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青春骊歌!厦门儿媳接回法国妈妈

来源 :知音·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26日上午,福建厦门鼓浪屿牡丹国际大酒店,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与普通婚礼不同的是,新郎袁迪宝已经82岁了,新娘是来自法国里昂大学中文系的终身副教授李丹妮,83岁,而主婚人则是袁迪宝的三儿媳欧阳鹭英。
  李丹妮是中法混血儿,青春岁月里,她和袁迪宝相互爱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此后,李丹妮为了袁迪宝一直未嫁。婆婆去世后,袁迪宝的三儿媳欧阳鹭英得知了公公的这段往事,辗转找到了失联四十多年的李丹妮,撮合了这对有情人,为他们举行了轰动整个厦门的世纪婚礼。
  转眼7年过去了,李丹妮是否融入了这个中国大家庭?传奇之后,他们过得幸福吗?

儿媳为媒:找寻四十年前的初恋情人


  2010年春节,外甥(袁迪宝姐姐的孩子)来家中给袁迪宝拜年,袁迪宝的儿媳欧阳鹭英见公公连胡子也没有刮,善意地责怪道:“爸,你平常不修边幅也就罢了,这大过年的,咋也把自己弄得跟叫花子一样!”外甥脱口而出:“舅舅年轻时可是个大帅哥,还差点娶了个外国人哩。”他告诉欧阳,那时候,有个外国姑娘常给舅舅写信,信寄到鼓浪屿他妈妈家,舅舅从厦门转福州再到鼓浪屿拿信。同时被珍藏的还有一段头发,一枚金戒指。可惜信件在文革期间都被烧掉了。
  
  袁迪宝的脸微微地红了,有些慌张和难为情。欧阳鹭英心里一动:“难怪公公这16年一直独身,除了对死去的婆婆想念之外,原来心里面还存有一份不尽的情缘哪。”欧阳鹭英当时正在鼓浪屿为一些老人做口述史,顿时来了兴趣。在她的一再恳求下,袁迪宝讲述了他和李丹妮的故事。听完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故事,欧阳鹭英久久不能平静——
  1953年9月,高中毕业的袁迪宝前往杭州,就读浙江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在那里,他遇上了俄文老师李丹妮。
  李丹妮的父亲是浙江美院教授、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李树化,母亲燕妮是法国人。她毕业于浙江大学英语系,精通英、俄、中等五国语言。
年轻时候的李丹妮

