学法,也就是读、讲、问、记、练,通过这五步,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就五步教学法做具体阐述。
一、读,发现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第一步,读。在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结合问题来积极思考、探究,进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有效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来找找西欧通向亚洲的几条通道,然后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意义。之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作巡回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阅读中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巩固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第二步,讲。初中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阅读了教材的相关知识,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讲来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当然,在讲的过程中,最好杜绝平淡无味的讲解,而应保持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知识得到有效巩固。
如在教学《秦汉时期的文化》这一内容时,针对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意义这一问题,学生因为对地动仪的认识不够,自然也难以理解其发明的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演示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讲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便更为深刻。
三、问,质疑释疑
初中历史教学第三步,问。这里所说的问,是指通过读及讲后,学生尚未弄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将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积极激活学生的思维,适时给予学生点拨及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且对于学生普遍不好掌握的问题,教师应该当堂为学生讲清疑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弄懂。此外,在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不同答案,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的意义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教材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补充。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四、记,加深记忆
初中历史教学第四步,记。记是历史学习中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记忆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而记忆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记忆,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
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记忆方法有直观教学记忆法、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法、顺口溜编造记忆法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关记忆方法。其中,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法是笔者首推的记忆方法,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既可以使旧知识得到巩固,也可以从中获取新知识,真正做到温故知新,便于学生的记忆。
五、练,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第五步,练。练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后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能在有效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环节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同时,其历史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寻求统一答案的思维定势,积极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寻求不同答案,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所设计的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也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道强:小议初中历史教学[J]
[2]樊贵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J]
[3]苗改玲: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