  袁迪宝是俄语课代表,他想在俄语之外继续学习英语,李丹妮给他开小灶,一对一教授英语。每天学习完,两人会到离李丹妮家不远的西湖风景区去散步。李丹妮虽然是他的老师,但仅仅比他大一岁,时间久了,彼此心里有了朦胧的好感。有一次他们去灵隐寺爬山,袁迪宝先唱了首歌,她回了他一首俄语歌。他回去一查书,才知道歌词是:“田野小河边,紅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袁迪宝明白了她的心意,甜蜜又纠结。原来,在大学临开学前夕,他已在家人的安排下和黄秀雪领取了结婚证。黄秀雪是一名护士,两家门当户对,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升入“大三”这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所在的系并入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要去成都完成学业。临别之际,他鼓起勇气将内心的痛苦告诉了李丹妮。
  李丹妮不忍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位女人的痛苦之上。于是,她退出了,并和袁迪宝约定,此后只像兄妹一样保持书信联系。第二年,李丹妮辞了工作随父母回到法国里昂。同年,袁迪宝也大学毕业分配到厦门卫生防疫站工作。
  刚到法国时,李丹妮好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各方面的不如意让她陷入抑郁,甚至曾想过自杀。袁迪宝来信安慰她,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后来,她找到一份翻译工作,生活稳定下来。
  回厦门后,袁迪宝向妻子黄秀雪坦白了这段过往,黄秀雪选择了尊重丈夫的感情。1958年至1961年,袁迪宝的三个儿子相继出生。当时正是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丹妮虽然自己生活困窘,但省吃俭用给袁家三个孩子寄奶粉、饼干、玩具和衣服,在她的帮助下,袁家渡过了难关,为此,黄秀雪还主动让三个儿子认丹妮做“义母”。
  1966年,文革风暴来临,袁迪宝和李丹妮的通信中断,此后四十多年,再也没有彼此的消息。
  1994年3月,黄秀雪被诊断出牙龈癌,10月便离开了人世。妻子住院期间,袁迪宝天天在医院陪床,将各种有营养的食物按比例配好、用绞碎机混合给妻子吃,尽到了一个丈夫的责任。
  妻子走的时候,袁迪宝65岁。孤独的他对生活也没有了兴趣,留了长长的胡子,头发也是两三个月才剪一回。亲友劝他再找一个伴儿,他拒绝了,也只字不提年轻时的那段恋情。
  一连几天,欧阳鹭英都沉浸在袁迪宝的故事里。一想到当时困难时期,李丹妮省吃俭用买奶粉、衣服等寄给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时,她就不能不被打动。李丹妮一点也没有嫉恨她的情敌,而是爱屋及乌。那是什么样的胸怀呀!
  电光火石间,欧阳鹭英破解了袁家兄弟姓名里的密码。袁迪宝给第一个孩子起小名“尘生”,之后的老二则有个小名叫“金星”。尘生就是李丹妮的中文名字。她出生在北京的春天,正是漫天风沙的季节。“尘”代表着为人的谦卑和低调。遥望“金星”来寄托相思,则是袁迪宝和李丹妮分离时的约定。这里面隐含着多少思念与无奈。他们对道德和责任的坚守,以及深深隐藏但从未泯灭过的爱,深深打动了欧阳。丹妮现在怎样了,她过得好吗?欧阳鹭英激动地说:“爸,你给她写信吧,不管她是死是活,总要有个答案。”但袁迪宝认为,现在四十几年过去了,丹妮的地址肯定变了。欧阳鹭英告诉他,法国人不轻易搬家,何不试试呢?袁迪宝沉默良久,那份久违的激情似乎又被点燃。
  袁迪宝几个晚上睡不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又浮现眼前。他一连花了几个晚上,给李丹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丹妮,愿上帝祝福您健康长寿!请给我一信,永远思念你的迪宝谨上。”   他连续寄了5封信,每封信包括了一封给丹妮的中文信,还有一封给丹妮亲戚的英文信。这样房子即便是丹妮的亲戚在住,也能够转交给她。
  多少年没有给他的丹妮写信了,袁迪宝握笔的手有些发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2010年3月31日,他寄出了第一封信。
  2010年4月17日下午,當袁迪宝打开邮箱看到一封外国信封时,他的手不由得颤抖了。拆开来看到熟悉的字迹,顷刻间,袁迪宝老泪纵横,他大声喊着三儿媳的名字:“鹭英,丹妮还活着!丹妮还活着!”

“我们要重生”:携手七年甜蜜时光


  大洋彼岸的李丹妮这四十年是怎样度过的呢?
  自从与袁迪宝失去联系后,李丹妮把满腔热情都投入到事业上。为了能和中国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当教师的收入要比从事秘书工作的收入减少一半,李丹妮还是选择了到里昂第三大学语言学院的中文系教授中文。在53岁时,她如愿获得了汉学博士学位,成为中文系的终身副教授。
  1980、1986、2000年,李丹妮曾三次回中国寻找袁迪宝,均无果而终。
  退休后,因为这份感情,李丹妮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义务工作了二十年。法国政府为了表彰她对中法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她骑士勋章,为她出版了传记《混血儿》。
  有很多人问李丹妮为何不结婚,她说:“爱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闲下来后,她常去的地方是修道院、教堂。日子过得宁静淡然,她打算就这样终老。收到袁迪宝的信后,她激动得无以复加,很快给袁迪宝回了信。
  袁迪宝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函,当他看到“修道院终老”这几个字,心痛不已。他告诉她,他如今也是一个人,过着退休生活,每天到海边游泳一个多小时,冬天步行四五公里。他邀请她来厦门度过晚年,常住或者一游。
  欧阳鹭英发现,随着公公与丹妮恢复通信,他的生命似乎焕发了活力,话多了,人也精神起来了。她知道了公公的心思,于是召集全家开了家庭会议。几个子女都很孝顺,只是欧阳鹭英的先生担心老人来厦门后住不习惯。
  在儿女们的支持下,袁迪宝鼓起勇气给丹妮写信:“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来厦门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看到这封信,丹妮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是啊,去看他吧,他的三个孩子还没见过呢,自己不还是他们的干妈吗?
  6月15日,丹妮接到了从厦门打来的越洋电话,袁迪宝再次在电话里邀请她来厦门,丹妮握着电话筒,她一边听一边落泪。八十多岁了还嫁人?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会被求婚,而且是初恋情人,一连说了几声好。从这以后,两位老人每周通一次电话。
  得知丹妮要来厦门的消息,袁迪宝激动得睡不着。最后,全家人商议,由欧阳鹭英前往法国接丹妮。
  2010年8月底,欧阳鹭英探亲的身份得到领事馆批准,买好机票从巴黎转机到里昂,见到了丹妮。9月17日,她和李丹妮从慕尼黑转机飞抵北京。为了照顾李丹妮的身体,她们在北京停留两天才飞往厦门。
  19日上午,两人抵达厦门机场。袁迪宝与三个儿子手捧五十一朵玫瑰在机场迎接。
  “你好吗?”大嗓门的袁迪宝因为激动语音都有些变调了,他红着眼眶将一大捧红玫瑰递给丹妮,离别半个多世纪积攒的泪水在此刻决堤,站在一边的儿女们也在悄悄抹眼泪……
  好半天,袁迪宝才缓过来。他给丹妮介绍说:“这是老大,这是老二,这是老三。”丹妮听着他们亲切地叫着自己“丹妮妈妈”,幸福而温暖地笑了。
  2010年9月21日,见面三天后,袁迪宝和李丹妮在厦门民政局登记结婚。9月26日,欧阳鹭英为公公主持了盛大的婚礼。当音乐响起,欧阳鹭英问道:“新郎新娘有什么话想对嘉宾说?”丹妮微笑着看着大家,却不说话,默默地将话筒交给了袁迪宝。袁迪宝大方地接过话筒,高歌了一首《爱的箴言》以示情意。背后的大屏幕上应景地播放着袁迪宝和李丹妮这段爱情传奇。婚后,他们和欧阳鹭英一家住。吃完饭,丹妮去擦桌子,袁迪宝制止了她:“你来不是让你当老妈子的,是让你跟我做伴的,你伴我,我伴你。”
  与袁迪宝的大大咧咧相比,李丹妮心思细腻、多愁善感。刚来中国的时候,她还不太适应,凡事小心翼翼。有时候,袁迪宝闭目养神打坐,坐久了,不说话,李丹妮就会焦虑。她问儿媳妇欧阳:“迪宝想念秀雪了?”她还担心自己跟袁迪宝的结合对不起秀雪,有时还在心底问她:“我和迪宝结婚,你能接受吗?会不会生我的气?”
  有一次,袁迪宝早上出门游泳,没和丹妮打招呼就从后门走掉了。丹妮一直等着他吃午饭,急得直掉眼泪。欧阳知道后告诉了公公。这之后,袁迪宝每次出门都要跟她告别,在她的脸颊上亲一亲,丹妮这才安心。
  在儿子儿媳的照顾和袁迪宝的爱护下,李丹妮渐渐适应了厦门的生活。每天早上9点,夫妻俩去环岛路上散步。每次出门前,丹妮笑着说:“我来打扮打扮你。”袁迪宝去换衣服,丹妮便给他递来报纸和老花眼镜,然后手挽手出门坐公交车到海边散步,一起用英文唱起年轻时唱的歌:“当我们不再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当我们还年轻……”

永远的“丹妮妈妈”:跨越海峡共写人间大爱


  丹妮的到来使得袁迪宝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乐呵呵的,这让儿子儿媳十分欣慰。袁迪宝的三儿子在海沧盖了一栋别墅,装修有点法国的味道,门牌竟然是“朗诵山阁”。丹妮里昂家的那条路就叫朗诵路,“山阁”是法语5号的意思。当她表示惊讶时,三儿子笑着说:“我们特意取这个名,就是为了丹妮妈妈你。”丹妮十分感动。
  2012年4月17日,里昂十四位法国朋友集体飞到厦门来看望丹妮,丹妮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欢迎宴会上,法国朋友合唱了丹妮最喜欢的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厦门大学请李丹妮给法语系的学生讲了一次课,此后,便经常有学生到家里来请教她。丹妮也乐此不疲,讲起课来仍然神采飞扬。这时候,袁迪宝就在一旁编辑和润色李丹妮的法文传记《混血儿》的中文译稿。
  工作的时候,两个人话不多,各忙各的。但即使都沉默,也很美好。晚上吃过饭,袁迪宝要和李丹妮在院子里散步。袁迪宝的听力很差,凭借助听器,才只能听见依稀的声音,因此控制不好自己的音量,声音大如洪钟。丹妮嗔怪说:“旁边楼的人都能听到你在讲什么!”袁迪宝大笑:“那就让他们听!”爱情将他变成老顽童。高兴起来,袁迪宝会对着李丹妮唱歌,只不过他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调儿都跑到天边了,李丹妮笑倒在他身上。
  到了春天,丹妮觉得厦门气候太过潮湿,也想念在法国的同事朋友们,便想回法国住一段。之后,她每年都要回法国一次。每次刚一离开,两位老人便开始互相思念。
  2014年3月,丹妮在法国期间意外跌倒了,头部缝了四针。袁迪宝得知后,心急如焚。他派大儿子袁维群和三儿子袁维红前往法国接丹妮回中国照顾。可是因为丹妮身体的缘故不能坐飞机,老大和老三就在医院陪伴丹妮度过了八十七岁生日。
  2014年10月,丹妮身体好转后,在欧阳鹭英夫妇的陪伴下回到了厦门。在袁家晚辈们的细心照顾下,丹妮身体慢慢好转。
  2016年,欧阳鹭英将两位老人多年来的书信整理,和作家袁雅琴合著《用爱等一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传奇之后,这种爱就化为了两人相伴共度余生的绵绵深情。
  2017年11月19日上午,在和丹妮度过了7年快乐的岁月后,袁迪宝带着幸福的笑容去世。在他离世之前,所有的亲人都环绕在身边。他对家里的每一位亲人都做了交代,尤其是要孩子们“照顾好丹妮”。
  此时,李丹妮因患老年痴呆,小脑萎缩,记忆时好时坏。袁迪宝去世后,李丹妮非常难过。难过一会儿,过5分钟就忘记了。
  父亲去世后,孩子们担负起照顾丹妮的责任。在接受采访时,欧阳鹭英说,因为丹妮没有儿女,他们履行儿女的责任,为她养老送终。孩子们叫她“丹妮妈妈”,欧阳鹭英则干脆叫她妈妈。
  年轻的时光渐渐淡远了,记忆开始休眠,她的背驼了,走路慢了,眼睛花了,皱纹深了,美丽的丹妮也老了。这时的丹妮偶尔会不太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了,天天坐在客厅里晒太阳,望着阳台前的海说那是西湖。
  错把海水当西湖,大概在她心里,唯有西湖,唯有他的爱。
  编辑/王颖
其他文献
赵威是个年轻小伙。这天他骑着摩托车上街,把摩托车停在一个角落锁好后,就开始乱逛。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处林荫路,他突然看到前面地上躺着一个老头,正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赵威本能地紧走几步,想过去把老头扶起来,但很快又停下了脚步,心中暗骂自己糊涂:这种事你也敢管?是不是钱多得烧得慌?  老头看到赵威站住不动了,招手叫道:“小伙子,过来扶我一把呀,我的腿估计骨折了,一动就疼得要命,能不能麻烦你送我去医院?”
2012年11月25日上午,“辽宁号”航空母舰顺利进行了首次歼-15飞机的起降飞行训练,歼-15战机所有飞行员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这是中国人民海军航母战斗力提升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国防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提高。  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历来被认为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是航母训练的重中之重。法国的“戴高乐”航母于2000年9月正式入役,直到2002年它的舰载机“阵风”才
大民是个热心肠,他所住的巷口有家夫妻俩开的便利店。这天,大民很晚才回家,走到巷口,他发现便利店里黑灯瞎火,大门却半开着。莫非忘记锁门啦?他推门而入,里面果然没人。大民想联系店主,却没有店主的电话号码,忽然,他看到收银台上的收款码,灵机一动,掏出手机,付了一分钱,然后守在门口。  果然,不到十分钟,老板和老板娘急匆匆赶来了。大民赶紧迎上去说:“你们怎么没锁门?我只知你们住在附近,但没有联系方式,只好
2016年5月2日清晨6点多,南京市江宁区大新华府小区一位陆姓居民来到楼顶准备修剪其栽培的盆景时,惊恐发现一年轻女性正悬吊在楼顶结构架的横栏上,陆姓居民吓得立刻拿出手机报警。警方很快赶到,经警方和法医刑侦勘查后认定系自杀。  自杀者名叫吕少鸿,是大新华府小区的居民,生前曾是上海一家德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拥有30万年薪的职场金领。在小区许多人眼里她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女孩,属于不多见的才貌双全的类型
地球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世界气象组织首先出来反驳一些科学家的观点,说他们公布的研究论断缺乏能站住脚的依据,即使不是耸人听闻,也是鲁莽、片面的……  进入2012年以来,寒冷几乎成了北半球的代名词。前些年中国才经历了史上最冷的春节,最近的气温更是连连走低。日本近期也出现了强降雪天气。欧洲也不例外,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寒冬已造成数百人死亡,多个城镇供电系统中断、交通也陷入瘫痪。  人们不禁发问:
当妹妹毫无防备地患上绝症时,姐姐却着手准备了三个谎言,谎言尽头,是放心离开,秋歌如梦——  关于姐姐的第一个谎言  我叫谢双,1987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我的父母是当地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不到1万元。从小,我虽家贫,但大我2岁的姐姐谢丹却让我生活得无忧无虑。家里大小事情也是姐姐张罗。姐姐成绩优异,却放弃了读高中进大学,执拗地选择了去怀化师范读中专,只为早点外出打工养家。  2001年6月,姐
老爸送儿子上学,路上突然停下车,说:“等一下,我要把前挡风玻璃擦一下。”  儿子奇怪地说:“老爸,你骑的不是电瓶车吗?哪来的挡风玻璃?”  老爸一笑,掏出手绢,擦了擦眼鏡。
小街上有个不起眼的西瓜摊,摊上有个白胡子大爷,长得仙风道骨。每有顾客前来买瓜,大爷就给他们挑瓜,他挑的瓜总是又红又甜,正因如此,西瓜摊才支了几天,就抢占了小街西瓜销售额的三分之二。头两天,大家都喊挑瓜大爷“老板”,大爷答道:“我就一挑瓜的,瓜摊的老板在那儿呢。”他顺手一指,大家看到西瓜摊边站着个瘦小伙,就是负责收钱的。  夏末的一天,小伙子和挑瓜大爷要收摊走人了,临走前,小街最大水果店的老板拉着挑
这是一个全民自媒体时代,王正和前任女友姜鑫大学毕业后,于2015年在厦门经营着一个视频公众号,但经营得不温不火,这对情人最终分手。没想到的是,分手后,姜鑫的粉丝暴涨,王正于是提出复合。最终他们是否复合成功?  前途莫测,自媒体情侣搭档闹分手    2017年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在广东省深圳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上班的王正,参加几位在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会。席间,有同学问起他与女友廖茜婚事进展情况。  “她
李征在一家超市工作,闲暇时喜欢徒步出游,出行的次数多了,难免会遇到状况。这天,他在深山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正在他叫苦不迭之际,忽然看见远处有炊烟,顿时精神一振,快步奔过去。  走近一看,那是一座农家小院,只见一个老头坐在小板凳上,正在用竹丝和高粱秆编笤帚,粗糙的双手灵活无比。李征像溺水的人捞到稻草,热情地叫了声大爷,老头抬头打量了他几眼,表情却有些不冷不热,说了一句:“屋里歇歇